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的食品加工机,属于食品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内置电机的机座及搅拌杯,搅拌杯内设有由电机驱动的粉碎刀,机座的前侧设有面板,面板后侧设有控制板。控制板上设有开关按键和编码器,编码器可转动设于控制板上且环绕开关按键设置,面板上设有用于带动编码器转动的旋钮,旋钮上嵌装有可前后移动的按钮,编码器内侧设有弹簧,弹簧的前端接触于按钮、后端接触于控制板,弹簧在按钮向后移动按压开关按键时变形且在按钮被松开后带动按钮复位。通过具体结构的改进取消弹簧与旋钮之间的接触,从而取消弹簧对旋钮的作用力,有利于使旋钮的周向与面板之间的空隙保持一致,从而有利于提高旋钮的转动手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构简单的食品加工机
本技术涉及食品加工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简单的食品加工机。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食品加工机进行食材料理已经成为了一种较为流行的生活方式,一方面能满足营养摄入的需求,另一方面能满足现在人们崇尚个性口味的需求。为了满足操作功能要求,食品加工机的机座上一般设置有旋钮按钮结构,旋钮可转动设于机座上,按钮可来回移动的设于旋钮上。为了在按钮受压后带动按钮自动复位,按钮与旋钮之间设有弹簧。由于弹簧的后端与旋钮的局部接触,旋钮周向受力不平衡,会导致旋钮周向与机座内壁之间的间隙不一致,不利于提升转动旋钮的手感,从而不利于提高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有效提高旋钮的转动手感且结构简单的食品加工机。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结构简单的食品加工机,包括内置电机的机座及设置在机座上方的搅拌杯,搅拌杯内设有由电机驱动的粉碎刀,机座的前侧设有面板,面板后侧设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上设有开关按键和编码器,编码器可转动设于控制板上且环绕开关按键设置,面板上设有用于带动编码器转动的旋钮,旋钮上嵌装有可前后移动的按钮,编码器内侧设有弹簧,弹簧的前端接触于按钮、后端接触于控制板,弹簧在按钮向后移动按压开关按键时变形且在按钮被松开后带动按钮复位。优选的,所述按钮上设有向后凸出形成且用于按压开关按键的凸柱,弹簧的前端套设于凸柱上。优选的,所述弹簧的后端位于开关按键的外周与编码器内侧之间,弹簧为锥形弹簧,弹簧后端的直径大于前端的直径。优选的,所述编码器包括固定圈体和转动圈体,固定圈体固定于控制板上,转动圈体可转动设于固定圈体的外侧,旋钮与转动圈体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旋钮上设有第一卡扣,转动圈体上设有供第一卡扣卡入的第一卡槽,旋钮通过第一卡扣与第一卡槽的配合连接于转动圈体;或者,所述转动圈体上设有第一卡扣,旋钮上设有供第一卡扣卡入的第一卡槽,旋钮通过第一卡槽与第一卡扣的配合连接于转动圈体。优选的,所述按钮上设有向后凸出且用于按压开关按键的凸柱,凸柱外周设有向后延伸形成的支架,支架后端与固定圈体连接且可相对于固定圈体前后移动。优选的,所述支架后端设有第二卡扣,固定圈体内侧设有供第二卡扣卡入的第二卡槽,第二卡槽呈长条形,第二卡扣可在第二卡槽内前后移动。优选的,所述旋钮包括内外设置且连接在一起的内圈体及外圈体,内圈体套设于编码器周向的外部,内圈体与编码器之间设有周向限位结构。优选的,所述周向限位结构包括设于内圈体内壁上的限位凸起及设于编码器外壁上的限位凹槽,限位凸起卡于限位凹槽中;或者,所述周向限位结构包括设于编码器外壁上的限位凸起及设于内圈体内壁上的限位凹槽,限位凸起卡于限位凹槽中。优选的,所述旋钮还包括设于外圈体周向上的定位凸沿,定位凸沿位于面板的后侧,定位凸沿的前侧面上间隔设有若干凸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食品加工机,对机座的具体结构进行了改进。用于带动按钮复位的弹簧设于编码器的内侧,弹簧的前端接触于按钮、后端接触于控制板,通过具体结构的改进取消弹簧与旋钮之间的接触,从而取消弹簧对旋钮的作用力,有利于使旋钮的周向与面板之间的空隙保持一致,从而有利于提高旋钮的转动手感。2、弹簧的前端套设于按钮的凸柱上,弹簧的后端位于开关按键的外周与编码器内侧之间,合理设置弹簧的具体定位安装结构,在满足安装要求的同时避免对开关按键和编码器造成干涉。进一步的,弹簧优选采用锥形弹簧,弹簧后端的直径大于前端的直径设置,使弹簧满足安装要求的同时提高弹簧带动按钮复位的稳定性。3、旋钮与编码器的转动圈体连接,旋钮通过与转动圈体的配合即可实现可转动设于面板上的目的,可以取消现有旋钮与面板之间设置的弹珠,有效简化旋钮与面板之间的配合结构,使旋钮的安装结构更加简单。4、旋钮通过第一卡扣和第一卡槽的配合实现与转动圈体之间的固定连接,旋钮与转动圈体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能在保证旋钮结构强度的同时有效降低旋钮的装配难度。