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纳米纤维素氮化碳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4186680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8: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纳米纤维素和氮化碳复合膜,其包括一层或多层纳米氮化碳层,和用于支撑所述纳米氮化碳层的纳米纤维素构成的层。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所述纤维素和氮化碳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A nano cellulose carbon nitride composite film and its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米纤维素氮化碳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催化材料及薄膜反应器
,具体涉及一种纳米纤维素和层氮化碳复合光催化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氮化碳是一种非常有吸引力的非金属光催化剂,其具有良好的电子结构、优异的热稳定和化学稳定性、对环境友好以及易于用丰富廉价的原材料合成等优点。但由于其电导率低、载流子复合快、表面活性位点少等缺点,极大地限制了其在水分解和光有机合成领域的应用。近年来,大量的工作都致力于制备层数较少甚至单层的氮化碳,但已报道的制备方法中大部分都是采用先制备后剥离的方法;这些方法存在低效、过程繁杂、高耗能的缺点。模板剂作为其形貌调控的手段广泛应用在氮化碳片片的制备上,但是现有的模板剂如AAO(阳极氧化铝)、TiO2等在后期去除过程中需要利用含氟溶液,造成二次污染。另一方面,氮化碳既难溶于大多数溶剂且成膜性差,而良好的分散性及成膜性对于常规镀膜方法(如滴涂法及旋涂法等)在各种基底表面可控制备薄膜至关重要。因此,将石墨相氮化碳应用到薄膜器件中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纳米纤维素和氮化碳复合膜、其制备方法及用于光催化降解有机物反应的用途。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通过加入纳米纤维素模板,利用纳米纤维素自身的三维网状结构给氮化碳制备的前驱体提供支撑;对含有氮化碳前驱体的胶体采用定向液氮快速冷冻的方法,使纳米纤维素保持其自身的三维网状结构,经冷冻干燥得到含有氮化碳前驱体的定干凝胶,再对干凝胶进行热处理及超声处理,得到一种氮化碳材料;然后利用纳米纤维素的成膜特性作为支撑层,在纳米纤维素薄膜表面覆盖氮化碳片层,最终制备出具有光催化反应活性的复合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纳米纤维素和氮化碳复合膜,其包括一层或多层纳米氮化碳层、和用于支撑所述纳米氮化碳层的纳米纤维素构成的层。优选地,所述氮化碳分子式为C3N2-6,所述纳米氮化碳层的厚度为1-1000nm,面积为10nm2-1000nm2,其中氮元素含量为50.0wt%-70.0wt%。优选地,所述纳米纤维素构成的层中的纳米纤维素为直径小于1000nm的纤维素。优选地,所述纳米纤维素构成层的定量为20g/m2-60g/m2,即每平方米上的纳米纤维素为20g-60g。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公开了所述纳米纤维素和氮化碳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将氮化碳前驱体和纳米纤维素按照质量比为(1-9)∶(9-1)溶解在水中,然后超声处理0.5-1.5小时得到含氮化碳前驱体的纳米纤维素凝胶;利用纳米纤维素自身的三维网状结构给氮化碳制备前驱体提供支撑;②将步骤①得到凝胶在液氮中冷冻72小时以上,得到干凝胶;具体为:将步骤①得到凝胶移至离心管中,将该离心管中的凝胶全部浸没在液氮中,然后停止下降并保持此状态30分钟;再将离心管置于冻干机中冻干72小时以上;得到具有定向孔结构的网状结构的干凝胶;③将步骤②得到干凝胶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400-600℃并恒温2-6小时,然后降至室温,得到氮化碳;具体为将步骤②得到干凝胶至于管式炉中,通入氮气作保护气体升温和恒温;④将步骤③得到的碳化物再次升温至400-600℃并恒温2-4小时,具体为将碳化物放置在马弗炉中升温和恒温;降至室温后将样品在水中超声处理0.5-1.5小时,得到固体含量为0.1wt%-1wt%的含氮化碳分散体系;⑤将步骤④得到含氮化碳分散体系用纳米纤维素膜进行抽滤,即得到所述的纳米纤维素和氮化碳复合膜;重复本步骤可以得到氮化碳层层堆叠的复合膜,即多层纳米氮化碳层和纳米纤维素的复合膜;优选地,步骤①所述氮化碳前驱体为尿素、硫脲、三聚氰胺、双氰胺、单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两种时重量百分比(20%~70%)∶(80%~30%)。优选地,步骤①或步骤④超声处理为选用超声波细胞粉碎机,功率为1500W-1800W。优选地,步骤①或步骤⑤所述纳米纤维素为直径小于1000nm的纤维素。优选地,步骤③和步骤④的升温速率为1℃-20℃/分钟;降温速率为5-10℃/分钟。