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在无痛胃镜检查中使用的吸氧面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94826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在无痛胃镜检查中使用的吸氧面罩,包括面罩边缘以及固定在面罩边缘内侧的面罩壳,面罩壳的底面固定有与面罩壳两侧面连通的氧气连接腔,氧气连接腔在面罩壳内凹面的内侧端套接有输氧管,面罩壳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呼气口,面罩壳的侧面在两个呼气口中间的区域开设有开口,面罩壳的外侧与开口相对的位置活动连接有开口盖,开口盖的底端对称的开设有连接块,连接块的内侧端粘贴固定在面罩壳的侧端,开口盖的内侧面靠近顶端的位置粘贴固定有三个吸盘,开口盖的顶端通过吸盘与面罩壳之间吸附连接,解决了氧气面罩不利于胃镜检查的胃镜经过口部进行检查,容易造成吸氧麻醉和胃镜检查冲突的问题。

An oxygen mask for painless gastroscop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在无痛胃镜检查中使用的吸氧面罩
本技术属于吸氧面罩
,具体涉及一种可在无痛胃镜检查中使用的吸氧面罩。
技术介绍
吸氧面罩又叫氧气面罩,它提供了一个把呼吸需要的氧气从储罐中转入到人体肺部的方法,氧气面罩可能包裹鼻子和嘴巴(口腔鼻罩)或整个脸部(全面罩),具体的结构形态根据其使用环境的不同进行选择使用。在做无痛胃肠镜检查时通常需要经口置入胃镜,这样就会与麻醉吸氧的操作相冲突,且氧气面罩中间通常是密闭的,不利于胃镜检查的胃镜经过口部进行检查,而且以往都是通过鼻导管吸氧,但是鼻导管吸氧效率低,患者容易发生低氧血症,因而更加容易造成冲突,使得氧气面罩的使用极为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在无痛胃镜检查中使用的吸氧面罩,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氧气面罩不利于胃镜检查的胃镜经过口部进行检查,容易造成吸氧麻醉和胃镜检查冲突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在无痛胃镜检查中使用的吸氧面罩,包括面罩边缘以及固定在面罩边缘内侧的面罩壳,所述面罩壳的底面固定有与面罩壳两侧面连通的氧气连接腔,所述氧气连接腔在面罩壳内凹面的内侧端端部套接有输氧管,所述面罩壳的两侧靠近底端的位置分别开设有呼气口,所述面罩壳的侧面在两个所述呼气口中间的区域开设有开口,所述面罩壳的外侧与所述开口相对的位置活动连接有开口盖,所述开口盖的底端对称的开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内侧端粘贴固定在面罩壳的侧端,所述开口盖的内侧面靠近顶端的位置粘贴固定有三个吸盘,所述开口盖的顶端通过吸盘与面罩壳之间吸附连接。优选的,所述氧气连接腔的内部开始有三个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顶端延伸至面罩壳的内侧面,所述输氧管的底端套接在所述连通管的延伸端外侧,三个所述连通管靠近顶端的位置还分别安装有用于控制连通管打开或者关闭的控制阀。优选的,所述连通管的延伸端顶端所在的高度比面罩壳内底面所在的高度高0.5-1.0cm。优选的,所述输氧管为弧形的中空管,且所述输氧管的长度设置在3-5cm。优选的,所述开口盖的顶端开设有拉环,所述开口盖、连接块和拉环为柔性塑料制成的一体结构。优选的,所述开口盖的横截面面积大小不小于所述开口的面积大小,所述开口盖的宽度大小不大于两个所述呼气口相邻侧侧端之间的距离大小。优选的,所述面罩边缘靠近顶端和靠近底端的位置分别安装有弹性带环。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通过氧气面罩侧面两个呼气口之间开设有开口,且在开口的外侧活动连接有开口盖,开口盖与氧气面罩之间通过三个吸盘打开或者关闭,从而使得麻醉吸氧过程中不拿掉氧气面罩的情况下通过打开开口盖完成胃镜管的接入,避免两个操作之间发生冲突,拓宽了氧气面罩的使用范围。2、本技术通过在氧气连接腔的内侧开设有三个连通管,连通管的中间带有控制阀,在氧气连接腔的内侧套接有输氧管,从而使得输氧管的供氧位置能通过连接不同的连通管进行调整,且能在胃镜管接入时将输氧管选择性的连接在氧气连接腔的侧端,从而避免胃镜管从中间接入时对输氧管的供氧造成影响的现象发生,便于吸氧面罩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整体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面罩边缘;2-面罩壳;3-氧气连接腔;31-连通管;32-控制阀;4-呼气口;5-开口;6-开口盖;61-连接块;62-吸盘;63-拉环;7-输氧管;8-弹性带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在无痛胃镜检查中使用的吸氧面罩,包括面罩边缘1以及固定在面罩边缘内侧的面罩壳2,面罩壳2的底面固定有与面罩壳2两侧面连通的氧气连接腔3,氧气连接腔3的内部开始有三个连通管31,连通管31的顶端延伸至面罩壳2的内侧面,输氧管7的底端套接在连通管31的延伸端外侧,三个连通管31靠近顶端的位置还分别安装有用于控制连通管31打开或者关闭的控制阀32,选择一个合适位置的连通管31后将其控制阀32设置在打开状态,然后将其他两个连通管31的控制阀设置在关闭状态,即可通过选择的连通管完成面罩壳2内部的连通。