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油茶粕的固态发酵方法、饲料添加剂和应用技术_技高网

一种油茶粕的固态发酵方法、饲料添加剂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1382103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油茶粕的固态发酵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采用热水浸提法除去油茶粕中的茶皂素,得到固体相;步骤2:将固体相、碳源、氮源、亚麻籽木酚素混合构成固体发酵培养基;步骤3:采用复合菌种发酵固体发酵培养基进行发酵;所述复合菌种由米曲霉、地衣芽孢杆菌、粪肠球菌、热带假丝酵母菌构成。该方法采用热水浸提法去除大部分的茶皂素、采用四种菌种复合进行发酵、在固体相中加入少量的亚麻籽木酚素,得到一种粗蛋白较高、纤维含量降低的发酵产物,亚麻籽木酚素通过复合菌种的发酵分解,形成多种具有抗氧化性的中间产物,进一步促进发酵产物的生物功能性;同时,亚麻籽木酚素对于复合菌种的发酵活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基于该方法得到的饲料添加剂和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具体为一种油茶粕的固态发酵方法、饲料添加剂和应用


技术介绍

1、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饲料用粮占我国粮食消费总量的49%。然而,我国饲料粮资源有限,玉米等饲料粮供需矛盾突出,大豆等严重依赖国外进口,严重制约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油茶作为我过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综合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近年来,国家对油茶产业愈发重视。广东气候和土壤等条件均适宜油茶种植,目前广东全省油茶种植面积约263万亩,油茶籽产量16.27万吨,茶油3.4万吨,而作为油菜籽副产品的油茶粕的量大概相当于油茶籽油的3倍,且全省计划油茶种植面积将再增100万亩,由此可见,随着油茶种植面积的增加,油茶粕的产生量将进一步增加。油茶粕含有粗蛋白,含量高达12%~18%,所含氨基酸种类及成分接近于畜禽机体所需,同时含有茶多酚等多种对畜禽动物生长发育和免疫调节具有促进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且其水分含量低,易保存,是一种营养丰富且富含功能性成分的优质饲料资源。然而,油茶粕含有较高含量的茶皂素和粗纤维,以及少量的单宁,而高含量的茶皂素可破坏动物红细胞,产生溶血作用且导致适口性差,严重制约了其在畜禽养殖业中的应用。

2、因此去除茶皂素是实现油茶粕高值化利用的首要任务,如cn2013101333939公开了通过油茶籽粕与双蒸水混合后浸提后去除茶皂素的方法。

3、去除茶皂素是提高饲料适口性的一项重要因素,如果想要进一步提高发酵效果,则需要从多方面进行优化,才能得到较好的结果。

4、本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进一步提高油茶粕的发酵效果和作为饲料添加剂对动物的生长促进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茶粕的固态发酵方法,该方法采用热水浸提法去除大部分的茶皂素、采用四种菌种复合进行发酵、在固体相中加入少量的亚麻籽木酚素,得到一种粗蛋白较高、纤维含量降低的发酵产物,亚麻籽木酚素通过复合菌种的发酵分解,形成多种具有抗氧化性的中间产物,进一步促进的发酵产物的生物功能性;同时,亚麻籽木酚素对于复合菌种的发酵活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基于该方法得到的饲料添加剂和应用。

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茶粕的固态发酵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步骤1:采用热水浸提法除去油茶粕中的茶皂素,得到固体相;

5、步骤2:将固体相、碳源、氮源、亚麻籽木酚素混合构成固体发酵培养基;

6、步骤3:采用复合菌种发酵固体发酵培养基进行发酵;

7、所述复合菌种由米曲霉、地衣芽孢杆菌、粪肠球菌、热带假丝酵母菌构成。

8、在上述的油茶粕的固态发酵方法中,所述复合菌种中,米曲霉、地衣芽孢杆菌、粪肠球菌、热带假丝酵母菌的活菌比例为:0.5~2:0.5~2:0.5~2:1。

9、在上述的油茶粕的固态发酵方法中,所述固体发酵培养基中,固体相、亚麻籽木酚素的重量比例为100:0.2~0.5。

10、在上述的油茶粕的固态发酵方法中,所述固体相、碳源、氮源重量比例为:100:25~30:1~2。

11、在上述的油茶粕的固态发酵方法中,所述固体发酵培养基的含水率为55~65%;所述复合菌种的接种量相当于固体发酵培养基重量的8~12%;所述复合菌种中活菌含量为0.8x109~1.2x109cfu/g。

12、在上述的油茶粕的固态发酵方法中,步骤1中的热水浸提法具体为:采用含0.08~0.12wt%的碳酸钠的水溶液,按照料液比为0.5~1.5:8将水溶液和油茶粕混合,煮沸条件下浸提,然后冷却后进行挤压脱水,得到固体相。

13、在上述的油茶粕的固态发酵方法中,所述步骤3中的发酵条件为:37℃条件下有氧发酵培养7天。

14、同时,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饲料添加剂,采用上任一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

15、此外,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饲料,添加有如上所述的饲料添加剂。

16、最后,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采用如上所述的饲料添加剂制备饲料的用途。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8、本专利技术的方法采用热水浸提法去除大部分的茶皂素、采用四种菌种复合进行发酵、在固体相中加入少量的亚麻籽木酚素,得到一种粗蛋白较高、纤维含量降低的发酵产物,亚麻籽木酚素通过复合菌种的发酵分解,形成多种具有抗氧化性的中间产物,进一步促进的发酵产物的生物功能性;同时,亚麻籽木酚素对于复合菌种的发酵活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茶粕的固态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粕的固态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菌种中,米曲霉、地衣芽孢杆菌、粪肠球菌、热带假丝酵母菌的活菌比例为:0.5~2:0.5~2:0.5~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粕的固态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发酵培养基中,固体相、亚麻籽木酚素的重量比例为100:0.2~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粕的固态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相、碳源、氮源重量比例为:100:25~30: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粕的固态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发酵培养基的含水率为55~65%;所述复合菌种的接种量相当于固体发酵培养基重量的8~12%;所述复合菌种中活菌含量为0.8x109~1.2x109cfu/g。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粕的固态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热水浸提法具体为:采用含0.08~0.12wt%的碳酸钠的水溶液,按照料液比为0.5~1.5:8将水溶液和油茶粕混合,煮沸条件下浸提,然后冷却后进行挤压脱水,得到固体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粕的固态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发酵条件为:37℃条件下有氧发酵培养7天。

8.一种饲料添加剂,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

9.一种饲料,其特征在于,添加有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饲料添加剂。

10.采用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饲料添加剂制备饲料的用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茶粕的固态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粕的固态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菌种中,米曲霉、地衣芽孢杆菌、粪肠球菌、热带假丝酵母菌的活菌比例为:0.5~2:0.5~2:0.5~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粕的固态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发酵培养基中,固体相、亚麻籽木酚素的重量比例为100:0.2~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粕的固态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相、碳源、氮源重量比例为:100:25~30: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粕的固态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发酵培养基的含水率为55~65%;所述复合菌种的接种量相当于固体发酵培养基重量的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苗崔艺燕郭钊文杨攀马现永陈卫东容庭田志梅刘志昌宋敏邓盾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