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识别食材的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9100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9:24
本文公开了一种可识别食材的烹饪器具,包括用于承装食材的储食仓组件,以及用于食材辨别的图像识别模块,所述储食仓组件的底部设有透光的透光区,所述图像识别模块设置在所述储食仓组件的下侧,所述透光区设置在所述图像识别模块的拍摄范围内。本文涉及厨房家电领域,提供了一种可识别食材的烹饪器具,可解决图像识别成本高和影响进料的问题,其图像识别模块设置在储食仓组件的下侧,避免影响储食仓组件上侧的进料,而且图像识别模块的镜头无需变焦,节省了成本。

A kind of cooking utensil that can identify food materia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识别食材的烹饪器具
本文涉及厨房家电领域,尤指一种可识别食材的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烹饪器具,如电饭煲,为了自动针对米种进行差异化烹饪,采用了图像识别米种的方式。具体地,其米仓的顶部通常设置有透光的透光区域,且相对透光区域在米仓的上侧又设有摄像头,通过摄像头拍摄的图像,又通过图像识别程序来识别各米仓中米种。但是,摄像头设置在米仓的顶部,其占用空间,影响加料。而且,物料增加或减少,摄像头与物料之间的距离会产生变化,而为了拍到清洗的照片需要采用成本更高、结构更加复杂的变焦镜头。另外,现有产品上往往设有多个米仓,而现有产品的每个米仓上都各自设置一个摄像头,增加了安装的工序和制造成本,同时占用了更多的结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识别食材的烹饪器具,可解决图像识别成本高和影响进料的问题,其图像识别模块设置在储食仓组件的下侧,避免影响储食仓组件上侧的进料,而且图像识别模块的镜头无需变焦,节省了成本。为了达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识别食材的烹饪器具,包括用于承装食材的储食仓组件,以及用于食材辨别的图像识别模块,所述储食仓组件的底部设有透光的透光区,所述图像识别模块设置在所述储食仓组件的下侧,所述透光区设置在所述图像识别模块的拍摄范围内。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储食仓组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储食仓,任一所述储食仓的底部都设有各自的透光区。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图像识别模块包括镜头朝上的摄像头和照亮所述储食仓的补光装置,所述补光装置设置在所述摄像头的外周。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储食仓的外壁包括倾斜设置的滑落壁,所述滑落壁与所述图像识别模块相对,所述透光区设置在所述滑落壁上。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摄像头与各个所述透光区的之间的直线距离相等。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摄像头设置在所述储食仓组件的中心线上,且多个所述透光区沿周向等间隔布置。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储食仓组件呈倒置的圆锥状或倒置的棱锥状,所述储食仓组件的侧壁下部设有所述透光区。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滑落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4°至40°。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透光区的面积为180mm2至300mm2。一种可能的设计,还包括多个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对应所述储食仓设置,所述储食仓固定在所述称重传感器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烹饪器具的有益效果如下:1.图像识别模块设置在储食仓组件的下侧,避免其影响储食仓组件上侧的进料,而且图像识别模块的镜头无需变焦,节省了成本。2.图像识别模块仅包括一个镜头朝上的摄像头,用于拍摄多个储食仓,减少了摄像头的数量,进一步节省了成本。3.图像识别模块包括补光装置,相比自然光其稳定一致,采集图像与对比图像差异小,可提高图像识别率。4.透光区的面积为180mm2至300mm2,可容纳至少十粒物料颗粒,其用来与数据库中比对的特征点更多,识别率提高,十粒以上可保证95%以上识别率。5.滑落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4°至40°,即可保证物料颗粒能够顺利滑落,而且可避免物料颗粒在镜头中的成像失真。