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品质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6814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空气品置检测装置,包含一壳体,其内部区分为靠近壳体底部的进风区、靠近壳体顶部的排风区及连通两者的气流通道;至少一进气口组设置于壳体并邻近壳体底部,至少包含第一气孔及第二气孔分别与进风区连通,第一气孔与壳体顶部的距离大于第二气孔与壳体顶部的距离,且第一气孔允许空气通过的气孔面积大于第二气孔允许空气通过的气孔面积;排气口组设置于壳体并邻近壳体顶部,且连通排风区;空气品质检测模块固设于壳体内且受驱动而动作以检测空气成分;当空气品质检测模块动作而产生一热能时,热能使壳体内部空气升温,且通过第一气孔的空气的流速小于通过第二气孔的空气的流速,升温后的空气自然地上升通过气流通道流至排风区,并从排气口组流出壳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品质检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空气品质检测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不需风扇即可达到机体内部空气循环、对流的空气品质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的发展及人口的增加,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对于空气品质的实时监测越来越重要,市面上出现许多空气品质改善产品,如:空调机、除湿机、空气清净机等,虽然有些空气品质改善产品本身就内建有侦测器,但受限于体积、重量及电源配置,此类型产品并无法随心所欲地针对空气品质做一个全面性的侦测及状态显示。因此,相关的空气品质监测产品亦随需求而出现。现有的空气品质监测仪,一般都包含有风扇来增强机体内部的空气循环。例如一种公开于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20357615.5,专利技术名称为“空气检测仪”的空气品质监测仪。该专利公开一种空气检测仪,包括有具有开口的壳体1000,壳体1000内凹设有进风腔室1100,进风腔室1100的底部开设有与外界相通的进风口1200,壳体1000内设置有支架座3000,支架座3000与壳体1000的开口端形成有用于出风的间隙,从而使从进风口1200进入的口气从此间隙流出。支架座3000上安装连接有用于检测分析空气质量的机芯组件和提供电源的电池4000,机芯组件包括检测组件,检测组件包括送风组件2110和与送风组件2110相邻设置的空气检测组件。送风组件2110包括风扇2111和用于安装支撑风扇2111的风扇座2112,电池4000为风扇2111供电,风扇2111转动,空气从进风口1200流入,经过风扇2111的吹送,输送至空气检测组件进行相应的检测。上述结构的问题在于,风扇运行时将产生噪音,在将空气监测仪用于实时监测时,其背景运作的音量将对使用者造成影响,且风扇耗能较大,使用者须时刻注意电量是否充足,再者,若风扇有所损坏或故障时,其更换并非一般使用者所孰悉或甚至无法更换,使得风扇损坏时,空气监测仪整体将无法正常运作。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静音、低耗能且稳定的空气品质监测仪,使得空气监测仪在背景运作时使用者感觉不到产品运行,且耗能降低、整体运作稳定,实为目前亟需克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不需风扇即可达到机体内部空气循环、对流的空气品质检测装置,以解决风扇造成噪音、耗能且不稳定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出一种空气品质检测装置,包含一壳体,其内部为中空且区分为一进风区、一排风区以及连通进风区及排风区的一气流通道,进风区靠近壳体的底部,排风区靠近壳体的顶部,且气流通道介于进风区及排风区之间;至少一进气口组,设置于壳体并邻近壳体的底部,进气口组至少包含一第一气孔及一第二气孔分别与进风区连通,使外部环境空气可经由第一气孔及第二气孔进入进风区;其中,第一气孔与壳体的顶部的距离大于第二气孔与壳体的顶部的距离,且第一气孔允许空气通过的气孔面积大于第二气孔允许空气通过的气孔面积;一排气口组,设置于壳体并邻近壳体的顶部,且排气口组连通排风区,使排风区的空气可经由排气口组流出壳体;一空气品质检测模块,固设于壳体内,并邻近壳体内部的进风区及气流通道,且空气品质检测模块受驱动而动作,以检测通过空气品质检测模块的空气成分;当空气品质检测模块动作而产生一热能时,热能使通过第一气孔及第二气孔进入壳体内部的空气升温,且通过第一气孔的空气的流速小于通过第二气孔的空气的流速;升温后的空气自然地上升通过气流通道流至排风区,并从排气口组流出壳体。较佳地,前述的空气品质检测装置中,进气口组允许空气通过的总面积为排气口组允许空气通过的总面积的2-4倍。较佳地,前述的空气品质检测装置中,进气口组的数量为二,且二进气口组分别设置于壳体相对的两侧,使二进气口组的第一进气口及第二进气口为相对设置并分别与进风区连通,使外部环境空气可经由各进气口组的第一进气口及第二进气口进入进风区。较佳地,前述的空气品质检测装置中,进气口组更包含一第三气孔,第三气孔与壳体的顶部的距离小于第二气孔与壳体的顶部的距离,且第三气孔允许空气通过的气孔面积小于第二气孔允许空气通过的气孔面积。较佳地,前述的空气品质检测装置中,通过第一气孔的空气的流速小于通过第二气孔的空气的流速,使得进风区邻近第一气孔的区域形成相对高压区,进风区邻近第二气孔的区域形成相对低压区,进而使通过第一气孔的空气自相对高压区推动通过第二气孔且位在相对低压区的空气,以加速位在相对低压区的空气进入气流通道并流至排风区,再从排气口组流出壳体。较佳地,前述的空气品质检测装置中,进气口组的第二气孔的最大孔径为第一气孔的最大孔径的40%-90%。较佳地,前述的空气品质检测装置中,第一气孔的形状呈长椭圆形或圆形。较佳地,前述的空气品质检测装置中,空气品质检测模块至少包含粉尘检测元件、甲醛检测元件、一氧化碳检测元件、VOC检测元件及温湿度检测元件的其中之一或其组合。