一种空调双排管路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9715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双排管路换热器,包括冷却翅片及穿设于冷却翅片内的双排制冷剂管路,还包括将流入制冷剂分为两路的三通阀,双排制冷剂管路的第一支路经第一通口从内排中上部到内排上部,并经第一连接管到外排上部,再从外排上部到外排中部第三通口,双排制冷剂管路的第二支路经第二通口从内排的中下部到内排中上部,并经第二连接管到外排中部,再沿外排从中部到外排中下部,再经第三连接管到内排中下部,再经第四连接管到外排中下部,再从外排中下部直到外排下部第四通口;换热器还包括将第三通口和第四通口合为一路的三通阀,合并后的制冷剂流路经第五通口从内排下部到内排底部,并经第五连接管绕到外排下部并经第六通口流出。(*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涉及空调器
,特别涉及空调所用换热器的

技术介绍
当前空调器的节能越来越受到关注,为提高空调器的效率,一 般采用增大换热器换热面积的方法,加大了空调器的整机成本。对于制冷制热两用空调,室外机常采用两排或多排管的换热器。普通的两排换热器,没有很好地解决换热器的逆向换热问题,导致逆向换热效率差,从而导致冷热两用的空调器只能在制冷或制热当中的某一种状态达到较好的效果,最终导致整体效率不高,耗电量较大,妨碍了空调使用的经济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制冷剂流程 的空调双排管路换热器,能同时提高制冷及制热时的换热效率。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空调双排管路换热器,换热 器包括冷却翅片2以及穿设于所述冷却翅片内的双排制冷剂管路1, 所述换热器还包括一将流入制冷剂分为两路的三通阀14,所述双排制冷剂管路1的第一支路经第一通口 4从内排17的中上部沿内排到 达内排的上部,并经第一连接管3到外排16上部,再从外排的上部 沿外排到达外排中部的第三通口 6,所述双排制冷剂管路1的第二支路经第二通口7从内排的中下部沿内排到达内排的中上部,并经第二 连接管5到外排中部,再沿外排从中部到达外排中下部,再经第三连接管8到内排中下部,再经第四连接管9到外排中下部,再从外排中下部沿外排直到外排下部的第四通口 11;所述换热器还包括一将第三通口 6和第四通口 11合为一路的三通阀15,所述合并后的制冷剂 流路经第五通口 IO从内排下部沿内排到达内排底部,并经第五连接 管12绕到外排下部并经第六通口 13流出。当空调制冷时,制冷剂经过三通阀14,分为两路流入换热器。 第一路制冷剂先从换热器的第一通口 4从内排的中上部流到内排的 上部,并经第一连接管3绕到外排上部,再从外排的上部流到外排的 中部第三通口 6流出,经三通阀15汇合到第五通口 10后从内排下部 流到内排底部,并经第五连接管12绕到外排下部并由第六通口 13 流出,第二路制冷剂先从换热器的第二通口 7从内排的中下部流到内 排的中上部,并经第二连接管5绕到外排中部,再从外排中部流到外 排中下部,再经第三连接管8绕到内排中下部,再经第四连接管9 绕到外排中下部,再从外排中下部流到外排下部并由第四通口 11流 出,经三通阀15汇合到第五通口 IO后从内排下部流到内排底部,并 经第五连接管12绕到外排下部并由第六通口 13流出。当空调制热时,制冷剂从第六通口 13流入,经第五连接管12 绕到内排底部,在流到内排下部的第五通口 IO后经三通阀15分为两 路流到换热器外排中部的第三通口 6和换热器外排下部的第四通口 11,第一路制冷剂从第三通口 6流到外排上部,经第一连接管3绕到 内排上部,再从内排的上部流到内排的中上部第一通口4后经三通阀14汇合第二路制冷剂后流出;第二路制冷剂从第四通口 11流到外排 的中下部,经第四连接管9绕到内排中下部,再经第三连接管8绕到 外排中下部,再从外排中下部流到外排中部,经第二连接管5绕到内 排中上部,再从内排中上部流到内排中下部的第七通口,最后经三通 14汇合第一路制冷剂体后流出。上述双排管路换热器内侧为换热器背风侧,外侧为换热器迎风侧。本技术的空调双排管路换热器,充分考虑到了制冷剂流经换 热器时的物态变化及重力因素的影响,同时很好地解决了换热器内部 的逆向换热问题,并同时兼顾到了蒸发与冷凝两种状态的换热流向; 与按旧流程布置的两排管换热器相比,换热效率提高约10%。