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图1为实施例一的烹饪器具侧视图;图2为实施例一的烹饪器具俯视图;图3为实施例一的储食仓组件仰视图;图4为实施例一的储食仓组件截面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二的烹饪器具俯视图;图6为实施例二的储食仓组件仰视图;图7为实施例二的储食仓与摄像头装配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三的储食仓组件与摄像头装配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四的烹饪器具示意图。附图标记:1-主体、2-储食仓组件、3-图像识别模块、4-摄像头、5-称重传感器、6-透光区、7-储食仓、8-滑落壁、9-非透光区、10-开口、11-补光装置、12-第一米仓、13-第二米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至图4的本技术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一。该烹饪器具为电饭煲,如图1至图4所示,其包括主体1、储食仓组件2,以及图像识别模块3,其中,储食仓组件2可承装物料,其上端进料,而该烹饪器具可通过图像识别模块3实现多米种的差异化烹饪。具体地,上述图像识别模块3和储食仓组件2都给固定在主体1上,该储食仓组件2的底部设有透光的透光区6,而上述图像识别模块4设置在储食仓组件2的下侧,且透光区6设置在图像识别模块6的拍摄范围内,使得图像识别模块6可透过透光区6拍摄到储食仓组件2内的物料。由此,图像识别模块6的结构位置可避免其影响储食仓组件2上侧的进料,而且图像识别模块3的镜头距离透光区6的距离一定,也无需变焦,节省了成本。具体地,如图1所示,上述主体1上端设置有称重传感器5,而上述储食仓组件2又安装在该称重传感器5的上端,该称重传感器5可称量储食仓组件2内物料的重量。上述图像识别模块3包括镜头朝上的摄像头4,该摄像头4用以图像识别模块3的图像采集,其无变焦功能。该摄像头4的镜头朝向储食仓组件2,由于其都固定在主体1,因此,摄像头4与储食仓组件2内物料的距离固定,在拍摄任何重量的物料都无需摄像头4变焦。另外,图像识别模块3还包括与摄像头4连接的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和图像处理器(图中未示出),该图像处理器可将摄像头4拍摄的图片截取出透光区6,该控制器可将截取后的图像传输给云端服务器,并接收云端服务器的反馈信息。如图1至图4所示,上述储食仓组件2为空心结构,其呈倒置的正三棱锥状,其顶部开放,设有用以进料的开口10;其侧壁倾斜,每一侧壁都设有一个透光区6,除透光区6外,其还包括非透光区9,该透光区6设于侧壁的中下部,其中,透光区6为光滑的玻璃材质,其与非透光区域9加工为一体,而非透光区域9的外表面颜色采用黑色,保证透光区6与非透光区9对比度明显,有利于图像处理器发现透光区6边缘,正确截取有效识别区域。上述储食仓组件2的侧壁倾斜设置,可使物料滑落至底部,由于常见的米仓与物料存在壁面摩擦角,通常壁面摩擦角的角度在22°-33°之间,侧壁的倾斜角度(即侧壁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壁面摩擦角的情况下,物料很难下落,因此,该储食仓组件2的侧壁与水平面的夹角a采用35°,保证物料能顺畅的自然滑落。另外,侧壁的倾斜角(即侧壁与水平面的夹角a)越大,透光区6在拍摄相片中投影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识别食材的烹饪器具,包括用于承装食材的储食仓组件,以及用于食材辨别的图像识别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储食仓组件的底部设有透光的透光区,所述图像识别模块设置在所述储食仓组件的下侧,所述透光区设置在所述图像识别模块的拍摄范围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识别食材的烹饪器具,包括用于承装食材的储食仓组件,以及用于食材辨别的图像识别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储食仓组件的底部设有透光的透光区,所述图像识别模块设置在所述储食仓组件的下侧,所述透光区设置在所述图像识别模块的拍摄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识别食材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储食仓组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储食仓,任一所述储食仓的底部都设有各自的透光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识别食材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识别模块包括镜头朝上的摄像头和照亮所述储食仓的补光装置,所述补光装置设置在所述摄像头的外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识别食材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储食仓的外壁包括倾斜设置的滑落壁,所述滑落壁与所述图像识别模块相对,所述透光区设置在所述滑落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识别食材的烹饪器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曹峰徐伟王红磊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