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器的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7118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调节器的热交换器,包括把热交换器分割成左侧热交换部和右侧热交换部,左侧热交换部和右侧热交换部向相反的方向倾斜设置,所以空气和冷媒能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并且随着热交换器的高度降低,可以最小化空气调节器的高度,并且容易进行空气调节器的保管或搬运。(*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空气调节器的,特别是关于左侧热交换部和右侧热交换部向左、右倾斜设置的空气调节器的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为了给使用者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空气调节器利用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机构、蒸发器构成的冷媒的冷冻循环,制冷、制热室内或者净化空气的装置。如图6-8所示,现有技术的空气调节器室内机包括由底盘2和在底盘2的后方上侧设置并且前面开口的机壳4;设置在机壳4的前面上部并且中央和两侧各自形成有前面中央排出口6和前面左、右排出口8的前面上部面板10;设置在底盘2的前面和前面上部面板10的中央之间并且在其与底盘2的前面下部之间形成有前面左、右吸入口12的前面下部面板14;为保护前面左、右吸入口12而设置在底盘2的上侧的左、右吸入格栅16;通过前面左、右吸入口12吸入空气之后通过前面中央排出口6和前面左、右排出口8排出空气的送风机18;设置在前面上部面板10和机壳4之间并且把送风机18送风的空气进行加热/冷却的热交换器20。在前面上部面板10的上下或者左右,隔离一定间距设置保护前面中央排出口6内侧的同时分散通过前面中央排出口6排出的空气的多个格栅7,并且可旋转地安装有保护前面左、右排出口8内侧的同时开闭前面左、右排出口8的叶片9。另外,前面上部面板10上为开闭前面中央排出口6而可升降地设置上下驱动面板11a的同时安装有升降上下驱动面板11a的齿轮等构成的升降机构11b,在上下驱动面板11a上升时,为了解除上下驱动面板11a和前面上部面板10的段差,可进退地设置有前后驱动面板11c的同时安装由进退前后驱动面板11c的齿轮等构成的进退机构11d。送风机18设置在机壳4内侧下部并且和左、右吸入口12相邻。热交换器20的上端向着机壳4的上部,下端向前面上部面板10的下部,向后方倾斜设置。热交换器20是由通过冷媒并以Z字型形状构成的冷媒管和促进冷媒管的热传递而使冷媒管接触贯通并且具有一定的高度以及前后宽度的多片构成,整体以直六面体形状的一体构成。热交换器20的下端下侧安装有聚集从热交换器20表面落下的冷凝水的接水盘22,接水盘22上连接有向外部排出所聚集的冷凝水而延长的排水软管24。在现有技术的空气调节器中,若送风机18驱动,通过前面左、右吸入口12吸入的空气被热交换器20冷却/加热之后通过前面中央排出口6以及前面左、右排出口8向室内机的上部前方排出。但是,现有技术的空气调节器的热交换器20有如下缺点在空气调节器的热交换器20中,一个整体在空气调节器的内部倾斜以一定角度较长地设置,因此空气调节器的整个高度变大,所以增加空气调节器的搬运费用以及保管空间占据较大。另外,从送风机18送来的空气集中在热交换器20的中央部,热交换器20的上部和下部只通过相对小量的空气,所以热交换效率很低。从送风机18送来的空气中一部分向热交换器20的两侧面和机壳4以及前面上部面板10的两侧面之间的缝隙泄漏,不进行热交换而向外部重新送风,所以不能进行迅速的制冷/制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空气和冷媒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并且随着热交换器的高度降低,可以最小化空气调节器的高度,并且容易进行空气调节器的保管或搬运的空气调节器的热交换器。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不通过热交换器向热交换器旁边泄漏的空气来提高制冷或者制热性能的空气调节器的热交换器。本技术的空气调节器的热交换器包括在机壳内部向左侧方向倾斜设置的左侧热交换部和在机壳内部向右侧方向倾斜设置的右侧热交换部;隔离左侧热交换部和右侧热交换部之间的前面的前面盖和隔离左侧热交换部和右侧热交换部之间的背面的背面盖。