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空调器制冷时双排管路换热器制冷剂工作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空调器制热时双排管路换热器制冷剂工作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双排管路换热器立体示意图4本技术双排管路换热器在空调器制冷时制冷剂工作示意图; 图5本技术双排管路换热器在空调器制热时制冷剂工作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双排管路换热器工作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双排管路换热器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技术双排管路冷凝换热器装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至图8所示,换热器包括冷却翅片2以及穿设于所述冷却 翅片内的双排制冷剂管路1,所述换热器还包括一将流入制冷剂分为两路的三通阀14,所述双排制冷剂管路1的第一支路经第一通口 4 从制冷剂管路1的内排17的中上部沿内排到达内排的上部,并经第 一连接管3到制冷剂管路1的外排16上部,再从外排的上部沿外排 到达外排中部的第三通口 6,所述双排制冷剂管路1的第二支路经第 二通口 7从内排的中下部沿内排到达内排的中上部,并经第二连接5 管到外排中部,再沿外排从中部到达外排中下部,再经第三连接管8 到内排中下部,再经第四连接管9到外排中下部,再从外排中下部沿 外排直到外排下部的第四通口 ll;所述换热器还包括一将第三通口 6 和第四通口 11合为一路的三通阀15,所述合并后的流路经第五通口 10从内排下部沿内排到达内排底部,并经第五连接管12绕到外排下 部并经第六通口 13流出。当空调制冷时,制冷剂经过三通阀14,分为两路流入换热器, 第一路制冷剂先从换热器的第一通口 4从内排的中上部流到内排的 上部,并经第一连接管3绕到外排上部,再从外排的上部流到外排的 中部第三通口 6流出,经三通阀15汇合到第五通口 10后从内排下部 流到内排底部,并经第五连接管12绕到外排下部并由第六通口 13 流出。第二路制冷剂先从换热器的第二通口 7从内排的中下部流到内 排的中上部,并经第二连接管5绕到外排中部,再从外排中部流到外 排中下部,再经第三连接管8绕到内排中下部,再经第四连接管9 绕到外排中下部,再从外排中下部流到外排下部并由第四通口 11流 出,经三通阀15汇合到第五通口 IO后从内排下部流到内排底部,并经第五连接管12绕到外排下部并由第六通口 13流出。当空调制热时,制冷剂从第六通口 13流入,经第五连接管12 绕到内排底部,在流到内排下部的第五通口 10后经三通阀15分为两 路流到换热器外排中部的第三通口 6和换热器外排下部的第四通口 11,第一路制冷剂从第三通口 6流到外排上部,经第一连接管3绕到 内排上部,再从内排的上部流到内排的中上部第一通口 4后经三通阀 14汇合第二路制冷剂后流出;第二路制冷剂从第四通口 11流到外排 的中下部,经第四连接管9绕到内排中下部,再经第三连接管8绕到 外排中下部,再从外排中下部流到外排中部,经第二连接管5绕到内 排中上部,再从内排中上部流到内排中下部的第七通口,最后经三通 14汇合第一路制冷剂体后流出。如图1所示,原换热器采用两路并行的交叉流流程布置,显然, 外排管路的换热后的出风将变为内排管路的进风,这样一来,内排管 路的换热受到严重削弱,换热效率偏低,虽然通过交叉可以均衡两路 制冷剂的换热,但由于整个过程当中,两路制冷剂都处于相互干扰的 换热状态之下,两路的温度分布不均匀,最终导致整体换热效率低下; 如图2所示,新换热器采用两路流程上下独立布置,这样,在换热过 程中,两路间的干扰最小,两路各呈"N"字形布局,也很好地解决 了制冷状态下的重力因素问题;在制冷状态下,换热过程为"逆流换 热",而在制热状态下,换热过程又呈"顺流换热",这也很好地解决 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双排管路换热器,包括冷却翅片(2)以及穿设于所述冷却翅片内的双排制冷剂管路(1),所述换热器还包括一将流入制冷剂分为两路的三通阀(14),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排制冷剂管路(1)的第一支路经第一通口(4)从内排(17)的中上部沿内排到达内排的上部,并经第一连接管(3)到外排(16)上部,再从外排的上部沿外排到达外排中部的第三通口(6),所述双排制冷剂管路(1)的第二支路经第二通口(7)从内排的中下部沿内排到达内排的中上部,并经第二连接管(5)到外排中部,再沿外排从中部到达外排中下部,再经第三连接管(8)到内排中下部,再经第四连接管(9)到外排中下部,再从外排中下部沿外排直到外排下部的第四通口(11);所述换热器还包括一将第三通口(6)和第四通口(11)合为一路的三通阀(15),所述合并后的制冷剂流路经第五通口(10)从内排下部沿内排到达内排底部,并经第五连接管(12)绕到外排下部并经第六通口(13)流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丽刚廖清高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