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排水器,是在出水管上设有一控制冷却水流通的电磁阀,使冷却水达一定液位时可先触动电磁阀开启,再达另一液位后抽水马达进行抽水。当冷却水位下降时,抽水马达就停止运转,再通过出水管中的虹吸现象达到持续抽引冷却水的目的,另外,出水管上设有一连续弯折部,连续弯折部的高度低于储水槽,使得释压元件即使低于储水槽,也可达到防止噪音的目的。(*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排水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自动将冷气机的冷却水排出同时具有节省电力及组装方便等功能的自动排水器。
技术介绍
冷气机在运转过程中会排放出冷却水,为将冷却水自动引导出室外,且使排水的过程不产生噪音,有人专利技术了一种“静音型冷气自动排水器”。如图1所示,自动排水器1包括一可容置冷气机2冷却水20的储水11、一可封闭储水槽11顶面的基座12、一引导冷却水20的出水管13、一设置在基座12上的抽水马达14,以及一固定在基座12上并与抽水马达14连接的驱动装置15。驱动装置15有一可控制抽水马达14的微动开关151、一可启闭微动开关151的触动杆152,以及一安装在触动杆152底端并伸置于储水槽11内的浮球153。抽水马达14下方设有一汲水叶141。出水管13的下段133上连接有一释压元件16,释压元件16有一管体161,管体161的顶端及底端分别设有一进口162及出口163,且在管体161的顶面还设有一气孔164。如图1所示,当冷气机2运转时,冷却水20通过排水管13流入自动排水器1的储水槽11内,当储水槽11内的冷却水20达到一定水位时,就可使驱动装置15的浮球153带动触动杆152上升直至抵触微动开关151时就启动抽水马达14运转。抽水马达14的汲水叶141汲取冷却水20,再导引至出水管13内。由于释压元件16的管体161内径大于出水管13的内径,而进口162的水量等于出口163的水量,就可使流进管体161内的冷却水20形成屯积现象而不会充满整个管体161,管体161上的气孔164使管体161内与外界空气相连通。释压元件16高于储水槽11的设定液面,使得出水管13不会产生抽吸空气与水混合的响声。然而,该自动排水器1仍存在有以下不足之处1.用电量较高由于自动排水器1排放冷却水20时,抽水马达14必须保持长时间运转,方可持续将冷却水20排出室外,因而会影响抽水马达14的使用寿命且耗废电能。2.组装较为不便由于自动排水器1的释压元件16必需设在高于储水槽11的设定液面上,以避免出水管13内的冷却水20产生虹吸现象,从而达到防止噪音的目的,所以,当组装该释压元件16时,必须将其安装在高于储水槽位置处,因而会造成组装上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具有节省电力、组装便利等功能的自动排水器。本技术自动排水器,包括一可容置冷却水的储水槽、一伸置于储水槽中而可将冷却水引出的出水管,一设置在储水槽上的抽水马达,以及一设置在储水槽上可控制抽水马达的驱动装置。出水管上连接一释压元件。特别是出水管上连接一控制冷却水流通的电磁阀,当冷却水达到一定的液位时先触动电磁阀开启,当冷却水再高达到另一液位后,续触动抽水马达进行抽水,使冷却水经由出水管排出。当冷却水位下降时,抽水马达就停止运转,此时,因出水管中已充满冷却水不需再通过抽水马达抽水而是通过出水管中的虹吸现象达到持续抽引冷却水的目的。显然这种排水方式可节省电力。此外,出水管位于释压元件的上方位置处有一连续弯折部,连续弯折部的高度低于储水槽的高度,使得释压元件无须设在储水槽以上的高度,就可达到防止噪音的目的。另外,弯折部的高度低于储水槽也便于自动排水器的组装。附图说明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自动排水器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所示是现有“静音型冷气自动排水器”的使用状态剖视图。图2所示是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侧视剖视图,同时说明触动杆上升并驱动电磁阀开启出水管。图3所示是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侧视剖视图,说明驱动装置的浮球带动触动杆上升并抵触微动开关,而启动抽水马达运转的状态。