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式集装箱及其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9154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罐式集装箱及其框架,框架的端框均包括两个角柱;角柱的腔体中设有加强件,加强组件包括加强件和支撑件,加强件水平设置并与角柱的内壁固定连接;支撑件设置在加强件的下方;支撑件高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加强件和角柱底部的角件上,支撑件的长度方向与框架的长度方向一致,该支撑件长度方向的两端与角柱内壁固定。加强组件可以将罐体晃动产生的惯性作用力传递至角柱底部的角件上,降低角柱所承受的载荷力,避免角柱的变形开裂;同时支撑件在角柱长度方向上形成稳定的支撑,以增强角柱承载罐式集装箱长度方向上较大冲击力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角柱及框架整体的结构强度,延长罐式集装箱的使用寿命。

Tank container and its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罐式集装箱及其框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集装箱
,特别涉及一种罐式集装箱及其框架。
技术介绍
随着国际贸易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改善,罐式集装箱的应用日益增加。一般地,罐式集装箱包括罐体和用于支撑罐体的框架。其中,框架包括前端框、后端框以及连接前端框和后端框的顶侧梁和底侧梁。前端框和后端框均包括顶横梁、底横梁以及连接顶横梁和底横梁的角柱,角柱的两端分别设有顶角件和底角件。随着越来越多的罐箱产品应用在运输领域,人们对罐箱整体的安全性及可靠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对于传统的罐式集装箱,角柱是其主要的承载部件。同时角柱在其高度方向上所承受的载荷力也并非均匀分布,特别是在公路和铁路运输过程中,罐式集装箱承受较大纵向冲击力时,角柱易发生变形开裂,最终导致罐箱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罐式集装箱中,角柱易发生变形开裂,导致罐箱的损坏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罐式集装箱的框架,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端框,各所述端框均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角柱;所述角柱具有中空的腔体,该角柱的两端均设有角件;所述角柱的腔体中设有加强件,所述加强组件包括加强件和支撑件,加强件水平设置并与所述角柱的内壁固定连接;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加强件的下方;所述支撑件高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加强件的下表面和所述角柱底部的角件上,所述支撑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框架的长度方向一致,该支撑件长度方向的两端与所述角柱的内壁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支撑件竖直设置在所述加强件的下表面,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加强件垂直连接。优选地,所述支撑件连接在所述加强件下表面的中间位置。优选地,所述加强件外轮廓的形状与所述角柱横截面的形状一致,该加强件的周侧均固定在所述角柱的内壁上。优选地,所述角柱的横截面呈矩形,所述支撑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角柱相对的两内壁上。优选地,所述加强件和所述支撑件为板状结构或块状结构。优选地,所述加强件的外轮廓为规则的多边形。优选地,所述加强组件靠近所述角柱的底部设置。优选地,所述加强件与所述支撑件、所述加强件与所述角柱内壁、所述支撑件与所述角柱内壁,以及所述支撑件与所述角件之间均焊接固定。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罐式集装箱,其包括罐体和上述的框架,所述框架用于支撑所述罐体。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本的罐式集装箱及其框架中,角柱腔体内部的加强组件可以将罐体晃动产生的惯性作用力传递至角柱底部的角件上,降低角柱所承受的载荷力,避免角柱的变形开裂,保证框架在使用过程中的完整性;同时支撑件在角柱长度方向上形成稳定的支撑,以增强角柱承载罐式集装箱长度方向上较大冲击力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角柱及框架整体的结构强度,延长罐式集装箱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罐式集装箱的框架实施例的正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罐式集装箱的框架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罐式集装箱框架中加强组件的正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罐式集装箱框架中加强组件的侧视图。图5是图4所示加强组件的结构沿A-A的剖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框架;11、角柱;111、第一连接板;112、第二连接板;113、第三连接板;114、第四连接板;12、角件;2、加强组件;21、加强件;22、支撑件;221、第一端;222、第二端;223、第三端;224、第四端。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专利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提供一种罐式集装箱的框架1,该框架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端框。每一端框均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角柱11,以及位于两个角柱11之间且相互平行的顶横梁和底横梁。角柱11的高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角件12,角件12用于将角柱11、顶横梁和底横梁连接成矩形框。