5、按钮通过支架连接于编码器的固定圈体,支架位于凸柱的外周,合理设置按钮的具体结构及按钮与编码器之间的配合结构,按钮通过支架与固定圈体连接不会对旋钮带动转动圈体转动的动作造成干涉,保证结构满足使用要求。6、支架通过第二卡扣与第二卡槽的配合连接于固定圈体,第二卡扣可以在长条形的第二卡槽中来回移动,按钮与固定圈体之间的配合结构简单,便于组装,且不会对按钮的来回移动造成干涉。7、旋钮的内圈体与编码器之间设置周向限位结构,具体的,周向限位结构可以采用限位凸起与限位凹槽配合的结构。通过该周向限位结构可以提高旋钮与编码器上的转动圈体之间在周向上的配合强度,有利于保证通过旋钮带动转动圈体转动的有效性,从而有利于保证操作的有效性。8、通过定位凸沿与面板之间的接触使旋钮的轴向受到限位,有利于提高旋钮的稳定性。定位凸沿的前侧面上间隔设置若干凸筋,通过凸筋将定位凸沿与面板之间的面接触转变为凸筋与面板之间的线接触,通过该凸筋可以减小定位凸沿与面板之间的间隙,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旋钮的稳定性。另外,通过该凸筋还可以减小旋钮转动时与面板之间的摩擦力,有利于提高旋钮的转动手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食品加工机的整机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食品加工机中部分结构的爆炸视图;图3为本技术食品加工机中编码器部分构件的爆炸视图;图4为本技术食品加工机中控制板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食品加工机中按钮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食品加工机中控制板与按钮配合处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食品加工机中旋钮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食品加工机中旋钮的剖视图。图中,100-机座,110-面板,111-通口,120-基架,200-搅拌杯,210-杯体,220-杯盖,230-粉碎刀,300-电机,400-控制板,410-开关按键,411-围挡凸起,420-指示灯,430-编码器,431-固定圈体,432-转动圈体,433-第一卡槽,434-第二卡槽,435-限位凹槽,500-按钮,511-透光部,512-外阴影区,513-内阴影区,520-凸柱,521-避让孔,530-环形挡光部,540-支架,541-第二卡扣,600-弹簧,700-旋钮,710-内圈体,720-外圈体,730-安装孔,740-第一卡扣,750-限位凸起,760-定位凸沿,770-凸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需要理解的是,下述的“上”、“下”、“左”、“右”、“纵向”、“横向”、“内”、“外”、“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结构简单的食品加工机,包括内置电机的机座及设置在机座上方的搅拌杯,搅拌杯内设有由电机驱动的粉碎刀,机座的前侧设有面板,面板后侧设有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上设有开关按键和编码器,编码器可转动设于控制板上且环绕开关按键设置,面板上设有用于带动编码器转动的旋钮,旋钮上嵌装有可前后移动的按钮,编码器内侧设有弹簧,弹簧的前端接触于按钮、后端接触于控制板,弹簧在按钮向后移动按压开关按键时变形且在按钮被松开后带动按钮复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简单的食品加工机,包括内置电机的机座及设置在机座上方的搅拌杯,搅拌杯内设有由电机驱动的粉碎刀,机座的前侧设有面板,面板后侧设有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上设有开关按键和编码器,编码器可转动设于控制板上且环绕开关按键设置,面板上设有用于带动编码器转动的旋钮,旋钮上嵌装有可前后移动的按钮,编码器内侧设有弹簧,弹簧的前端接触于按钮、后端接触于控制板,弹簧在按钮向后移动按压开关按键时变形且在按钮被松开后带动按钮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上设有向后凸出形成且用于按压开关按键的凸柱,弹簧的前端套设于凸柱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的后端位于开关按键的外周与编码器内侧之间,弹簧为锥形弹簧,弹簧后端的直径大于前端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器包括固定圈体和转动圈体,固定圈体固定于控制板上,转动圈体可转动设于固定圈体的外侧,旋钮与转动圈体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上设有第一卡扣,转动圈体上设有供第一卡扣卡入的第一卡槽,旋钮通过第一卡扣与第一卡槽的配合连接于转动圈体;或者,所述转动圈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宁,刘畅,刘同亮,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