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范子元专利>正文

飞机用可视气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9116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飞机用可视气囊装置,其中:包括安全气囊壳体、固定带、气囊和压缩气瓶,固定带固定在安全气囊壳体前侧面,气囊固定在安全气囊壳体的空腔中,气囊充气展开时,气囊从安全气囊壳体后侧面膨胀凸出,从而与飞机仪表盘柔性接触,气囊为透明气囊,人眼能透过气囊看清飞机仪表盘,压缩气瓶固定在安全气囊壳体上,压缩气瓶内填充有高压气体,压缩气瓶与气囊连通,压缩气瓶上设有开关,开关用于打开或关闭压缩气瓶与气囊的连接,压缩气瓶内的高压气体足以将气囊充气至展开状态至少一次。本发明专利技术能解决现有技术中飞机的驾驶舱有大量烟雾时,飞行员无法快速看清仪表盘的技术问题。

Visual air bag device for aircraf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飞机用可视气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设备的
,尤其涉及飞机用可视气囊装置。
技术介绍
飞机的驾驶舱是相对封闭的空间,仪表众多,大量的连接线路接到驾驶舱仪表及控制装置上,当飞机线路短路或者发生其他意外,导致驾驶舱满是烟雾时,飞行员难以看清仪表盘,烟雾会威胁到飞行安全。如何快速排除驾驶舱内的烟雾对飞行安全至关重要。目前尚没有技术将驾驶舱烟雾隔离,只能采用驾驶舱排烟程序将烟雾从驾驶舱排除出去。现有的驾驶舱排除烟雾程序是利用飞机的内外压差将烟雾排出驾驶舱。但是,此方法有很多局限性,另外排除烟雾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也无法将驾驶舱的烟雾及时排除干净,对飞行安全构成威胁。另外,当飞机的内外压差偏小时,排烟的效率也会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飞机用可视气囊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飞机的驾驶舱有大量烟雾时,飞行员无法快速看清仪表盘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飞机用可视气囊装置,其中:包括安全气囊壳体、固定带、气囊和压缩气瓶,安全气囊壳体为一中部具有前后贯通空腔的框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飞机用可视气囊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安全气囊壳体(1)、固定带(2)、气囊(3)和压缩气瓶(6),所述的安全气囊壳体(1)为一中部具有前后贯通空腔的框架结构,固定带(2)固定在安全气囊壳体(1)前侧面,安全气囊壳体(1)前侧面能与人脸贴合,固定带(2)将安全气囊壳体(1)与人头部相固定,使得人的眼睛位于安全气囊壳体(1)的空腔处,气囊(3)固定在安全气囊壳体(1)的空腔中,气囊(3)充气展开时,气囊(3)从安全气囊壳体(1)后侧面膨胀凸出,从而与飞机仪表盘柔性接触,所述的气囊(3)为透明气囊,人眼能透过气囊(3)看清飞机仪表盘,所述的压缩气瓶(6)固定在安全气囊壳体(1)上,所述的压缩气瓶(...

【技术特征摘要】
1.飞机用可视气囊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安全气囊壳体(1)、固定带(2)、气囊(3)和压缩气瓶(6),所述的安全气囊壳体(1)为一中部具有前后贯通空腔的框架结构,固定带(2)固定在安全气囊壳体(1)前侧面,安全气囊壳体(1)前侧面能与人脸贴合,固定带(2)将安全气囊壳体(1)与人头部相固定,使得人的眼睛位于安全气囊壳体(1)的空腔处,气囊(3)固定在安全气囊壳体(1)的空腔中,气囊(3)充气展开时,气囊(3)从安全气囊壳体(1)后侧面膨胀凸出,从而与飞机仪表盘柔性接触,所述的气囊(3)为透明气囊,人眼能透过气囊(3)看清飞机仪表盘,所述的压缩气瓶(6)固定在安全气囊壳体(1)上,所述的压缩气瓶(6)内填充有高压气体,压缩气瓶(6)与气囊(3)连通,压缩气瓶(6)上设有开关,开关用于打开或关闭压缩气瓶(6)与气囊(3)的连接,所述的压缩气瓶(6)内的高压气体足以将气囊(3)充气至展开状态至少一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用可视气囊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压缩气瓶(6)的开关为压缩气瓶帽(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机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海翔
申请(专利权)人:范子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