在本实施例中,角柱11具有中空的腔体,腔体中设有加强组件2。本实施例中的加强组件2包括加强件21和支撑件22,加强件21水平设置且与角柱11的内壁固定连接。支撑件22设置在加强件21的下方,支撑件22高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加强件21的下表面和角柱11底部的角件12上。支撑件22的长度方向与框架1的长度方向一致,该支撑件22长度方向的两端与角柱11的内壁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角柱11的横截面呈矩形,即该角柱11为两端开口的方管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角柱11由四块矩形的板围合而成。其中,在框架1长度方向上相对的两块板分别为第一连接板111和第二连接板112;在框架1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两块板分别为第三连接板113和第四连接板114。如图3至图5所示,加强件21外轮廓的形状与角柱11横截面的形状一致,该加强件21也呈矩形。在本实施例中,加强件21为板状结构,其包括四条侧边。本实施例的加强件21外轮廓的大小与角柱11内截面的大小相同,加强件21的四条侧边分别固定在角柱11四块矩形板的内壁上,以使加强件21与角柱11连接固定。在其他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加强件21的外轮廓为一些规则的多边形,如三角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等。而另一实施例中,加强件21的外轮廓为一些不规则的形状,如由三角形与矩形组合形成的形状或由半圆形与矩形组合形成的形状。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22也为板状结构。支撑件22的厚度为5mm-10mm,其高度为30mm-350mm,即加强件21的下表面与角柱底部的角件12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30mm-350mm。该支撑件22竖直设置在加强件21的下方,以与加强件21垂直连接,此时支撑件22与角柱11的第三连接板113和第四连接板114平行。此种设置一方面能够简化支撑件22与加强件21的连接固定,便于加强组件2在角柱11中的安装,另一方面可以使支撑件22在加强件21的下方形成稳定的支撑,以增强加强组件2整体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角柱11承载外力的能力。参阅图4和图5,支撑件22高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221和第二端222。本实施例的支撑件22的长度方向与框架1的长度方向一致,该支撑件22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三端223和第四端224。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22的第一端221固定在加强件21的下表面,支撑件22的第二端222固定在角柱11底部的角件12上。支撑件22的第三端223和第四端224分别固定在角柱11的第一连接板111和第二连接板112的内壁上,即支撑件22的第三端223和第四端224在角柱11的长度方向上形成支撑。罐式集装箱在公路或铁路运输时,由于罐体的晃动,在罐式集装箱的长度方向上框架1会承受较大的冲击力。特别是角柱11,在其高度方向上会承受不同大小的载荷力,其中角柱11的底部受力最大。在角柱11设置加强组件2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罐式集装箱的框架,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端框,各所述端框均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角柱;所述角柱具有中空的腔体,该角柱的两端均设有角件;/n其特征在于,所述角柱的腔体中设有加强件,所述加强组件包括:/n加强件,水平设置并与所述角柱的内壁固定连接;/n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加强件的下方;所述支撑件高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加强件的下表面和所述角柱底部的角件上,所述支撑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框架的长度方向一致,该支撑件长度方向的两端与所述角柱的内壁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罐式集装箱的框架,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端框,各所述端框均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角柱;所述角柱具有中空的腔体,该角柱的两端均设有角件;
其特征在于,所述角柱的腔体中设有加强件,所述加强组件包括:
加强件,水平设置并与所述角柱的内壁固定连接;
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加强件的下方;所述支撑件高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加强件的下表面和所述角柱底部的角件上,所述支撑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框架的长度方向一致,该支撑件长度方向的两端与所述角柱的内壁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竖直设置在所述加强件的下表面,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加强件垂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连接在所述加强件下表面的中间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外轮廓的形状与所述角柱横截面的形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钧姚春荣陈晓春傅卫星孟庆国李秀丽傅钱陈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中集罐式储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安瑞科投资控股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