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吸盘,包括本体,由硬质材料制成并具有一光滑平面,本体的内部开设有用于连接真空抽气泵的第一气道,且本体上开设有吸孔,吸孔的外端贯穿于光滑平面,吸孔的内端与第一气道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吸附机构,包括支撑杆以及吸盘,吸盘紧固连接于支撑杆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了在硬质本体的光滑平面上开设吸孔,通过光滑平面与吸孔配合实现支撑和吸住轻薄的原料袋,使得原料袋平整牢靠地贴附在光滑平面上,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在吸盘吸取袋子的过程中,吸盘难以保证袋子保持平整,导致吸盘边缘与袋子分离的技术问题,降低了吸盘漏气和取袋失败等现象发生的几率,提高了吸盘的工作效率。
Suction cup and adsorption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盘及吸附机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包装设备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吸盘及吸附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自动套袋机是在市面上常用的一种包装设备,其一般包括取袋、送袋、开袋等多个工位,这些工位都需要装配吸附机构,通过吸附机构中的吸盘将袋子进行抓取操作,而吸盘一般采用橡胶、硅橡胶或聚氨酯等材料制成,其具有质软、不伤工件等特点,但是支撑功能较差,同时由于袋子一般是由软塑料制成,材质较为轻薄,在吸盘吸取袋子的过程中,吸盘难以保证袋子保持平整,导致吸盘边缘与袋子分离,造成吸盘漏气、取袋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盘及吸附机构,以解决在吸盘吸取袋子的过程中,吸盘难以保证袋子保持平整,导致吸盘边缘与袋子分离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用于吸附机构的吸盘,包括:本体,由硬质材料制成并具有一光滑平面,所述本体的内部开设有用于连接真空抽气泵的第一气道,且所述本体上开设有吸孔,所述吸孔的外端贯穿于所述光滑平面,所述吸孔的内端与所述第一气道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光滑平面上开设有盲孔,所述盲孔与所述吸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盲孔与所述吸孔同轴。进一步地,所述吸盘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吸孔和至少两个所述盲孔,所述吸孔与所述盲孔一一对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吸盘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了在硬质本体的光滑平面上开设吸孔,通过光滑平面与吸孔配合实现支撑和吸住轻薄的原料袋,使得该原料袋平整牢靠地贴附在光滑平面上,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在吸盘吸取袋子的过程中,吸盘难以保证袋子保持平整,导致吸盘边缘与袋子分离的技术问题,降低了吸盘漏气和取袋失败等现象发生的几率,提高了吸盘的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吸附机构,包括支撑杆以及上述吸盘,所述吸盘紧固连接于所述支撑杆上。进一步地,所述吸盘还包括:连接部,连接所述本体和所述支撑杆,所述第一气道贯穿于所述连接部。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气道,所述第二气道与所述第一气道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吸附机构还包括:连接头,活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杆上并与所述第二气道连通,用于连接真空抽气泵。进一步地,所述吸附机构还包括:密封件,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支撑杆的接合处和所述连接头与所述支撑杆的接合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吸附机构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了吸盘,通过光滑平面与吸孔配合实现支撑和吸住轻薄的原料袋,使得该原料袋平整牢靠地贴附在光滑平面上,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在吸盘吸取袋子的过程中,吸盘难以保证袋子保持平整,导致吸盘边缘与袋子分离的技术问题,降低了吸盘漏气和取袋失败等现象发生的几率,提高了吸附机构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吸附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吸附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1中I-I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吸附机构、10—吸盘、11—本体、12—连接部、20—支撑杆、30—连接头、40—密封件、111—光滑平面、112—第一气道、113—吸孔、114—盲孔、200—第二气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吸盘进行说明。该用于吸附机构1的吸盘10包括本体11,该本体11由硬质材料,如:金属、工程塑料等制成,并且具有一个光滑平面111,在本体1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气道112,第一气道112用于连接真空抽气泵,并且在本体11上开设有吸孔113,吸孔113的外端贯穿光滑平面111,吸孔113的内端与第一气道112连通,即在光滑平面111上开设有与第一气道112连通的吸孔113。可以理解的是,光滑平面111是指本体11的一个平整、光滑的外表面。具体地,本体11的横截面外轮廓可呈U形、矩形、椭圆形等,当然,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本体11还可为异形,此处不作唯一限定。使用时,本体11的光滑平面111朝向原料袋,启动真空抽气泵,在吸孔113的外端侧形成负压,当光滑平面111抵靠原料袋时,在空气压差的作用下,原料袋贴附在光滑平面111上,进而实现吸盘10将原料袋吸起。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吸盘20,采用了在硬质本体11的光滑平面111上开设吸孔113,通过光滑平面111与吸孔113配合实现支撑和吸住轻薄的原料袋,使得该原料袋平整牢靠地贴附在光滑平面111上,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在吸盘吸取袋子的过程中,吸盘难以保证袋子保持平整,导致吸盘边缘与袋子分离的技术问题,降低了吸盘漏气和取袋失败等现象发生的几率,提高了吸盘的工作效率。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和图4,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吸盘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上述光滑平面111上开设有盲孔114,该盲孔114与吸孔113连通。具体地,盲孔114从光滑平面111向本体11的内部凹陷形成平底浅槽,并且盲孔114的孔径大于吸孔113的孔径,此处,吸孔113的孔径可选为3~10毫米,盲孔114的孔径可选为5~15毫米,并且盲孔114的开孔深度可选为0.3~1毫米;同时,吸孔113从盲孔114的内端面向第一气道112延伸,使得盲孔114与吸孔113相接形成孔壁呈台阶状的吸嘴,这样盲孔114在吸孔113的外侧形成了一个负压腔,使得在同样吸力的情况下,原料袋受力面积更大,进而防止吸孔113的外端边缘与袋子分离,而且由于有盲孔114的内端面支撑,可有效地防止原料袋发生变形起皱,从而提高了吸盘10的吸附效率,使得原料袋更加牢固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吸盘,用于吸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包括:/n本体,由硬质材料制成并具有一光滑平面,所述本体的内部开设有用于连接真空抽气泵的第一气道,且所述本体上开设有吸孔,所述吸孔的外端贯穿于所述光滑平面,所述吸孔的内端与所述第一气道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吸盘,用于吸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包括:
本体,由硬质材料制成并具有一光滑平面,所述本体的内部开设有用于连接真空抽气泵的第一气道,且所述本体上开设有吸孔,所述吸孔的外端贯穿于所述光滑平面,所述吸孔的内端与所述第一气道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滑平面上开设有盲孔,所述盲孔与所述吸孔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与所述吸孔同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盘,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吸孔和至少两个所述盲孔,所述吸孔与所述盲孔一一对应。
5.吸附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杆以及若干权利要求1至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胜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特安洁净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