较佳地,前述的空气品质检测装置中,空气品质检测模块的检测元件的数量等于或大于二时,该些检测元件于壳体内部的位置依照其个别运作所产生热量的大小排列,产生热量较大的检测元件较产生热量较小的检测元件靠上设置。较佳地,前述的空气品质检测装置中,空气品质检测模块的温湿度检测元件邻近进气口组,以对由进气口组流入的空气进行检测。较佳地,前述的空气品质检测装置还包含一供电模块,供电模块驱动空气品质检测模块动作;其中,供电模块至少包含电池或可连接外部电源的USB接口。较佳地,前述的空气品质检测装置中,其更包含一显示组件,显示组件与空气品质检测模块连接,且显示组件的至少一部份显露于壳体外以显示空气品质的状态。较佳地,前述的空气品质检测装置中,其更包含一控制组件,该控制组件与该空气品质检测模块连接,且该控制组件的至少一部份显露于该壳体外以控制该空气品质检测模块的动作。承上所述,依本专利技术的空气品质检测装置,其可具有以下所述的优点:(1)取消风扇的设置,采用空气检测模块自身的发热以及各检测元件的配置关系,进一步加速机体内部气流的对流速度,增加空气循环,同时减少噪音并增加检测装置运作的稳定性。(2)进气口的优化,采用进气口孔径由下至上渐变小的设计,使得机体内部邻近进气口区域产生压差,导致进气口区域的气流产生向上流动的趋势,且气流牵引速度加快,使得整体进气口能均匀有效入气,促进气流流动及空气检测模块的检测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空气品质检测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空气品质检测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1空气品质检测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4为空气品质检测装置移除前壳的立体图。图5为底座的侧视图。图6为图4空气品质检测装置的X-X剖面图。图7为图6的局部A的放大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空气品质检测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9为图8空气品质检测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10为图8空气品质检测装置移除前壳的立体图。图11为图8空气品质检测装置的Y-Y剖面图。【符号说明】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品质检测装置,其包含:/n一壳体,其内部为中空且区分为一进风区、一排风区以及连通该进风区及该排风区的一气流通道,该进风区靠近该壳体的底部,该排风区靠近该壳体的顶部,且该气流通道介于该进风区及该排风区之间;/n至少一进气口组,设置于该壳体并邻近该壳体的底部,该进气口组至少包含一第一气孔及一第二气孔分别与该进风区连通,使外部环境空气可经由该第一气孔及该第二气孔进入该进风区;其中,该第一气孔与该壳体的顶部的距离大于该第二气孔与该壳体的顶部的距离,且该第一气孔允许空气通过的气孔面积大于该第二气孔允许空气通过的气孔面积;/n一排气口组,设置于该壳体并邻近该壳体的顶部,且该排气口组连通该排风区,使该排风区的空气可经由该排气口组流出该壳体;/n一空气品质检测模块,固设于该壳体内,并邻近该壳体内部的该进风区及该气流通道,且该空气品质检测模块受驱动而动作,以检测通过该空气品质检测模块的空气成分;/n当该空气品质检测模块动作而产生一热能时,该热能使通过该第一气孔及该第二气孔进入该壳体内部的空气升温,且通过该第一气孔的空气的流速小于通过该第二气孔的空气的流速;升温后的空气自然地上升通过该气流通道流至该排风区,并从该排气口组流出该壳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品质检测装置,其包含:
一壳体,其内部为中空且区分为一进风区、一排风区以及连通该进风区及该排风区的一气流通道,该进风区靠近该壳体的底部,该排风区靠近该壳体的顶部,且该气流通道介于该进风区及该排风区之间;
至少一进气口组,设置于该壳体并邻近该壳体的底部,该进气口组至少包含一第一气孔及一第二气孔分别与该进风区连通,使外部环境空气可经由该第一气孔及该第二气孔进入该进风区;其中,该第一气孔与该壳体的顶部的距离大于该第二气孔与该壳体的顶部的距离,且该第一气孔允许空气通过的气孔面积大于该第二气孔允许空气通过的气孔面积;
一排气口组,设置于该壳体并邻近该壳体的顶部,且该排气口组连通该排风区,使该排风区的空气可经由该排气口组流出该壳体;
一空气品质检测模块,固设于该壳体内,并邻近该壳体内部的该进风区及该气流通道,且该空气品质检测模块受驱动而动作,以检测通过该空气品质检测模块的空气成分;
当该空气品质检测模块动作而产生一热能时,该热能使通过该第一气孔及该第二气孔进入该壳体内部的空气升温,且通过该第一气孔的空气的流速小于通过该第二气孔的空气的流速;升温后的空气自然地上升通过该气流通道流至该排风区,并从该排气口组流出该壳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品质检测装置,其中,该进气口组允许空气通过的总面积为该排气口组允许空气通过的总面积的2-4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品质检测装置,其中,该进气口组的数量为二,且该二进气口组分别设置于该壳体相对的两侧,使该二进气口组的该第一进气口及该第二进气口为相对设置并分别与该进风区连通,使外部环境空气可经由各该进气口组的该第一进气口及该第二进气口进入该进风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品质检测装置,其中,该进气口组更包含一第三气孔,该第三气孔与该壳体的顶部的距离小于该第二气孔与该壳体的顶部的距离,且该第三气孔允许空气通过的气孔面积小于该第二气孔允许空气通过的气孔面积。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弘扬
申请(专利权)人:新典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