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丁烯酸-β-环糊精酯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19447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丁烯酸‑β‑环糊精酯的制备方法,将1mmolβ‑环糊精溶解于二甲基甲酰胺中,得反应试剂Ⅰ;将1‑9mmol丁烯酸、1‑9mmol N,N‑羰基二咪唑和0.1‑0.5mmol二甲氨基吡啶溶于二甲基甲酰胺中,得反应试剂Ⅱ;将反应瓶置于25‑45℃的恒温水域中,将反应试剂Ⅱ滴加到反应试剂Ⅰ中反应3‑30h,即得丁烯酸‑β‑环糊精酯。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得的丁烯酸‑β‑环糊精酯产率高、安全性好、实用性强,且合成新型。该方法合成的衍生物具有良好水溶性,能够达到增加β‑环糊精溶解性的效果,赋予β‑环糊精聚合活性,并用于制备β‑环糊精高分子聚合物。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butenoic acid - \u03b2 - cyclodextrin es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丁烯酸-β-环糊精酯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丁烯酸-β-环糊精酯的制备方法,属于碳水化合物化学改性领域。
技术介绍
β-环糊精(β-CD)作为优良的包埋吸附材料,可以与多种疏水性物质形成包埋复合物,对于疏水性药物的增溶作用,对敏感性天然色素和天然药物具有保护和缓释的作用。但β-CD溶解性差,容易从水溶液中结晶析出,特别是与某些疏水性药物或色素形成包埋复合物后,更容易从溶液体系中析出,因此,为了加大β-CD在水中的溶解度,本专利技术通过丁烯酸同β-CD反应形成酯化的β-CD,以期增大β-CD在水中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增加疏水性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已有研究表明,N,N-羰基二咪唑(CDI)作为羧酸活化试剂,以二甲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可在温和条件下催化羧酸同醇的酯化反应,其催化作用甚至比强酸性催化剂的催化能力更强。CDI还可以催化羧酸同纤维素发生酯化反应,使纤维素分子发生分子间和分子内的交联。这些研究结果表明,CDI可以作为碳水化合物的酯化试剂。而目前对含乙烯基β-环糊精衍生物的报道较少,特别是含疏水不饱和双键的β环糊精衍生物。基于上述分析,本专利技术也期望制备一种新型含乙烯基β-环糊精衍生物(顺丁烯β-环糊精酯),为乙烯基β-环糊精衍生物应用于其他β-环糊精高分子聚合物的制备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产率高、安全性好、实用性强,且合成新型,水溶性良好的定西算β-环糊精的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丁烯酸-β-环糊精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反应试剂Ⅰ:将β-环糊精溶解于二甲基甲酰胺中,得反应试剂Ⅰ备用;(2)制备反应试剂Ⅱ:将丁烯酸、N,N-羰基二咪唑、二甲氨基吡啶溶于二甲基甲酰胺中,得反应试剂Ⅱ备用;(3)制备丁烯酸-β-环糊精酯:将反应瓶置于恒温水域中,将反应试剂Ⅱ滴加到反应试剂Ⅰ中,反应一定时间后,即得丁烯酸-β-环糊精酯。进一步的,步骤(1)所述β-环糊精浓度为1mmol。进一步的,步骤(2)所述丁烯酸浓度为1-9mmol;所述N-羰基二咪唑浓度为1-9mmol;所述二甲氨基吡啶浓度为0.1-0.5mmol。进一步的,所述丁烯酸浓度为9mmol。进一步的,所述N-羰基二咪唑浓度为9mmol。进一步的,所述二甲氨基吡啶浓度为0.4mmol。进一步的,步骤(3)所述恒温水域温度为25-45℃;所述反应时间时间3-30h。进一步的,所述恒温水域温度为25℃。进一步的,所述反应时间时间25h。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根据上述任一制备方法制得的丁烯酸-β-环糊精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制备方法合成的衍生物具有良好水溶性,能够达到增加β-环糊精溶解性的效果,赋予β-环糊精聚合活性,并用于制备β-环糊精高分子聚合物。2、本专利技术实现了一种产率高、安全性好、实用性强的含乙烯基β-环糊精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合成新型含乙烯基β环糊精单体。3、合成含不同数量不饱和双键的β-环糊精酯,有利于制备多交联网状β-环糊精高分子聚合物。4、在合成中通过工艺优化,实现了产率的提升,实验实际产率为62%。附图说明图1为丁烯酸用量对丁烯酸β-环糊精酯制备的影响因素;图2为催化剂DMAP用量对丁烯酸β-环糊精酯制备的影响因素;图3为反应时间对丁烯酸β-环糊精酯制备的影响因素;图4为反应温度对丁烯酸β-环糊精酯制备的影响因素;图5为丁烯酸β-环糊精酯的红外图谱;图6为丁烯酸β-环糊精酯的核磁图谱;图7为丁烯酸β-环糊精酯的飞行质谱谱;图8为丁烯酸β-环糊精一酯的化学结构式;图9为丁烯酸β-环糊精二酯的化学结构式;图10为丁烯酸β-环糊精三酯的化学结构式;图11为丁烯酸β-环糊精四酯的化学结构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阐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所述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原材料如无特别说明均能从公开商业途径而得。