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水虻的养殖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8624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黑水虻的养殖大棚,包括大棚侧棚,大棚侧棚连接有八个底座,八个底座上均设有履带式滚轮、固定槽、定位孔、螺纹孔和螺纹升降杆,底座均连接有第一伸缩杆,外侧的四根第一伸缩杆上分别安装有第一A电机、第二A电机、第一B电机、第二B电机和第二伸缩杆,第二伸缩杆连接有T形管,T形管另一端连接有滚轮,T形管内设有滚轮线,滚轮线分别连接有大棚A顶棚和大棚B顶棚,大棚侧棚上安装有两根第三伸缩杆,两根第三伸缩杆之间连接有三根横梁,三根横梁上均连接有支架,相邻横梁之间连接有第四伸缩杆,第四伸缩杆与横梁连接处连接有照明灯。

Breeding shed of a kind of black water f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黑水虻的养殖大棚
本技术属于养殖大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黑水虻的养殖大棚。
技术介绍
黑水虻是一种全世界广泛分布的资源昆虫,幼虫在自然界以动物粪便、腐烂的有机物,如腐肉、腐烂的水果、蔬菜和植物性垃圾为食,能够被用于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现有技术采用普通的塑料盒子去养殖黑水虻,养殖效率低,因此需要一个更大的养殖环境,也就是养殖大棚,然而普通的养殖大棚存在着难移动搬运,因体积原因无法合理安装的问题,非常不便利,且一般大棚还因其空间的封闭性,显得非常憋闷不透气,没有舒适感。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一种便于养殖黑水虻的养殖大棚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所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黑水虻的养殖大棚。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黑水虻的养殖大棚,包括大棚侧棚,所述大棚侧棚连接有八个底座,八个所述底座上均设有履带式滚轮、固定槽、定位孔和螺纹孔,所述螺纹孔配置有螺纹升降杆,所述底座均连接有第一伸缩杆,外侧的四根所述第一伸缩杆上分别安装有第一A电机、第二A电机、第一B电机和第二B电机,所述第一A电机、第二A电机、第一B电机和第二B电机均连接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连接有T形管,所述T形管另一端连接有滚轮,所述T形管内设有滚轮线,所述滚轮线分别连接有大棚A顶棚和大棚B顶棚,所述大棚A顶棚内的滚轮线动力来源为第一A电机和第二A电机,且第一A电机和第二A电机同步运行,所述大棚B顶棚内的滚轮线动力来源为第一B电机和第二B电机、且第一B电机和第二B电机同步运行,所述大棚侧棚上安装有两根第三伸缩杆,两根所述第三伸缩杆之间连接有三根横梁,三根所述横梁上均连接有支架,相邻所述横梁之间连接有第四伸缩杆,所述第四伸缩杆与横梁连接处连接有照明灯。进一步限定,所述大棚A顶棚前端呈凹字形,所述大棚B顶棚前端呈凸字形,这样的设计,让大棚闭合时密封性强。进一步限定,所述大棚A顶棚和所述大棚B顶棚均设有收纳槽,这样的设计,让大棚顶棚的收纳更美观,不显得杂乱。进一步限定,所述大棚侧棚、大棚A顶棚和所述大棚B顶棚均由三层避光材料组成,三层避光材料分别是黑色层、绿色层和银灰色层,这样的设计,使夏天大棚里头降温效果明显,可降3~5度。进一步限定,所述横梁之间均设有塑料网,这样的设计,防止黑水虻成虫的飞逃。采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采用八个底座上均设有履带式滚轮、固定槽、定位孔和螺纹孔,螺纹孔配置有螺纹升降杆的结构设计,让大棚的移动变得便利,实用性高;2、采用滚轮线、第一A电机、第二A电机、第一B电机、第二B电机之间相互配合和塑料网的工艺结构,让大棚顶端的开启变得智能方便的同时又不担心黑水虻成虫的飞逃,智能性、透气性和防护性强;3、采用大棚养殖而不是普通的塑料盒子养殖,增加了黑水虻的产出量,生产性强;4、采用第一伸缩杆和第三伸缩杆的设计,让大棚整体的占地面积任意调节,安装性强。附图说明本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黑水虻的养殖大棚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黑水虻的养殖大棚实施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黑水虻的养殖大棚实施例的下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3中B处放大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大棚侧棚1、底座2、第一伸缩杆3、第一A电机4、第二A电机5、第一B电机6、第二B电机7、第二伸缩杆8、T形管9、滚轮10、滚轮线11、大棚A顶棚12、大棚B顶棚13、第三伸缩杆14、横梁15、第四伸缩杆16、照明灯17、履带式滚轮18、固定槽19、定位孔20、螺纹孔21、螺纹升降杆22、收纳槽23、黑色层24、绿色层25、银灰色层26、支架27、塑料网28。