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急诊科护理用可供氧式床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9357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急诊科护理用可供氧式床单,包括外床单和内床单,所述外床单和内床单上分别开设有多个上连通孔和多个下连通孔,多个所述上连通孔与多个下连通孔一一对应,所述外床单与内床单共同滑动连接有多个先导管,多个所述先导管与多个上连通孔一一对应,多个所述先导管与多个下连通孔一一对应,多个所述先导管的上端均贯穿对应的上连通孔,多个所述先导管的下端均贯穿对应下连通孔放袋。本装置中,通过先导管和氧气袋的设计,使得床单在铺开之后可以对病人进行供氧,并且先导管及氧气袋均不与床单固定,使得其可以便捷的拆卸和安装,不影响床单的基本使用和清洗,使得床单可以折叠携带,加强了床单的功能同时便于使用。

Oxygen supply bed sheet for nursing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急诊科护理用可供氧式床单
本技术涉及急诊床单
,尤其涉及急诊科护理用可供氧式床单。
技术介绍
诊科在出诊救护病人时,铺设用的床单及氧气袋是不可缺少的救护设备;现有的氧气袋均为一个独立的大包袋结构,靠护理人员抱着跟随在患者附近,这种方式存在有增大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目前,医院病房中住院患者所用的床单和急诊患者用的床单是普通的床单,与日常生活中用的床单功能相似,功能单一,不能适应急救时的紧急情况,使得病人的病情因拖延而加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急诊科护理用可供氧式床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急诊科护理用可供氧式床单,包括外床单和内床单,所述外床单和内床单上分别开设有多个上连通孔和多个下连通孔,多个所述上连通孔与多个下连通孔一一对应,所述外床单与内床单共同滑动连接有多个先导管,多个所述先导管与多个上连通孔一一对应,多个所述先导管与多个下连通孔一一对应,多个所述先导管的上端均贯穿对应的上连通孔,多个所述先导管的下端均贯穿对应下连通孔,所述外床单和内床单缝合在一起,所述内床单远离外床单的一侧缝合有存放袋,所述存放袋内放置有多个氧气袋,多个所述氧气袋的输气管分别与多个先导管的下端滑动连接,多个所述先导管的上端均设有气阀。优选地,所述外床单靠近内床单的一侧胶合有多个气囊,所述外床单远离上连通孔的一端缝合有杂物袋。优选地,所述外床单的上连通孔处与内床单的下连通孔处均胶合有金属环,多个所述金属环的内壁均胶合有橡胶圈。优选地,所述外床单靠近氧气袋的一端缝合有气管袋,所述气管袋的内壁胶合有消毒纱布。优选地,多个所述先导管共同密封连接有集中管,所述集中管远离多个先导管的一端胶合有面罩。优选地,所述先导管下端与氧气袋输气管的连接处胶合有密封圈,多个所述气囊均匀分布在外床单的表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装置中,通过先导管和氧气袋的设计,使得床单在铺开之后可以对病人进行供氧,并且先导管及氧气袋均不与床单固定,使得其可以便捷的拆卸和安装,不影响床单的基本使用和清洗,使得床单可以折叠携带,加强了床单的功能同时便于使用。2、本装置中,通过气阀和集中管的设计,使得各个先导管导出的氧气可以根据需要对病人进行输送,并且多个氧气袋的同时连接,使得氧气的供给充足,可持续更长时间的救治工作,也不需要了医护人员定时更换氧气袋,节约人力资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急诊科护理用可供氧式床单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急诊科护理用可供氧式床单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外床单、2内床单、3气管袋、4存放袋、5氧气袋、6杂物袋、7先导管、8气阀、9集中管、10面罩、11气囊、12上连通孔、13金属环、14下连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4,急诊科护理用可供氧式床单,包括外床单1和内床单2,外床单1和内床单2上分别开设有多个上连通孔12和多个下连通孔14,多个上连通孔12与多个下连通孔14一一对应,外床单1与内床单2共同滑动连接有多个先导管7,多个先导管7与多个上连通孔12一一对应,多个先导管7与多个下连通孔14一一对应,多个先导管7的上端均贯穿对应的上连通孔12,多个先导管7的下端均贯穿对应下连通孔14,外床单1和内床单2缝合在一起,内床单2远离外床单1的一侧缝合有存放袋4,存放袋4内放置有多个氧气袋5,多个氧气袋5的输气管分别与多个先导管7的下端滑动连接,多个先导管7的上端均设有气阀8,气阀8为现有普通阀门,本领域人员可轻易理解,在此不做赘述。