优选地,步骤⑤所述纳米纤维素膜的定量为20g/m2-60g/m2(即每平方米上的纳米纤维素质量为20g-60g),其制备方法为:将纳米纤维素溶于水形成纳米纤维素分散液,在0.05-0.08Mpa下使用孔径为220nm-650nm的滤膜进行抽滤,即得到纳米纤维素膜;220nm-650nm的滤膜为市售。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公开了所述纤维素和氮化碳复合膜用于光催化降解有机物反应的用途。光催化降解有机物反应是指在特定波长(如>400nm)下进行的光催化反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效果:1、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纳米纤维素作为模板剂,通过简单的加热的方法就能去除,避免了在后期去除模板剂的污染问题。2、本专利技术首次利用纳米纤维素的三维网状结构为氮化碳前驱体进行聚合反应提供支撑,纳米纤维素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得到网状结构干凝胶,能够避免传统制备过程中氮化碳聚合叠加成块的弊端;制得的片层氮化碳具有更宽的带隙,得到的复合薄膜可以提高光催化反应活性。本专利技术制得的片层氮化碳带隙宽度在2.65eV以上,最好可以达到2.85eV;而现有技术得到的块状氮化碳的带隙宽度一般在2.6eV以下。3、本专利技术首次利用纳米纤维素薄膜的层结构做片层氮化碳的支撑层,既可以为后续的光催化降解有机物连续反应提供支撑,又能给高通量的水流提供通道制备纳米层状氮化碳。而市售的滤膜与氮化碳的复合程度不牢固无法给纳米层状氮化碳提供支撑、且无法提供高通量的水流通道。4、本专利技术的纳米纤维素和氮化碳复合膜用于用于光催化降解有机物反应时,纳米纤维素薄膜的层结构可以提供高通量的水流通道,且能连续稳定运行,提高了废水的处理效率。5、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备的纳米纤维素和片层氮化碳复合膜截面扫描电镜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制备的片层氮化碳与块状氮化碳紫外分光光谱对比图。图3为使用本专利技术复合薄膜光降解有机物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将直径约为800nm的纳米纤维素和氮化碳前驱体三聚氰胺按照质量比3:1溶解在水中,然后用超声波粉碎机1500W下进行超声处理0.5小时。将得到凝胶移至市售的塑料离心管中,将该离心管全部浸没在液氮中,然后停止下降并保持此状态30分钟;再将离心管置于冻干机中冻干100小时,得到含有氮化碳先驱物的干凝胶。然后将干凝胶至于管式炉中,通入氮气作保护气体,以5℃/分钟的升温速率升至550℃并恒温4小时后以5℃/分钟的降温速率降至室温,得含氮化碳的碳化物。将含氮化碳的碳化物至于马弗炉中,以2.5℃/分钟的升温速率升至500℃并恒温4小时,再以5℃/分钟的降温速率降至室温取出样品并置于含有350mL蒸馏水的玻璃烧杯中在超声波细胞粉碎机中1500W超声处理0.5小时,得氮化碳分散液。将一定浓度的纳米纤维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纳米纤维素和氮化碳复合膜,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层或多层纳米氮化碳层、和用于支撑所述纳米氮化碳层的纳米纤维素构成的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纤维素和氮化碳复合膜,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层或多层纳米氮化碳层、和用于支撑所述纳米氮化碳层的纳米纤维素构成的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纳米纤维素和氮化碳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氮化碳分子式为C3N2-6,其中氮元素含量为50.0wt%-70.0w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纳米纤维素和氮化碳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纤维素构成的层中的纳米纤维素为直径小于1000nm的纤维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纳米纤维素和氮化碳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纤维素构成层的定量为20g/m2-60g/m2。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纳米纤维素和氮化碳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①将氮化碳前驱体和纳米纤维素按照质量比为(1-9)∶(9-1)溶解在水中,然后超声处理0.5-1.5小时得到含氮化碳前驱体的纳米纤维素凝胶;
②将步骤①得到凝胶在液氮中冷冻72小时以上,得到干凝胶;
③将步骤②得到干凝胶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400-600℃并恒温2-6小时,然后降至室温,得到氮化碳;
④将步骤③得到的碳化物再次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玉龙张立龙范桂芳胡湖生杨明德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