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打饭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9009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打饭机,涉及打饭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外壳,外壳的内部设置有传送装置、蒸饭盒收集装置、视觉传感器、与视觉控制系统、米饭拾取装置、三轴并联机构以及气压控制板,传送装置的顶部设置有视觉传感器,外壳内腔的顶部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电机连接板以及稳固架。该自动打饭机,通过运用三轴并联机构,巧妙地设计了米饭拾取装置,打出来的米饭既美观又均匀,不会出现缺斤少两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实现自动打饭,而且采用三轴并联机构使其运作效率大副提高,采用气压差拾取米饭装置很好的解决了米饭因集中需要装入饭桶再进行打饭的问题,该设计不仅避免了再次清洗米饭桶减少了劳动量,还提高了米饭的卫生质量。

An automatic rice beat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打饭机
本技术涉及打饭设备
,具体为一种自动打饭机。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大型工业的崛起及高校招生人数不断扩招,传统的人工打饭,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生产的要求,人工打饭不仅效率低、速度慢,而且不够精准,主观性较强等缺点,2014年6月11日在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西区饭堂出现,引来不少学生尝鲜体验,这两台自动打饭机放置在华工第六学生饭堂一楼,体积与自动饮料售货机差不多,使用者只需将托盘放进卡槽并推到尽头,刷饭卡后,自动打饭机就会“吐”出一团压成长方形的饭团,解放了打饭人手,本自动打饭机在于克服传统人工打饭不仅效率低、速度慢、不够精准及主观性较强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了一种自动打饭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打饭机,以代替人工打饭,增大米饭卫生质量,提高打饭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强度。(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打饭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传送装置、蒸饭盒收集装置、视觉传感器、与视觉控制系统、米饭拾取装置、三轴并联机构以及气压控制板,所述传送装置的顶部设置有视觉传感器,且视觉传感器用来识别餐盘与米饭进行运动;所述外壳内腔的顶部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电机连接板以及稳固架,所述稳固架设置在外壳的内部,所述米饭拾取装置通过螺母二连接三轴并联机构上,所述三轴并联机构上呈三角设置有电机一、电机二以及电机三,且三轴并联机构通过电机一、电机二、电机三驱动来实现运动,所述传送装置的末端设有蒸饭盒收集装置,所述蒸饭盒收集装置的一侧设置有餐盘停放区,所述餐盘停放区的一侧设置有蒸饭盒收集仓,所述传送装置的顶部从右往左依次设置有蒸饭盒以及餐盘,所述蒸饭盒与餐盘分别进入相应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的下方从右往左依次设有气压控制板、视觉控制系统和气压装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餐盘停放区的一侧设置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通过与主动轴传动连接有V带轮一,所述V带轮一通过V带传动连接有V带轮二,所述V带轮二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机五的输出轴,所述电机五和主动轴连接在工作台上,所述传送带内远离主动轴的一侧设置有转轴二。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餐盘与蒸饭盒设定位置处的两侧正上方装有倾角为°的视觉传感器,所述餐盘停放区表面滚动轴空隙处装有两个红外线传感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传送装置的上方设有三轴并联机构,利用三个电机带动该机构运动,且三个电机通过螺栓连接有电机连接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米饭拾取装置通过螺母一连接在三轴并联机构上,所述三轴并联机构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六棱孔,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螺母二,所述螺母二的一侧设置有螺帽,所述螺帽的一侧设置有气压管,所述连接板的另一侧设置有螺母三,所述螺母三的一侧设置有气压密封盖,所述气压密封盖的一侧设置有米饭模具。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米饭模具连接端设有六棱柱与连接板连接,所述米饭模具内部设有气压膜,所述米饭模具末端六棱柱连接在连接板上,用螺母二将其压紧,所述米饭模具连接末端设有密封口,所述气压管的表面套接有密封圈一以及密封圈二,且密封圈一连接在米饭模具连接端内孔处,密封圈二采用过盈配合连接在气压管上,螺帽螺纹压紧密封圈一和密封圈二,使气压管连接在米饭拾取装置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米饭模具采用金字塔弧面作为内部形状,且米饭模具外部设有气压膜反扣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传送装置末端设有蒸饭盒收集装置,所述蒸饭盒收集装置包括转轴一、支撑架以及滚动套筒,支撑架与工作台采用螺钉连接,转轴一通过轴承连接在支撑架上,通过螺母一将转轴一与支撑架固定,所述转轴一的表面设置有套筒。并在该装置下方设有蒸饭盒蒸饭盒收集仓。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传送装置的末端设有以多根轴为滚动装置的餐盘停放区,滚动装置内部设置有轴承,且滚动装置由两侧轴承与轴过盈配合,所述传送装置的底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为传送装置提供驱动力,轴承与工作台采用间隙配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传送装置的下方设有视觉控制系统和气压装置,在自动打饭机整体下端设有四个万向轮。