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齿轮永磁同步超重载的曳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9222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9:45
一种无齿轮永磁同步超重载的曳引机,包括:底座、基座、转动轴、曳引轮、转子组件、定子组件和制动组件;基座安装于底座;基座依次包括前座、中心座和后座;转动轴依次穿过前座、中心座和后座,并分别可转动安装于前座、中心座和后座;曳引轮分别套装转动轴;转子组件套装于转动轴上;定子组件安装于中心座内,并套装于转子组件;制动组件安装于基座;制动组件用于限制摩擦盘转动,使转动轴固定。本曳引机中,转动轴的前后部分别带曳引轮,能通过前后位置的曳引轮提高曳引机的最大载重,并能提高曳引速度;在电梯曳引比2:1,采用电磁制动器的工况下,电梯载重量最大可达到25000kg以上,速度范围在0.5m/s一10m/s。

A gearless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super heavy load traction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齿轮永磁同步超重载的曳引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曳引机
,尤其涉及一种无齿轮永磁同步超重载的曳引机。
技术介绍
电梯曳引机用于电梯的动力设备,能为电梯输送与传递动力,使电梯运行。现有无齿轮永磁同步曳引机,普遍采用单曳引轮的驱动方式,但单曳轮容易造成转动轴的受力不均匀,载重能力低下;同时,现有的曳引机的制动器受单曳引轮的布置的影响,单曳引轮只能分布于转动轴的一端,因为另一端需要用来转子结构和定子结构配合,影响最大载重能力;同时,转动轴的一端安装单曳引轮后,若需要较大的载重力,现有结构为前后轴承在曳引轮的前后两侧,转子端转轴部分悬空,悬空部分过长,为此现有技术需要设置多个轴承来固定悬空部分,但多个轴承又难以保证转动轴的同心度,存在加工和安装困难,增加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无齿轮永磁同步超重载的曳引机,其在转动轴的两端设置曳引轮。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无齿轮永磁同步超重载的曳引机,包括:底座、基座、转动轴、曳引轮、转子组件、定子组件和制动组件;所述基座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基座依次包括前座、中心座和后座;所述转动轴依次穿过前座、中心座和后座,并分别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前座、中心座和后座;所述前座与所述中心座之间形成第一间隙,所述后座与所述中心座之间形成安装第二间隙;所述曳引轮分别套装位于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两处的所述转动轴;所述转子组件套装于所述转动轴上;所述定子组件安装于所述中心座内,并套装于所述转子组件;所述制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基座;所述曳引轮设有摩擦盘;所述制动组件用于接触所述摩擦盘,限制所述摩擦盘转动,使所述转动轴固定。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制动组件分别安装于所述中心座的前后位置。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制动组件包括:主制动器;所述主制动器安装于所述中心座;所述主制动器设有主刹车板,所述主刹车板与所述主制动器的主体之间形成刹车间隙;所述摩擦盘经过于所述刹车间隙,所述主刹车板用于对所述摩擦盘接触并制动,使所述曳引轮将所述转动轴制动。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制动组件分别安装于所述前座和所述后座。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制动组件包括:第一制动器和第二制动器;所述第一制动器设有第一刹车板;所述第二制动器设有第二刹车板;所述第一刹车板与所述第一制动器的主体之间形成刹车间隙;所述摩擦盘经过于所述刹车间隙;所述第一刹车板位于所述摩擦盘的一面,所述第二刹车板位于所述摩擦盘的另一面;所述第一刹车板和所述第二刹车板用于对所述摩擦盘接触并制动,使所述曳引轮将所述转动轴制动。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前座和所述后座两者,或所述中心座设有若干个制动固定座;相邻的所述制动固定座之间形成制动凹口;所述制动凹口用于安装所述制动组件。更进一步说明,还包括:固定螺栓;所述制动固定座上设有内螺纹结构的固定孔;所述制动组件设有限位孔;所述固定螺栓穿过所述限位孔,与所述固定孔配合,使所述制动组件固定于所述制动凹口。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制动组件接触于所述摩擦盘的边缘位置。更进一步说明,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前座和所述后座;所述前座和/或所述后座靠所述轴承处设有油杯。更进一步说明,所述曳引机应用于电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曳引机中,转动轴的前后部分别安装曳引轮,能通过前后位置的曳引轮提高曳引机的最大载重,并能提高曳引速度;在电梯曳引比2:1,采用电磁制动器的工况下载重最大可达到25000kg以上,速度范围在0.5m/s一10m/s。2、本曳引机使用双曳引轮设置于转动轴中部的左右端,提供足够的左右平衡力,曳引机的曳引力更平均地分布于转动轴的两端。3、本曳引机由于基座形成的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能为本曳引机提供足够的空间来布置制动组件,使本曳引机中制动组件制动力矩更大。4、本方案中的转动轴两端通过轴承分别安装在前座和后座,这样的分布能更方便维护拆卸轴承和密封组件在维修更换轴承和密封组件时,不用拆卸曳引轮和悬挂钢丝绳及制动器组件,只需拆卸前座、后座及轴承压盖即可更换轴承和密封组件,大量降低了维护工作量及维护成本。5、本方案带有双曳引轮的结构,制动器安装在中心座上,远离前后轴承,当密封件失效时,不会因润滑油脂泄漏时泄漏到刹车盘摩擦面上,发生制动力矩降低或失效的安全风险。