图4所示是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侧视剖视图,说明触动杆下降并驱动电磁阀封闭出水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自动排水器3,包括有一可容置冷气机4冷却水40的储水槽31、一可封闭储水槽31顶面的基座32、一穿越基座32并伸置于储水槽31中而可将冷却水40引出的出水管33,一设置在基座32上的抽水马达34,以及一固定在基座32上并可控制抽水马达34运转的驱动装置35。驱动装置35有一可控制抽水马达34运转的微动开关351、一可启闭微动开关351的第一触动杆352、以及一设置在第一触动杆352底端并伸置于储水槽31内的第一浮球353,抽水马达34下方设有一汲水叶341。出水管33有一进水端331及一出水端332,出水端332连接一释压元件36,释压元件36有一管体361,管体361的顶端及底端分别设有一进口362及出口363,且于管体361的顶端又开设一可供气体流通的气孔364。特别是出水管33的进水端331还连接一可控制冷却水40流通的电磁阀37,其一侧有一可启闭电磁阀37的第二触动杆372,以及一设置在第二触动杆372底端并伸置于储水槽31内的第二浮球373,且使第二触动杆372触动位置低于第一触动杆352,这样,在抽水马达34被启动运转前,电磁阀37先被开启使得出水管33的进水端331被打开,使冷却水40流入出水管33中。另外,出水管33位于释压元件36的上方位置处有一S形的连续弯折部334,且连续弯折部334的高度低于储水槽31的高度。仍如图2所示,当冷气机4运转时,其所排放的冷却水40通过排水管41流入自动排水器3的储水槽31内,当储水槽31内的冷却水40达到设定的水位时,就可使安装在电磁阀37底端的第二浮球373随着储水槽31内冷却水40的水位上升,而带动第二触动杆372上升(如图中箭头所示)并驱动电磁阀37开启使出水管33形成通路,同时使冷却水40流入出水管33中。如图3所示,当冷却水40达到另一设定高度后,驱动装置35的第一浮球353就可带动第一触动杆352上升(如图中箭头所示)并抵触微动开关351,而启动抽水马达34运转,同时通过抽水马达34的汲水叶341汲取冷却水再导引至出水管33,此时出水管33中已充满冷却水40而无空气存在,使冷却水40可顺利经由释压元件36流出。当储水槽31内的冷却水40逐渐下降时,设于驱动装置35的第一浮球353就会随着储水槽31内的冷却水40的水位下降并带动第一触动杆352下降而脱离微动开关351,此时抽水马达34停止运转(又回复至如图2所示的状态)。如图4所示,当冷却水40继续降至一设定水位后,设于电磁阀37底端的第二浮球373就会带动第二触动杆372下降(如图中箭头所示),并使得电磁阀37关闭,以封阻出水管33的通路而挡止冷却水40流入出水管33中。如此,当冷气机2持续排出冷却水40,使储水槽31内的冷却水40再度上升至设定的水位时,就可再使第二浮球373驱动电磁阀37开启,形成出水管33的通路,此时因出水管33已内充满冷却水40,且出水管33的出水端332低于储水槽31位置,所以出水管33内会产生虹吸作用,使储水槽31内的冷却水40可被吸入出水管33中,而能达到重复抽取冷却水40的作用,此时冷却水40的水位尚未达到使驱动装置35驱动抽水马达34运转的设定水位,因此,通过电磁阀37再次启闭以进行循环汲取冷却水40时,抽水马达34呈停止运转状态,所以不需使抽水马达34持续运转就可通过出水管33中的虹吸现象而达到循环抽取冷却水40的目的。此外,利用释压元件3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排水器,包括一可容置冷气机冷却水的储水槽、一伸置于储水槽中而可将冷却水引出的出水管,一设置在储水槽上的抽水马达,以及可控制抽水马达运转的驱动装置,出水管上连接有一释压元件,其特征在于:出水管上连接一控制冷却水流通的电磁阀,当冷却 水升至一定液位时可触动电磁阀开启,当冷却水再升至另一液位时抽水马达开始抽水,再当冷却水位下降时,抽水马达就停止运转,而只通过出水管中的虹吸现象达到持续抽引冷却水的目的,出水管位于释压元件的上方位置处设有一连续弯折部,连续弯折部的高度低于储水槽的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启峰,
申请(专利权)人:陈启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