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产率高、安全性好、实用性强的含乙烯基β-环糊精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合成新型,该方法合成的衍生物具有良好水溶性,能够达到增加β-环糊精溶解性的效果,赋予β-环糊精聚合活性,并用于制备β-环糊精高分子聚合物。本专利技术共合成4种丁烯酸β-环糊精酯,分别为丁烯酸β-环糊精一酯、丁烯酸β-环糊精二酯、丁烯酸β-环糊精三酯和丁烯酸β-环糊精四酯。实施例1:顺丁烯二酸-β-环糊精酯(CDM)的制备-1反应试剂Ⅰ:将β-环糊精(1mmol)溶解于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反应试剂Ⅱ:丁烯酸(1-9mmol)、N,N-羰基二咪唑(CDI)(1-9mmol)和二甲氨基吡啶(DMAP)(0.20mmol)溶于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将反应瓶置于25℃的恒温水域反应3h时间。丁烯酸-β-环糊精酯的酯化率通过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随着丁烯酸用量增加,β-环糊精酯化率升高,丁烯酸用量取9mmol,N,N-羰基二咪唑(CDI)用量取9mmol。实施例2:顺丁烯二酸-β-环糊精酯(CDM)的制备-2反应试剂Ⅰ:将β-环糊精(1mmol)溶解于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反应试剂Ⅱ:丁烯酸(9mmol)、N,N-羰基二咪唑(CDI)(9mmol)和二甲氨基吡啶(DMAP)(0.1-0.5mmol)溶于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将反应瓶置于25℃的恒温水域反应3h时间。丁烯酸-β-环糊精酯的酯化率通过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DMAP在0.4mmol时β-环糊精酯化率最高。实施例3:顺丁烯二酸-β-环糊精酯(CDM)的制备-3反应试剂Ⅰ:将β-环糊精(1mmol)溶解于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反应试剂Ⅱ:丁烯酸(9mmol)、N,N-羰基二咪唑(CDI)(9mmol)和二甲氨基吡啶(DMAP)(0.4mmol)溶于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将反应瓶置于25-45℃的恒温水域反应3h时间。丁烯酸-β-环糊精酯的酯化率通过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温度对酯化率影响较低,为生产方便,选择25℃。实施例4:顺丁烯二酸-β-环糊精酯(CDM)的制备-4反应试剂Ⅰ:将β-环糊精(1mmol)溶解于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反应试剂Ⅱ:丁烯酸(9mmol)、N,N-羰基二咪唑(CDI)(9mmol)和二甲氨基吡啶(DMAP)(0.4mmol)溶于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将反应瓶置于25℃的恒温水域反应3-48h时间。当反应时间高于18h,酯化率会明显降低,故选择反应时间为5h。如图1所示,随着丁烯酸用量的增加,酯化率明显升。如图2所示,当反应时间大于20h,酯化率显著下降,在0-20h内,随着反应时间增加,酯化率逐渐升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丁烯酸-β-环糊精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1)制备反应试剂Ⅰ:将β-环糊精溶解于二甲基甲酰胺中,得反应试剂Ⅰ备用;/n(2)制备反应试剂Ⅱ:将丁烯酸、N,N-羰基二咪唑、二甲氨基吡啶溶于二甲基甲酰胺中,得反应试剂Ⅱ备用;/n(3)制备丁烯酸-β-环糊精酯:将反应瓶置于恒温水域中,将反应试剂Ⅱ滴加到反应试剂Ⅰ中,反应一定时间后,即得丁烯酸-β-环糊精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丁烯酸-β-环糊精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反应试剂Ⅰ:将β-环糊精溶解于二甲基甲酰胺中,得反应试剂Ⅰ备用;
(2)制备反应试剂Ⅱ:将丁烯酸、N,N-羰基二咪唑、二甲氨基吡啶溶于二甲基甲酰胺中,得反应试剂Ⅱ备用;
(3)制备丁烯酸-β-环糊精酯:将反应瓶置于恒温水域中,将反应试剂Ⅱ滴加到反应试剂Ⅰ中,反应一定时间后,即得丁烯酸-β-环糊精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β-环糊精浓度为1mmo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丁烯酸浓度为1-9mmol;所述N-羰基二咪唑浓度为1-9mmol;所述二甲氨基吡啶浓度为0.1-0.5mmo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咏富梁倩何扬波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现代农业发展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