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行华专利>正文

坐卧两用摇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875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普及型坐卧两用摇椅。摇椅外形尺寸较大,一般不可由用户自行装拆,携带及运输困难,使用寿命较短。为解决这些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坐卧两用摇椅,将椅架主体分解为两片设计成大圆弧状底边的对称侧架和一片可以调节倾角的背架,其特征在于组成摇椅椅架主体的三片焊接构件采用三根双头螺栓连接紧固。(*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适合大众家庭使用的坐卧两用摇椅。摇椅,尤其是卧式摇椅,成品外型尺寸较大,一般不可由用户自行装拆,携带及运输困难。最相近的已有技术是在单人折叠式钢管沙发的基础上,另置一弧形框式底架卡于椅脚。虽然这一方案对缩小产品包装有一定意义,但其整体结构工艺却比较复杂,同时这种薄壁钢管沙发用于长期负重摇曳的场合,还存在使用寿命较短,损坏后维修困难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坐卧两用摇椅,它可整体分解,而且装拆工作非常容易。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椅椅架主体采用焊接构件装配的形式,即,将椅架主体分解为两片设计成大园弧状底边的对称侧架和一片可以调节倾角的背架,用三根双头螺栓连接紧固。本技术由于将摇椅椅架主体分解成三片焊接构件,结构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廉,使用寿命特别长;采用三根双头螺栓联接紧固,装配与拆卸非常容易,因此,不但使该椅能以散件装箱的形式供应市场,大大缩小包装尺寸,而且用户可根据不同季节自行更换凉、暖坐靠垫。同时,侧架的接地部位粘贴橡胶皮,从而可消除在硬地面环境中使用时产生的摇曳噪音,保护人体身心健康。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设计方案及其附图给出。附图说明图1、图2是根据本技术提出的摇椅结构总图的主视图与左视图。下面结合图1、图2详细说明依据本技术提出的摇椅的结构细节。该椅椅架主体由两片设计成大园弧状底边的对称侧架(1)和一片可以调节倾角的背架(6)组成,用三根双头螺栓(2)、(3)、(5)联接紧固。侧架和背架都是焊接构件。背架可绕螺栓(5)旋转,侧架上有一块开有弧形长孔的背架倾角调节板(7)。侧架的摇曳接地部位粘贴橡胶皮(4)。附图所示坐靠垫(8)为冬季面料型,夏季竹帘型(图中未画出)应同时配备装箱,供用户自行选装及更换,它的下端是借用椅架紧固螺栓(2)穿套固定,上端用一根活动挂杆(9)穿套,卡装在背架后部。螺栓(2)由于兼要承受人体重量,故宜采用钢管焊接的形式(A-A)。权利要求1.座卧两用摇椅,该椅椅架主体由两片设计成大园弧状底边的对称侧架(1)和一片可以调节倾角的背架(6)组成,其特征在于组成摇椅椅架主体的三片焊接构件用三根双头螺栓(2)、(3)、(5)连接紧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椅,其特征在于坐靠垫(8)借用椅架紧固螺栓(2)和卡装在背架后部的活动挂杆(9)穿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椅,其特征在于侧架上有一块开有弧形长孔的背架倾角调节板(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椅,其特征在于侧架的摇曳接地部位粘贴橡胶皮(4)。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普及型坐卧两用摇椅。摇椅外形尺寸较大,一般不可由用户自行装拆,携带及运输困难,使用寿命较短。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技术提出的坐卧两用摇椅,将椅架主体分解为两片设计成大圆弧状底边的对称侧架和一片可以调节倾角的背架,其特征在于组成摇椅椅架主体的三片焊接构件采用三根双头螺栓连接紧固。文档编号A47C3/02GK2090197SQ9022725公开日1991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1990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1990年12月31日专利技术者李行华 申请人:李行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座卧两用摇椅,该椅椅架主体由两片设计成大园弧状底边的对称侧架(1)和一片可以调节倾角的背架(6)组成,其特征在于组成摇椅椅架主体的三片焊接构件用三根双头螺栓(2)、(3)、(5)连接紧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行华
申请(专利权)人:李行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