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面溢油快速分离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18599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8: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面溢油快速分离回收系统,由溢油回收模块和回收物分离模块构成;溢油回收模块包括潜水泵、涡旋分离器一、信号控制装置和牵引系统,回收物分离模块包括离心泵、涡旋分离器二、偏心T型套管、柱式旋流器、缓冲分叉管、控制柜、操作台和流程及参数采集显示台;潜水泵与涡旋分离器一相连,涡旋分离器一油出口依次与离心泵、涡旋分离器二相连,涡旋分离器二水出口与偏心T型套管相连,偏心T型套管水出口与柱式旋流器相连,柱式旋流器水出口与缓冲分叉管相连,涡旋分离器二油出口、偏心T型套管油出口、柱式旋流器油出口、缓冲分叉管油出口均与储油舱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浮油回收及分离的效率,降低系统设备分离原油的压力。

Rapid separation and recovery system of oil spill on the s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海面溢油快速分离回收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海面溢油回收
,特别是涉及一种海面溢油快速分离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在世界经济回暖和持续增长的背景下,世界石油工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我国有着辽阔的海域,在渤海湾,南海等海域都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尚待开采。但在原油的开采及集输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原油泄漏的状况。鉴于原油与海水的密度差以及二者的不相容性,泄漏的原油会以游离态漂浮在泄漏地点附近的海域,对海域周围的生态系统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威胁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泄漏的原油对于开采单位也是极大的浪费。针对海面已泄漏的原油进行回收工作,既可以保护环境,同时也能减少原油开采单位的经济损失。因此布置海上浮油回收装置,收集海面上的浮动原油进行预分离处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的溢油处理方法主要包含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等。其中,化学制剂方法通过播撒分散剂、集油剂或凝油剂等化学试剂对海面溢油进行处理,使用方便,不受天气和海况影响,但存在成本较高、“二次污染”等缺点。生物方法主要用于溢油的降解,尚未起到回收作用。现场燃烧费用低,但会污染海洋环境和大气,一般应用在远离海岸的公海。物理清除方法最为理想,可避免处置过程中产生附属物,包括围控、机械回收、吸油材料等处置方法,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介于我国渤海海域及南海海域的广阔性,为了能够充分、及时的回收并分离溢出的原油,需要将浮油回收与分离系统布置在工程船上。但由于工程船上的空间和重量的限制,以及规范中对船上排海液体中含油量低于15ppm的要求,传统的位于海面溢油回收分离装置只能以较低的进量速度去分离油水混合物,处理效率较低,不能在浮油扩散前实现浮油的回收,以满足作业单位对于时间以及效率的需求。与此同时,考虑到以撬装模块的形式将不同设备整合,有着便于安装维修和更换,节省空间等优点,可实现溢油回收物快速减量化的目的,进一步提升现有的溢油应急能力。综上所述,我们以国内外现有的溢油回收装置为基础,开发出一种能够满足上述要求的新型撬装海上浮油收集与分离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针对解决近海边际油田原油在采集及运输过程中由于管道泄漏及其他原因造成原油泄漏并漂浮在泄漏地点附近的事故。目前来自深海的开采原油是我国工业的主要供应之一,随着海洋石油开发的快速发展,海洋中用于石油探勘开发的钻井平台和输油气管线也随之增多。但是,一系列不规范操作、偶然事故等因素造成海洋中油气井喷、平台倾覆、钻井设备倾覆、管道油气泄露等环境污染事故频繁发生,大量石油流入海洋给海洋生态安全带来了致命的威胁,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损失。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海面溢油快速分离回收系统。该系统可在岸上安装好后再通过工程船直接运到溢油地点即可工作,系统主体在工程船上,对于搭载的工程船要求较低,便于其迁移与再利用。且该系统运行成本低、制造工期短;使用、安装、拆卸和移动都非常方便,而且造价和运行费用也很低廉。同时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浮油回收及分离的效率,降低系统设备分离原油的压力。可在渤海海域,黄海海域等多种海域中得到应用。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海面溢油快速分离回收系统,由安装在浮筒上的溢油回收模块和安装在工程船上的回收物分离模块构成,所述溢油回收模块与回收物分离模块通过管道相连;所述溢油回收模块包括潜水泵、涡旋分离器一、信号控制装置、和牵引系统,所述潜水泵与涡旋分离器一通过管道相连且并排放置于浮筒一侧,所述信号控制装置和牵引系统并排放置于浮筒另一侧;所述回收物分离模块包括离心泵、涡旋分离器二、偏心T型套管、柱式旋流器、缓冲分叉管、控制柜、操作台、和流程及参数采集显示台;所述离心泵、涡旋分离器二、偏心T型套管、柱式旋流器、缓冲分叉管依次通过管道相连且并排放置于工程船一侧,所述控制柜、操作台、流程及参数采集显示台并排放置于工程船另一侧;所述回收物分离模块的中间留有操作通道;所述潜水泵与涡旋分离器一入口相连接,所述涡旋分离器一水出口连接排海管道一,所述涡旋分离器一油出口与离心泵入口相连接;所述离心泵出口与涡旋分离器二入口相连接,所述涡旋分离器二油出口与储油舱相连接,涡旋分离器二水出口与偏心T型套管入口相连接,偏心T型套管油出口与储油舱相连接,偏心T型套管水出口与柱式旋流器入口相连接,柱式旋流器油出口与储油舱相连接,柱式旋流器水出口与缓冲分叉管入口相连接,缓冲分叉管油出口与储油舱相连接,缓冲分叉管水出口连接排海管道二。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涡旋分离器一设置有三个且并联设置。