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建升专利>正文

保健硬座睡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872 阅读:2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乘坐火车时使用的睡枕。它克服了乘客仰在靠背上睡觉容易造成颈部麻木、疼痛或落枕等缺点。它由气囊、固定在气囊上的气嘴和塞在气嘴中的密封塞组成。气囊的中部有一与人的脖颈粗细相适应的孔,后部有一段母线为左右方向的弧面,前部有一条通到中部孔的缝隙。乘客在乘坐硬座时,可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戴在脖颈上,然后仰在靠背上睡觉。它可以对脖颈起到支撑和按摩作用,防止颈部麻木和落枕。(*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睡枕,确切地说是乘汽车或火车的乘客在坐硬座时使用的一种睡枕。由于火车的卧铺数量较少,很多旅客要乘坐硬座。在长途旅行中,旅客不堪劳累,常仰在靠背上睡觉。睡着后不是把头倒在别人身上,就是下颔顶在胸前。时间长了容易造成颈部麻木、疼痛或落枕,给身体带来较大危害。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睡枕,使旅客仰在靠背上睡觉时,头不向两边倾斜,对颈部起支撑和按摩作用,并且柔软舒适。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保健硬座睡枕,它由气囊2、固定在气囊2上的气嘴6和塞在气嘴6中的密封塞7组成。它的特殊之处在于,气囊2的中部有一与人的脖颈的粗细相适应的孔4,气囊2的后部有一段母线为左右方向的弧面5,气囊2的前部有一通到孔4的缝隙1。弧面5主要是为了避免气囊2的后部呈圆环状,防止气囊2在靠背上滾动,使头部不致歪斜。孔4主要对脖颈起支撑作用。缝隙1主要是为了向脖颈上戴方便。本技术的孔4的四周为圆滑的弧面3。本技术制造成本低,携带方便,使用简单。它富有弹性,在旅行中可对人的颈部起到支撑和按摩的作用,防止颈部麻木、落枕。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并作为摘要附图。图2为A-A视图。图3为本技术充气后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未充气时的示意图。本技术可采用塑料薄膜或乳胶膜制成如图4所示的形状,这个形状的塑料薄膜或乳胶膜分为上下两层,上下两层的周边密封,两层的中间用于容纳空气。上层带有气嘴6和密封7。中部的孔4的大小应该在充气后与人的脖颈粗细相适应,前部缝隙1是张开的。如图1、图2、图3所示,用口腔向气嘴6中吹气,吹满气后就形成气囊2,将密封塞7塞紧气嘴6。吹满气后,气囊2前部的缝隙1自动合拢。气囊2的厚度与人的脖颈的长度相应。气囊2中部的孔4呈圆形,它的四周为圆滑的弧面3。孔4的大小与人的脖颈的粗细相适应。气囊2后部为一段母线为左右向的圆柱面5,它与靠背接触时,可防止气囊2在座位的靠背上滚动。使用时,首先通过气嘴6向气囊2中吹气。吹满气后,将密封塞7塞紧在气嘴6中。扳开气囊2前部的缝隙1,将气囊2中部的孔4套在脖颈上。然后仰在靠背上睡觉,使气囊2后部的圆柱面5与靠背接触。火车颠簸的振动使孔4对脖颈起到按摩的作用。权利要求1.保健硬座睡枕,它由气囊2、固定在气囊2上的气嘴6和塞在气嘴6中的密封塞7组成,其特征在于,气囊2的中部有一与人的脖颈的粗细相适应的孔4,气囊2的后部有一段母线为左右方向的弧面5,气囊2的前部有一通到孔4的缝隙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保健硬座睡枕,其特征在于,孔4的四周为圆滑的弧面3。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乘坐火车时使用的睡枕。它克服了乘客仰在靠背上睡觉容易造成颈部麻木、疼痛或落枕等缺点。它由气囊、固定在气囊上的气嘴和塞在气嘴中的密封塞组成。气囊的中部有一与人的脖颈粗细相适应的孔,后部有一段母线为左右方向的弧面,前部有一条通到中部孔的缝隙。乘客在乘坐硬座时,可将本技术戴在脖颈上,然后仰在靠背上睡觉。它可以对脖颈起到支撑和按摩作用,防止颈部麻木和落枕。文档编号A47C27/08GK2121163SQ92219038公开日1992年11月11日 申请日期1992年6月4日 优先权日1992年6月4日专利技术者陈建升 申请人:陈建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保健硬座睡枕,它由气囊2、固定在气囊2上的气嘴6和塞在气嘴6中的密封塞7组成,其特征在于,气囊2的中部有一与人的脖颈的粗细相适应的孔4,气囊2的后部有段母线为左右方向的弧面5,气囊2的前部有一通到孔4的缝隙1。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升
申请(专利权)人:陈建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