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机的强制进气装置,含有室内部及室外部,室内部含有室内风扇,设有吸入端及排出端;进气装置设有进气道,连接于室内风扇吸入端与室外风扇的排出端之间,室内部与室外部除进气道外均为并不互通空气的结构,在进气道设有一开启和关闭进气道的阀门。其利用室内室外风扇运转风压及连接在进气道的启闭装置,达到室外空气向室内进气的调整,可达到空调适当进气换气效果,配合过滤器可达到空调环境换气及空气清洁的功效。(*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调机的进气装置,其是利用空调机的室内、室外风扇运转风压及适当位置进气道的启闭状态,达到室外空气向室内进气调整控制的空调机的强制进气装置。空调环境必须适时排除室内污浊空气,如含有高二氧化碳浓度、烟雾等的空气及引入室外新鲜空气,此即为换气需求。传统的窗型空调机,有些仅具有一手动的换气控制阀供室内、室外间空气单纯的对流,其空气流通量及方向仅随室内、室外的气压状况而改变,亦即,无法控制进气量及进气方向;且引进的外气均未经滤净即进入室内,造成室内空气污浊加重;实质上无法达到有效的换气效果。而分离式的空调机甚至连换气阀也不具备,而不具有任何进气的功能。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传统空调机的内部机构,其中空调机箱体9内部由隔板90界分为室内部92及室外部93;空调机启动后,室外部93的马达M同时驱动室外风扇931,此时,室内空气即气流92A被室内风扇921抽吸,经由室内回风道920、滤网F及室内热交换器94进行空调处理,由室内出风道95吹出,即出风气流95A;而室外空气从室外部93未图示的侧面通风口吸入,经室外风扇931的推送,再经室外热交换器96热交换后吹出室外即气流96A,此为已知空调机的气流循环。在此传统空调机的隔板90上即室内出风道95处设有换气阀P。当室内及室外气压平衡时,室内出风道95因其静压(Static Pressure)较低,而以类似伯努利(Bernoulli)定理的作用,将未经过滤及空调处理的室外空气93A经由换气阀P引进室内部92,并混入已空调的出风气流95A;然而,当室内、室外有气压差时,此种简单换气机构不但难以达成进气量及进气方向的控制,甚至可能将室内已滤净及空调处理的空气即气流92B排出室外或将室外不洁空气及灰尘从房间的缝隙吸入室内,降低空调及进气效果。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空调机的强制进气装置,使其可确保引进室外新鲜洁净的空气,可以提供使用者一适宜且健康的空调环境。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空调机的强制进气装置,该空调机大体含有一室内部及一室外部,该室内部置于室内环境中,含有一室内风扇,设有吸入端及排出端;该室外部置于室外环境中,含有一室外风扇,设有吸入端及排出端;其中该进气装置设有一进气道,连接于该低压区的室内风扇的吸入端与该高压区的室外风扇的排出端之间,该室内部与该室外部之间为除该进气道外均为不互通空气的结构;并在该进气道上设置有一开启和关闭进气道的阀门。本技术的目的还可由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空调机强制进气装置,其中所述的进气道为一可挠性管。前述的空调机的强制进气装置,其中所述的阀门为一将进气道由全开至全闭任意调节的阀门装置。前述的空调机的强制进气装置,其中所述的进气道其一端设有一阻隔蚊虫进入室内的过滤网。前述的空调机的强制进气装置,其中所述的进气道其内部的开口位于室内风扇吸入前端的室内空气吸入路径上,且位于一系列空气过滤及热交换装置之前的位置。本新型通过一隔板将空调机内部分为室内部和室外部,室内部与室外部通过进气通道相连,进气道连接于该室内风扇的吸入端即低压区与该室外风扇的排出端即高压区之间,该室内部与该室外部之间除该进气道外均为并不互通空气的结构;一阀门,设置于该进气道上,用以将该进气道开启及关闭;当室内及室外风扇中至少其一运转,且进气道阀门开启时,室外空气可经由室外风扇的推动及室内风扇的抽吸,而经由进气道被引入室内,其还可安置过滤装置。