氧气连接腔3在面罩壳2内凹面的内侧端端部套接有输氧管7,输氧管7为弧形的中空管,输氧管7的长度设置在3-5cm,通过输氧管7直接将氧气输送至使用者的嘴部附近,使用者能同时进行口部和鼻腔的吸氧,为了便于输氧管7的套接连接,连通管31的延伸端顶端所在的高度比面罩壳2内底面所在的高度高0.5-1.0cm,面罩壳2的两侧靠近底端的位置分别开设有呼气口4,面罩壳2的侧面在两个呼气口4中间的区域开设有开口5,面罩壳2的外侧与开口5相对的位置活动连接有开口盖6,开口盖6的底端对称的开设有连接块61,连接块61的内侧端粘贴固定在面罩壳2的侧端,开口盖6的内侧面靠近顶端的位置粘贴固定有三个吸盘62,开口盖6的顶端通过吸盘62与面罩壳2之间吸附连接,开口盖6的顶端开设有拉环63,开口盖6、连接块61和拉环63为柔性塑料制成的一体结构,使用时通过拉环63向下拉拉开开口盖6,使得开口打开,进行胃镜管的送入检查,检查完成后拉环向上拉使得开口盖6内侧的吸盘分别粘附在面罩壳2的侧面即可完成开口5的关闭,进行正常是输氧。为了便于开口5的关闭,开口盖6的横截面面积大小不小于开口5的面积大小,开口盖6的宽度大小不大于两个呼气口4相邻侧侧端之间的距离大小。为了便于面罩壳2的正常固定在使用者面部的使用,面罩边缘1靠近顶端和靠近底端的位置分别安装有弹性带环8。综上,使用时先在氧气连接腔3的内部选择一个合适位置的连通管31,然后将其控制阀32设置在打开状态,将其他两个连通管31的控制阀设置在关闭状态,将输氧管7套接在控制阀32打开的连通管31的内侧端即可通过选择的连通管31完成面罩壳2内部的连通,在选择的连通管31的外侧端连接氧气罐的输出口即可;胃镜检查时,通过拉环63向下拉拉开开口盖6,使得开口5打开,进行胃镜管的送入检查,检查完成后拉环63向上拉使得开口盖6内侧的吸盘62分别粘附在面罩壳2的侧面,即可完成开口5的关闭,进行正常的输氧操作。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在无痛胃镜检查中使用的吸氧面罩,包括面罩边缘(1)以及固定在面罩边缘内侧的面罩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壳(2)的底面固定有与面罩壳(2)两侧面连通的氧气连接腔(3),所述氧气连接腔(3)在面罩壳(2)内凹面的内侧端端部套接有输氧管(7),所述面罩壳(2)的两侧靠近底端的位置分别开设有呼气口(4),所述面罩壳(2)的侧面在两个所述呼气口(4)中间的区域开设有开口(5),所述面罩壳(2)的外侧与所述开口(5)相对的位置活动连接有开口盖(6),所述开口盖(6)的底端对称的开设有连接块(61),所述连接块(61)的内侧端粘贴固定在面罩壳(2)的侧端,所述开口盖(6)的内侧面靠近顶端的位置粘贴固定有三个吸盘(62),所述开口盖(6)的顶端通过吸盘(62)与面罩壳(2)之间吸附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在无痛胃镜检查中使用的吸氧面罩,包括面罩边缘(1)以及固定在面罩边缘内侧的面罩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壳(2)的底面固定有与面罩壳(2)两侧面连通的氧气连接腔(3),所述氧气连接腔(3)在面罩壳(2)内凹面的内侧端端部套接有输氧管(7),所述面罩壳(2)的两侧靠近底端的位置分别开设有呼气口(4),所述面罩壳(2)的侧面在两个所述呼气口(4)中间的区域开设有开口(5),所述面罩壳(2)的外侧与所述开口(5)相对的位置活动连接有开口盖(6),所述开口盖(6)的底端对称的开设有连接块(61),所述连接块(61)的内侧端粘贴固定在面罩壳(2)的侧端,所述开口盖(6)的内侧面靠近顶端的位置粘贴固定有三个吸盘(62),所述开口盖(6)的顶端通过吸盘(62)与面罩壳(2)之间吸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在无痛胃镜检查中使用的吸氧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连接腔(3)的内部开始有三个连通管(31),所述连通管(31)的顶端延伸至面罩壳(2)的内侧面,所述输氧管(7)的底端套接在所述连通管(31)的延伸端外侧,三个所述连通管(31)靠近顶端的位置还分别安装有用于控制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昌健陈永权
申请(专利权)人: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