前面盖上形成有为紧贴机壳而弯曲并固定在机壳上的前面固定部,背面盖上形成有为紧贴机壳而弯曲并固定在机壳上的背面固定部。前面盖和背面盖中一侧形成有贯通连接左侧热交换部和右侧热交换部的冷媒配管的贯通孔。热交换器还包括封闭左侧热交换部的上端和机壳的左侧面部之间的左侧气密部件;隔离右侧热交换部的上端和机壳的右侧面部之间的右侧气密部件。左侧气密部件和右侧气密部件上与机壳相对的面上各自附着有隔热件。左侧气密部件和右侧气密部件上两侧面突出形成有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空气调节器的斜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空气调节器的分解斜视图;图3是图1的A-A线剖面图;图4是图1的B-B线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的热交换器的固定结构的剖面图;图6是现有技术的空气调节器的斜视图;图7是现有技术的空气调节器的剖面图;图8是现有技术的空气调节器的前面开放的分解斜视图。其中50底盘52底盘安装部54接水盘部54a排水软管60机壳60a左侧空气排出口60c右侧空气吸入口 61右侧机壳62左侧机壳63前面下部面板64前面上部面板70排出口装置80送风机 90排出口装置导向器100热交换器 102左侧热交换部104右侧热交换部 106前面盖106a左、右侧热交换部前面遮闭部106b前面固定部108背面盖108a左右侧热交换部背面遮闭部108b背面固定部112左侧气密部件112a肋114右侧气密部件114a肋116隔热件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空气调节器包括底盘50和在底盘50的上侧设置并且上面开口的机壳60以及为通过机壳60上面排出的空气向室内排出而形成有排出口的排出口装置70。在机壳60中,左侧面形成有左侧空气吸入口60a的同时设置有左侧吸入格栅60b,右侧面形成有右侧空气吸入口60c的同时设置有右侧吸入格栅60d。排出口装置70把通过机壳60上面排出的空气通过前面以及左、右侧面立体排出而各把通过机壳60上面排出的空气通过前面以及左、右侧面立体排出而各自形成有前面空气排出口70a和左侧面空气排出口70b和右侧面空气排出口70c,上面和背面封闭。如图2-4所示,底盘50由安装机壳60的底盘安装部52和为除去从热交换器100落下的冷凝水而突出形成在底盘安装部52上的接水盘部54构成。底盘安装部52上安装比底盘安装部52周围突出的隔离部件56,使空气调节器从室内的墙壁或其他家具等隔离开。接水盘部54一侧连接有向外部排出聚集的冷凝水的排水软管54a。机壳60包括形成有左侧空气吸入口60a的左侧机壳61和形成有右侧空气吸入口60c的右侧机壳62;设置在左侧机壳61和右侧机壳62的前面下部的前面下部面板63;设置在左侧机壳61和右侧机壳62的前面上部的前面上部面板64。左侧机壳6为形成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背面以及左侧面和前面中一部分外观而弯曲其背面以及左侧面和左侧前面。左侧机壳61左侧面上部另外形成有左侧排出口61a的同时安装有保护左侧排出口61a内侧的左侧排出格栅61b。右侧机壳62为形成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背面一部分和右侧面和前面中一部分外观而弯曲其背面和右侧面和前面。右侧机壳62左侧面上部另外形成有右侧排出口62a的同时安装有保护右侧排出口62a内侧的右侧排出格栅62b。前面上部面板64上安装有表示空气调节器的运转信息的显示部64a,前面上部面板64的后方安装有包括控制空气调节器运转的主印刷电路板64b和辅助印刷电路板64c,主印刷电路板64b和辅助印刷电路板64c垂直设置在左侧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调节器的热交换器,包括底盘和在底盘的上侧设置并且上面开口的机壳以及在机壳内部设置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交换器包括向左侧方向倾斜设置的左侧热交换部和向右侧方向倾斜设置的右侧热交换部;隔离左侧热交换部和右侧热交换部之间的前面的前面盖和隔离左侧热交换部和右侧热交换部之间的背面的背面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江永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