外床单1靠近内床单2的一侧胶合有多个气囊11,外床单1远离上连通孔12的一端缝合有杂物袋6;外床单1的上连通孔12处与内床单2的下连通孔14处均胶合有金属环13,多个金属环13的内壁均胶合有橡胶圈,便于先导管7由上连通孔12插入至下连通孔14导出,并且不会再输气过程中直接拉扯传单,对床单起到保护作用。外床单1靠近氧气袋5的一端缝合有气管袋3,气管袋3的内壁胶合有消毒纱布,可放置一些备用气管,并保证气管的干净卫生,保证使用的安全性;多个先导管7共同密封连接有集中管9,集中管9远离多个先导管7的一端胶合有面罩10,集中输送,便于控制和管理;先导管7下端与氧气袋5输气管的连接处胶合有密封圈,保证输出的氧气不会泄露,多个气囊11均匀分布在外床单1的表面,保证对病人全面的按摩,降低病人的疼痛感。在需要急诊铺设床单时,将外床单1上胶合有气囊11的部分铺设在床板位置,然后将其与部分理顺后自然悬挂在病床的两侧,然后件先导管7从上连通孔12的位置插入,直至其从下连通孔14处导出,然后在存放袋4中放入氧气袋5,然后将氧气袋5的输气管插入先导管7的下端口,由于先导管7下端设有密封圈,使得氧气袋5插入后不会有氧气漏出,然后将多先导管7的上端共同连接在集中管9上,然后将集中管9的另一端与面罩连接,再将面罩戴在病人的身上,然后将先导管7上端的气阀打开,使得氧气袋5内的氧气得以经过先导管7及集中管9进入面罩10,得以顺利给病人供氧,可根据需求开启不同的气阀8,控制氧气输入的量,同时,多个氧气袋5的同时连接,可以有效保证供氧的持续有效性。可在气管袋3内放入适当的备用气管,防止因意外导致部分气管损伤,便于及时更换,由于气管袋3内表面胶合有消毒海绵,使得气管放置在其内始终保持干净卫生,不会因外界干扰而轻易沾染细菌,对病人起到保护作用,在床单的另一端缝合有杂物袋6,可在其中放置一些急诊器械,便于实时使用,同时气囊11的设置,使得急诊的病人躺在病床上时,气囊11会对其背部进行一定的按摩,让处于病痛中的病人疼痛得到缓解。先导管7在使用完毕后可拆卸下来,便于床单的折叠收集以及后续的床单清理,使得床单使用便捷。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急诊科护理用可供氧式床单,包括外床单(1)和内床单(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床单(1)和内床单(2)上分别开设有多个上连通孔(12)和多个下连通孔(14),多个所述上连通孔(12)与多个下连通孔(14)一一对应,所述外床单(1)与内床单(2)共同滑动连接有多个先导管(7),多个所述先导管(7)与多个上连通孔(12)一一对应,多个所述先导管(7)与多个下连通孔(14)一一对应,多个所述先导管(7)的上端均贯穿对应的上连通孔(12),多个所述先导管(7)的下端均贯穿对应下连通孔(14),所述外床单(1)和内床单(2)缝合在一起,所述内床单(2)远离外床单(1)的一侧缝合有存放袋(4),所述存放袋(4)内放置有多个氧气袋(5),多个所述氧气袋(5)的输气管分别与多个先导管(7)的下端滑动连接,多个所述先导管(7)的上端均设有气阀(8)。/n

【技术特征摘要】
1.急诊科护理用可供氧式床单,包括外床单(1)和内床单(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床单(1)和内床单(2)上分别开设有多个上连通孔(12)和多个下连通孔(14),多个所述上连通孔(12)与多个下连通孔(14)一一对应,所述外床单(1)与内床单(2)共同滑动连接有多个先导管(7),多个所述先导管(7)与多个上连通孔(12)一一对应,多个所述先导管(7)与多个下连通孔(14)一一对应,多个所述先导管(7)的上端均贯穿对应的上连通孔(12),多个所述先导管(7)的下端均贯穿对应下连通孔(14),所述外床单(1)和内床单(2)缝合在一起,所述内床单(2)远离外床单(1)的一侧缝合有存放袋(4),所述存放袋(4)内放置有多个氧气袋(5),多个所述氧气袋(5)的输气管分别与多个先导管(7)的下端滑动连接,多个所述先导管(7)的上端均设有气阀(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急诊科护理用可供氧式床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床单(1)靠近内床单(2)的一侧胶合有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丽丽贾丽敏孙先霞周玉爽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