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偏心T型套管设置有两个且并联设置。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柱式旋流器设置有三个且并联设置。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浮筒为单点系泊式浮筒,浮筒的四个角连接有四个浮子。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回收物分离模块整体撬装集成在集装箱中,安装在工程船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涡旋分离器一油出口与涡旋分离器二入口相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缓冲分叉管包括筒体和螺旋导流片,所述筒体侧壁设置水平入口,筒体顶部设置油出口,筒体底部设置水出口,所述螺旋导流片设置在筒体内,且所述螺旋导流片在筒体内沿筒体轴向分布,所述螺旋导流片在筒体内以30°向下延展。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水平入口处的入口管延伸至筒体内中心。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螺旋导流片的厚度在2mm~5mm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能够满足大处理量(300m3/h)的需要,从而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海面浮油的回收和分离;2、本专利技术克服了一般溢油回收分离装置较为笨重的缺点,该系统装置可以随工程船随时移动,赶赴不同海域进行作业。与常规回收分离装置相比,其迁移与安装需要工程船的支持更少,耗时更短,因而使用该系统装置能够更好的控制原油开采的成本投入;3、本专利技术采用了紧凑型流程和高效型管道设备,缩短了通常溢油收集及回收的流程,使得整套流程系统、高效;4、本专利技术整套系统的体积较小,可以安装在工程船上,满足其撬装面积、空间和重量的限制要求;5、本专利技术通过合理选材、增加腐蚀检测设施并加入合适腐蚀抑制剂的方法,提高平台工艺设备和海管的服务寿命和平台生产安全。可减轻设备腐蚀,延长其工艺设施服役期限和使用寿命,使得投资及维护成本较低;6、本专利技术的位于海面浮筒上的溢油回收模块可直接在海平面上初步对溢油进行分离工作,属于就地的海平面上油水混合液体自循环,不受规范对排海含油污水含量要求的影响。从而降低到工程船上进行进一步分离的混合液体的质量,降低了回收物分离模块的工作压力,更有效的对海上浮油进行回收与分离。7、本专利技术响应节能减排的时代要求,将含油污水指标降低到15ppm,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外排水的含油指标,减轻对海洋环境的压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溢油回收模块的布置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回收物分离模块的布置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面溢油快速分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由安装在浮筒上的溢油回收模块和安装在工程船上的回收物分离模块构成,所述溢油回收模块与回收物分离模块通过管道相连;/n所述溢油回收模块包括潜水泵、涡旋分离器一、信号控制装置、和牵引系统,所述潜水泵与涡旋分离器一通过管道相连且并排放置于浮筒一侧,所述信号控制装置和牵引系统并排放置于浮筒另一侧;/n所述回收物分离模块包括离心泵、涡旋分离器二、偏心T型套管、柱式旋流器、缓冲分叉管、控制柜、操作台、和流程及参数采集显示台;所述离心泵、涡旋分离器二、偏心T型套管、柱式旋流器、缓冲分叉管依次通过管道相连且并排放置于工程船一侧,所述控制柜、操作台、流程及参数采集显示台并排放置于工程船另一侧;所述回收物分离模块的中间留有操作通道;/n所述潜水泵与涡旋分离器一入口相连接,所述涡旋分离器一水出口连接排海管道一,所述涡旋分离器一油出口与离心泵入口相连接;所述离心泵出口与涡旋分离器二入口相连接,所述涡旋分离器二油出口与储油舱相连接,涡旋分离器二水出口与偏心T型套管入口相连接,偏心T型套管油出口与储油舱相连接,偏心T型套管水出口与柱式旋流器入口相连接,柱式旋流器油出口与储油舱相连接,柱式旋流器水出口与缓冲分叉管入口相连接,缓冲分叉管油出口与储油舱相连接,缓冲分叉管水出口连接排海管道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面溢油快速分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由安装在浮筒上的溢油回收模块和安装在工程船上的回收物分离模块构成,所述溢油回收模块与回收物分离模块通过管道相连;
所述溢油回收模块包括潜水泵、涡旋分离器一、信号控制装置、和牵引系统,所述潜水泵与涡旋分离器一通过管道相连且并排放置于浮筒一侧,所述信号控制装置和牵引系统并排放置于浮筒另一侧;
所述回收物分离模块包括离心泵、涡旋分离器二、偏心T型套管、柱式旋流器、缓冲分叉管、控制柜、操作台、和流程及参数采集显示台;所述离心泵、涡旋分离器二、偏心T型套管、柱式旋流器、缓冲分叉管依次通过管道相连且并排放置于工程船一侧,所述控制柜、操作台、流程及参数采集显示台并排放置于工程船另一侧;所述回收物分离模块的中间留有操作通道;
所述潜水泵与涡旋分离器一入口相连接,所述涡旋分离器一水出口连接排海管道一,所述涡旋分离器一油出口与离心泵入口相连接;所述离心泵出口与涡旋分离器二入口相连接,所述涡旋分离器二油出口与储油舱相连接,涡旋分离器二水出口与偏心T型套管入口相连接,偏心T型套管油出口与储油舱相连接,偏心T型套管水出口与柱式旋流器入口相连接,柱式旋流器油出口与储油舱相连接,柱式旋流器水出口与缓冲分叉管入口相连接,缓冲分叉管油出口与储油舱相连接,缓冲分叉管水出口连接排海管道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面溢油快速分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旋分离器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庆范安伟赵建平曲良刘保占李建伟靳卫卫宋莎莎颜志华谭海涛黄倩雯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环保分公司北京国海智云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青岛海纳博众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