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黑水虻的养殖大棚,包括大棚侧棚1,大棚侧棚1连接有八个底座2,底座2均上设有履带式滚轮18、固定槽19、定位孔20和螺纹孔21,螺纹孔21配置有螺纹升降杆22,底座2均连接有第一伸缩杆3,外侧的四根第一伸缩杆3上分别安装有第一A电机4、第二A电机5、第一B电机6和第二B电机7,第一A电机4、第二A电机5、第一B电机6和第二B电机7均连接有第二伸缩杆8,第二伸缩杆8连接有T形管9,T形管9另一端连接有滚轮10,T形管9内设有滚轮线11,滚轮线11分别连接有大棚A顶棚12和大棚B顶棚13,大棚A顶棚12内的滚轮线11动力来源为第一A电机4和第二A电机5,且第一A电机4和第二A电机5同步运行,大棚B顶棚13内的滚轮线11动力来源为第一B电机6和第二B电机7,且第一B电机6和第二B电机7同步运行,大棚侧棚1上安装有两根第三伸缩杆14,两根第三伸缩杆14之间连接有三根横梁15,三根横梁15上均连接有支架27,相邻横梁15之间连接有第四伸缩杆16,第四伸缩杆16与横梁15连接处连接有照明灯17。本实施案例中,在使用一种黑水虻的养殖大棚的时候,通过旋转螺纹升降杆22使得螺纹升降杆22向下运动,从而将大棚顶升,然后扳动履带式滚轮18置于固定槽19中,实现大棚的快捷移动,确定位置后,扳回履带式滚轮18,然后通过旋转旋转螺纹升降杆22使螺纹升降杆22向上运动,从而使得底座2接触安装地面,实现固定;通过第一伸缩杆3调整大棚整体高度,亦可通过第三伸缩杆14调整大棚整体长度,安装性强,固定大棚后,通过控制第一A电机4和第二A电机5同步运行,控制第一B电机6和第二B电机7同步运行,通过连接的滚轮线11实现大棚顶端的打开和闭合,而设置与横梁15之间的塑料网27也可有效防止大棚开启时黑水虻成虫的飞逃,安全可靠。优选大棚A顶棚12前端呈凹字形,大棚B顶棚13前端呈凸字形,让大棚闭合时密封性强,实际上,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其它闭合方式。优选大棚A顶棚12和大棚B顶棚13均设有收纳槽23,让大棚顶棚的收纳更美观,不显得杂乱,实际上,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其它收纳方式。优选大棚侧棚1、大棚A顶棚12和大棚B顶棚13均由三层避光材料组成,三层避光材料分别是黑色层24、绿色层25和银灰色层26,使夏天大棚里头降温效果明显,可降3~5度,实际上,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其它降温材料。优选横梁15之间均设有塑料网28,防止黑水虻成虫的飞逃,实际上,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其它防护方式。上述实施例仅示例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黑水虻的养殖大棚,包括大棚侧棚(1),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侧棚(1)连接有八个底座(2),所述底座(2)上均设有履带式滚轮(18)、固定槽(19)、定位孔(20)和螺纹孔(21),所述螺纹孔(21)配置有螺纹升降杆(22),所述底座(2)均连接有第一伸缩杆(3),外侧的四根所述第一伸缩杆(3)上分别安装有第一A电机(4)、第二A电机(5)、第一B电机(6)和第二B电机(7),所述第一A电机(4)、第二A电机(5)、第一B电机(6)和第二B电机(7)均连接有第二伸缩杆(8),所述第二伸缩杆(8)连接有T形管(9),所述T形管(9)连接有滚轮(10),所述T形管(9)内设有滚轮线(11),所述滚轮线(11)分别连接有大棚A顶棚(12)和大棚B顶棚(13),所述大棚A顶棚(12)内的滚轮线(11)动力来源为第一A电机(4)和第二A电机(5),且第一A电机(4)和第二A电机(5)同步运行,所述大棚B顶棚(13)内的滚轮线(11)动力来源为第一B电机(6)和第二B电机(7)、且第一B电机(6)和第二B电机(7)同步运行,所述大棚侧棚(1)上连接有两根第三伸缩杆(14),两根所述第三伸缩杆(14)之间安装有三根横梁(15),所述横梁(15)连接有支架(27),相邻所述横梁(15)之间连接有第四伸缩杆(16),所述第四伸缩杆(16)与横梁(15)连接处连接有照明灯(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黑水虻的养殖大棚,包括大棚侧棚(1),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侧棚(1)连接有八个底座(2),所述底座(2)上均设有履带式滚轮(18)、固定槽(19)、定位孔(20)和螺纹孔(21),所述螺纹孔(21)配置有螺纹升降杆(22),所述底座(2)均连接有第一伸缩杆(3),外侧的四根所述第一伸缩杆(3)上分别安装有第一A电机(4)、第二A电机(5)、第一B电机(6)和第二B电机(7),所述第一A电机(4)、第二A电机(5)、第一B电机(6)和第二B电机(7)均连接有第二伸缩杆(8),所述第二伸缩杆(8)连接有T形管(9),所述T形管(9)连接有滚轮(10),所述T形管(9)内设有滚轮线(11),所述滚轮线(11)分别连接有大棚A顶棚(12)和大棚B顶棚(13),所述大棚A顶棚(12)内的滚轮线(11)动力来源为第一A电机(4)和第二A电机(5),且第一A电机(4)和第二A电机(5)同步运行,所述大棚B顶棚(13)内的滚轮线(11)动力来源为第一B电机(6)和第二B电机(7)、且第一B电机(6)和第二B电机(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容庭马现永刘志昌余苗王刚李书宏崔艺燕邓盾李家洲李贞明彭广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