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利用空调机的室内、室外风扇运转的风压及连接在进气道的启闭装置,可达成室外空气向室内强制进气的调整控制,可确实达成空调机的有效进气,且配置适当的过滤器,确实可达到空调环境换气及空气清净的效果,当室外空气的温度、湿度适于空调环境的需求时,引进滤净的外气,亦可增加空调效率;例如,当室外温度较室内温度为低时,此情形常见于西晒住宅,当黄昏时,室外温度已降低而室内温度却仍然偏高,此时则大量引进滤净的外气直接降温,可达到天然冷气的功效;反之,当室外温度较室内温度高时,大量引进滤净的外气,则可达到天然暖气的功效。又,引进经滤净的外气,可增加室内的气压,阻止室外灰尘或不洁空气经门窗缝直接渗入室内,而可保持室内的洁净。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图1为传统空调机的进气机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透视图。图4为本技术其中进气道阀门的手动控制机构实施例图。图5为本技术其中进气道阀门的电动控制机构实施例图。请参阅图2所示是本技术空调机强制进气装置的基本构造图,此空调机具有箱体1,其内部被隔板10大体区隔为室内部2及室外部3;室内部2再被隔板20区隔为室内回风道22及室内出风道25;一室内风扇21介于低压区的室内回风道22与高压区的室内出风道25之间,用马达210驱动进行室内空气循环。室内回风道22中设有滤网、静电纤维及活性碳等一系列结构组成的空气过滤器23,以滤除空气中的尘埃、杂质及不良气体;以及一室内热交换器24,以调节室内出风25A的温度、湿度。室内出风道25的外部设有左右导风叶片26及上下导风叶片27以控制出风25A的方向。一室外风扇31设于箱体1内,受马达310驱动,然而室内风扇、室外风扇21、31亦可由同一马达所驱动,由风扇低压区30的图中未示的两侧通风门吸入室外空气而向箱体1后方排出即气流32A,同时对位于其中的室外热交换器33作用。即事实上,室内热交换器24与室外热交换器33是与图中未示的冷媒压缩机等构成冷冻循环回路,用以对室内出风产生冷却或加热的功效,此为一般空调机的结构及作用,故在此不再予以赘述。本技术的特征在于利用室外风扇31的出风,由于热交换器33阻挡所形成的高压区32的加压室外空气32B,用一进气道11连通至低压区的室内回风道22位置,并在进气道11上设有一阀门V,由控制机构驱动或手动启闭(其实施例请容在后述的图4及图5中叙述);当阀门V开启时,借室内风扇21抽吸及室外风扇31推送的配合,可将室外空气32B、11A引至室内,以补充室内的新鲜空气。进气道11的入口110设有过滤网13,使室外空气32B在进入进气道11之前,先滤除可能的蚊虫、异物等,维持进气道11及进气的清洁。请同时参阅图2、图3所示,进气道11可以为任意断面形状的管体,尤其可为挠性管,以利于绕过空调机的内部组件,并方便地选择其室外侧入口110、室内侧出口111的位置。进气道11的室内侧出口111是位于室内风扇21吸入端的低压区的室内回风道22上,且位于一系列空气过滤器23及室内热交换器24之前,使通过进气道11及阀门V的室外空气11A可混入室内回风22A,并一同过滤及调温后,才由室内出风道25送出,成为适温、适湿、清净又新鲜的室内出风25A。为导引室内回风22A的路径经过进气道11的室内侧出口111,且使室内回风22A与室内出风25A互相错开,即避免短路,本技术利用设有数个直立设置的导板28,使室内回风22A由上方及左右两侧垂直进入,而与下方水平方向的室内出风25A互相错开,而可增进空气的循环效率。图4为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机的强制进气装置,该空调机大体含有一室内部及一室外部,该室内部置于室内环境中,含有一室内风扇,设有吸入端及排出端;该室外部置于室外环境中,含有一室外风扇,设有吸入端及排出端;其特征在于:该进气装置设有一进气道,连接于该低压区的室内风扇的吸入端与该高压区的室外风扇的排出端之间,该室内部与该室外部之间为除该进气道外均为并不互通空气的结构;并在该进气道上设置有一开启和关闭进气道的阀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金荣,
申请(专利权)人:新典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