(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打饭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自动打饭机,通过运用三轴并联机构,巧妙地设计了米饭拾取装置,打出来的米饭既美观又均匀,不会出现缺斤少两的问题,本技术能实现自动打饭,而且采用三轴并联机构使其运作效率大副提高,采用气压差拾取米饭装置很好的解决了米饭因集中需要装入饭桶再进行打饭的问题,该设计不仅避免了再次清洗米饭桶减少了劳动量,还提高了米饭的卫生质量,使用该机器打饭,取到的米饭可以很好的增加食用者的食欲,达到了以代替人工打饭,增大米饭卫生质量,提高打饭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强度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技术米饭拾取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技术蒸饭盒收集装置轴测图;图4为技术传送装置轴测图;图5为技术餐盘停放区的俯视图;图6为技术米饭模具外观轴测图;图7为技术米饭模具与气压管连接轴测图;图8为技术米饭拾取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2、蒸饭盒收集装置;3、稳固架;4、蒸饭盒;5、三轴并联机构;6、气压管;7、电机连接板;8、视觉传感器;9、米饭拾取装置;10、餐盘;11、传送装置;12、气压装置;13、万向轮;14、气压控制板;15、视觉控制系统;16、电机四;17、转轴二;18、轴承;19、传送带;20、餐盘停放区;21、蒸饭盒收集仓;22、主动轴;23、V带轮一;24、电机五;25、V带;26、V带轮二;27、工作台;28、密封口;29、密封圈一;30、密封圈二;501、电机一;502、电机二;503、电机三;201、转轴一;202、支撑架;203、螺母一;204、滚动套筒;901、螺帽;902、螺母二;903、连接板;904;螺母三;905、气压密封盖;906、气压膜;907、米饭模具;801、红外线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8,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打饭机,包括外壳1,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传送装置11、蒸饭盒收集装置2、视觉传感器8、与视觉控制系统15、米饭拾取装置9、三轴并联机构5以及气压控制板14,传送装置11的顶部设置有视觉传感器8,且视觉传感器8用来识别餐盘与米饭进行运动,外壳1内腔的顶部从左往右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打饭机,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传送装置(11)、蒸饭盒收集装置(2)、视觉传感器(8)、与视觉控制系统(15)、米饭拾取装置(9)、三轴并联机构(5)以及气压控制板(14),所述传送装置(11)的顶部设置有视觉传感器(8);/n所述外壳(1)内腔的顶部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电机连接板(7)以及稳固架(3),所述稳固架(3)设置在外壳(1)的内部,所述米饭拾取装置(9)通过螺母二(902)连接三轴并联机构(5)上,所述三轴并联机构(5)上呈三角设置有电机一(501)、电机二(502)以及电机三(503),所述传送装置(11)的末端设有蒸饭盒收集装置(2),所述蒸饭盒收集装置(2)的一侧设置有餐盘停放区(20),所述餐盘停放区(20)的一侧设置有蒸饭盒收集仓(21),所述传送装置(11)的顶部从右往左依次设置有蒸饭盒(4)以及餐盘(10),所述传送装置(11)的下方从右往左依次设有气压控制板(14)、视觉控制系统(15)和气压装置(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打饭机,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传送装置(11)、蒸饭盒收集装置(2)、视觉传感器(8)、与视觉控制系统(15)、米饭拾取装置(9)、三轴并联机构(5)以及气压控制板(14),所述传送装置(11)的顶部设置有视觉传感器(8);
所述外壳(1)内腔的顶部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电机连接板(7)以及稳固架(3),所述稳固架(3)设置在外壳(1)的内部,所述米饭拾取装置(9)通过螺母二(902)连接三轴并联机构(5)上,所述三轴并联机构(5)上呈三角设置有电机一(501)、电机二(502)以及电机三(503),所述传送装置(11)的末端设有蒸饭盒收集装置(2),所述蒸饭盒收集装置(2)的一侧设置有餐盘停放区(20),所述餐盘停放区(20)的一侧设置有蒸饭盒收集仓(21),所述传送装置(11)的顶部从右往左依次设置有蒸饭盒(4)以及餐盘(10),所述传送装置(11)的下方从右往左依次设有气压控制板(14)、视觉控制系统(15)和气压装置(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打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餐盘停放区(20)的一侧设置有传送带(19),所述传送带(19)通过与主动轴(22)传动连接有V带轮一(23),所述V带轮一(23)通过V带(25)传动连接有V带轮二(26),所述V带轮二(2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机五(24)的输出轴,所述电机五(24)和主动轴(22)连接在工作台(27)上,所述传送带(19)内远离主动轴(22)的一侧设置有转轴二(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打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餐盘(10)与蒸饭盒(4)设定位置处的两侧正上方装有倾角为45°的视觉传感器(8),所述餐盘停放区(20)表面滚动轴空隙处装有两个红外线传感器(8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打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11)的上方设有三轴并联机构(5),利用三个电机带动该机构运动,且三个电机通过螺栓连接有电机连接板(7)。


5.根据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打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米饭拾取装置(9)通过螺母一(203)连接在三轴并联机构(5)上,所述三轴并联机构(5)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板(903),所述连接板(903)上设有六棱孔,所述连接板(903)的一侧设置有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鹏远曹川川廖万明胡坤蓝宛溟黄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文理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