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的剖面图;图3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2的剖面图;图5是实施例2中前座或后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主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第一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2中A部放大图。其中:底座1、基座2、转动轴3、曳引轮4、转子组件5、定子组件6、制动组件7;油杯8;摩擦盘41、绳槽42;前座21、中心座22、后座23、制动固定座25;第一间隙241、第二间隙242;固定孔251;主制动器711、主刹车板712、刹车间隙714;第一制动器721、第二制动器722;第一刹车板7211;第二刹车板7221;固定螺栓7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无齿轮永磁同步超重载的曳引机,包括:底座1、基座2、转动轴3、曳引轮4、转子组件5、定子组件6和制动组件7;所述基座2安装于所述底座1;所述基座2依次包括前座21、中心座22和后座23;所述转动轴3依次穿过前座21、中心座22和后座23,并分别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前座21、中心座22和后座23;所述前座21与所述中心座22之间形成第一间隙241,所述后座23与所述中心座22之间形成安装第二间隙242;所述曳引轮4分别套装位于所述第一间隙241和所述第二间隙242两处的所述转动轴3;所述转子组件5套装于所述转动轴3上;所述定子组件6安装于所述中心座22内,并套装于所述转子组件5;所述制动组件7安装于所述基座2;所述曳引轮4设有摩擦盘41;所述制动组件用于接触所述摩擦盘41,限制所述摩擦盘41转动,使所述转动轴3固定。更进一步说明,本曳引机中,转动轴3的前后部分别带曳引轮4,能通过前后位置的曳引轮4提高曳引机的最大载重,并能提高曳引速度;在电梯曳引比2:1,采用电磁制动器的工况下,载重最大可达到25000kg以上,速度范围在0.5m/s一10m/s。具体地,转动轴3在转子组件5和定子组件6的作用下,转动轴3可转动于中心座22;中心座22将转动轴3隔开成两边其中一个曳引轮4安装于第一间隙241处的转动轴3部,另一个曳引轮4安装于第二间隙242处的转动轴3部,两个曳引轮4都会与转动轴3同步转动,并带动摩擦盘41转动;位于基座2的制动组件7可对曳引轮4的摩擦盘41进行制动,使曳引轮4限位,进而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齿轮永磁同步超重载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基座、转动轴、曳引轮、转子组件、定子组件和制动组件;/n所述基座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基座依次包括前座、中心座和后座;所述转动轴依次穿过前座、中心座和后座,并分别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前座、中心座和后座;/n所述前座与所述中心座之间形成第一间隙,所述后座与所述中心座之间形成安装第二间隙;/n所述曳引轮分别套装位于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两处的所述转动轴;/n所述转子组件套装于所述转动轴上;所述定子组件安装于所述中心座内,并套装于所述转子组件;/n所述制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基座;所述曳引轮设有摩擦盘;所述制动组件用于接触所述摩擦盘,限制所述摩擦盘转动,使所述转动轴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齿轮永磁同步超重载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基座、转动轴、曳引轮、转子组件、定子组件和制动组件;
所述基座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基座依次包括前座、中心座和后座;所述转动轴依次穿过前座、中心座和后座,并分别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前座、中心座和后座;
所述前座与所述中心座之间形成第一间隙,所述后座与所述中心座之间形成安装第二间隙;
所述曳引轮分别套装位于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两处的所述转动轴;
所述转子组件套装于所述转动轴上;所述定子组件安装于所述中心座内,并套装于所述转子组件;
所述制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基座;所述曳引轮设有摩擦盘;所述制动组件用于接触所述摩擦盘,限制所述摩擦盘转动,使所述转动轴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齿轮永磁同步超重载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组件分别安装于所述中心座的前后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齿轮永磁同步超重载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组件包括:主制动器;
所述主制动器安装于所述中心座;
所述主制动器设有主刹车板,所述主刹车板与所述主制动器的主体之间形成刹车间隙;所述摩擦盘经过于所述刹车间隙,所述主刹车板用于对所述摩擦盘接触并制动,使所述曳引轮将所述转动轴制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齿轮超重载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组件分别安装于所述前座和所述后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齿轮永磁同步超重载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秋邓轶华张军锋戴命夫
申请(专利权)人:菱王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