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鼻中隔缝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92666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鼻中隔缝合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两个鼻孔中的推线管和引线管,并在引线管的外侧套设橡胶套,在推线管中设置弹簧板和滑块,弹簧板的上部设置两个引线针,将缝合线卡在挂线槽中,使滑块沿推线管向上移动,推动弹簧板向引线管的方向转动,进而引线针能够穿过鼻中隔,并且使挂线槽穿过橡胶套,弹簧板复位后,缝合线留在橡胶套上,完成缝合线的穿引;采用该缝合装置,解决了因鼻腔空间狭小,在鼻中隔上穿线的困难,该装置能够同时将缝合线的两端穿过鼻中隔,穿线方便快捷,降低了缝合难度、避免了鼻腔粘膜损伤,提高手术效率。

A suture device of nasal septu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鼻中隔缝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鼻中隔缝合装置。
技术介绍
鼻中隔偏曲是鼻中隔诸骨发育不均衡所致,也可因鼻外伤或鼻腔占位性病变引起的鼻中隔偏向一侧或两侧、或局部有突起,从而引起鼻腔功能障碍。依据鼻中隔偏曲的类型和程度可引起:鼻塞、鼻出血、头痛、鼻窦引流受阻继发鼻窦炎等不适症状。有临床症状的鼻中隔偏曲需行手术矫正。在手术完成之后为了使鼻腔结构能够尽快恢复稳定,避免出现鼻中隔脓肿、血肿等并发症,通常需进行鼻腔填塞。但鼻腔填塞存在一些弊端,如鼻腔张力过大、填取过程反复擦伤鼻黏膜、易出现血肿和粘连、患者疼痛程度增加、鼻腔引流及正常通气受限等。目前,临床开始使用鼻中隔缝合术取代术后填塞,在避免鼻腔填塞的同时还能够提高手术的有效性,在手术中通过生理盐水冲洗术腔,对患者是否存在出血和碎骨片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然后缝合鼻中隔。具体做法为:使用4-0可吸收缝线,手持持针器从左侧鼻腔鼻中隔的后上方到右侧鼻腔进行缝合,然后从右侧鼻腔鼻中隔后下方到左侧鼻腔缝合,连续贯穿缝合,在缝合到切口附近时,从右侧鼻腔到鼻中隔左侧鼻腔后方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鼻中隔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推线管(1)、引线管(9)、弹簧板(3)和滑块(4);/n所述推线管(1)和引线管(9)间隔且垂直安装在底座的顶部,引线管(9)的外壁上套设有橡胶套(8);弹簧板(3)倾斜设置在推线管(1)中,弹簧板(3)的下端与推线管(1)的下部固连,弹簧板(3)上部的侧面设置两个引线针,两个引线针上下间隔设置,每个引线针(6)的表面上设置一挂线槽(7),挂线槽为斜槽,挂线槽的开口端位于针尖的方向;/n滑块(4)设置在底座中,滑块(4)的上端穿过底座伸入推线管(1)中,滑块(4)的侧壁上设置有滑槽(41),弹簧板(3)位于滑槽中,当滑块(4)沿推线管的轴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鼻中隔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推线管(1)、引线管(9)、弹簧板(3)和滑块(4);
所述推线管(1)和引线管(9)间隔且垂直安装在底座的顶部,引线管(9)的外壁上套设有橡胶套(8);弹簧板(3)倾斜设置在推线管(1)中,弹簧板(3)的下端与推线管(1)的下部固连,弹簧板(3)上部的侧面设置两个引线针,两个引线针上下间隔设置,每个引线针(6)的表面上设置一挂线槽(7),挂线槽为斜槽,挂线槽的开口端位于针尖的方向;
滑块(4)设置在底座中,滑块(4)的上端穿过底座伸入推线管(1)中,滑块(4)的侧壁上设置有滑槽(41),弹簧板(3)位于滑槽中,当滑块(4)沿推线管的轴向移动,能够使弹簧板(3)向引线管的一侧移动,并使引线针(6)的挂线槽(7)穿过橡胶套(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鼻中隔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板(3)的上端设置可拆装的针座(2),引线针(6)设置在针座的侧壁上,引线针(6)的轴线与针座(2)的侧壁垂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鼻中隔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座(2)的另一侧壁上设置有T型槽,针座(2)通过T型槽卡接在弹簧板(3)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鼻中隔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板(3)包括配合段和弹性段,弹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晓鹏吴戈赵海康邱正国杨枫徐大道李金清李望舟张学策李瑜顾雪房莹莹毛于英铁茹雷文静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