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内科康复治疗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和康复仪器
,具体的说,是指一种神经内科康复治疗装置。
技术介绍
神经针刺疗法也称神经干刺激疗法,是用针刺或弹拨等方法刺激与病变部位有密切联系的神经,从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疗法。实践证明,针刺疗效与针感有密切的关系,针感又是神经受刺激的反应,所以针刺神经不但同样可以治病,而且往往能获得较好的感应,使治病的疗效更为显著,因针刺反应的总渠道是神经干,故在运用时应掌握以于带梢,以干促脑的原则,对刺激点的选择,即可根据脊髓神经的节段性分布规律,也可根据周围神经与病变部位的支配关系,还可根据神经系统的间接联系,临床上有时将针灸穴位和刺激神经点结合起来,因为许多穴位就是分布在神经干通过的部位,也能得到针刺神经时的较强感应,具体操作多用弹拨法和针刺法两种,其中针刺法治疗方法如下,针刺法使用一般毫针,与普通刺法相同,但要求出现较好的针感,如无麻电感则说明未刺到神经干,调整针刺深度和方向后再刺,用5~6寸长之毫针,直刺入穴,缓缓送针,并反覆轻轻提插探寻,当刺中神经干时,即可出现电击样针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神经内科康复治疗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内设置驱动机构(2),所述驱动机构(2)包括线圈支架(21)、绕置于线圈支架(21)上的电磁线圈(22)、装配于线圈支架(21)中心的套管(23)、套管(23)内能上下移动的动铁芯(24)以及固定于套管(23)上端的静铁芯(25),所述静铁芯(25)和动铁芯(24)之间设置有弹簧(26),所述动铁芯(24)的下端连接有提插针(3),所述电磁线圈(22)上连接有导线(27),所述动铁芯(24)上下移动的距离与流过电磁线圈(22)的电流的大小成正比,流过电磁线圈(22)的电流越大,动铁芯(24)移动的距离越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内科康复治疗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内设置驱动机构(2),所述驱动机构(2)包括线圈支架(21)、绕置于线圈支架(21)上的电磁线圈(22)、装配于线圈支架(21)中心的套管(23)、套管(23)内能上下移动的动铁芯(24)以及固定于套管(23)上端的静铁芯(25),所述静铁芯(25)和动铁芯(24)之间设置有弹簧(26),所述动铁芯(24)的下端连接有提插针(3),所述电磁线圈(22)上连接有导线(27),所述动铁芯(24)上下移动的距离与流过电磁线圈(22)的电流的大小成正比,流过电磁线圈(22)的电流越大,动铁芯(24)移动的距离越大,动铁芯(24)上下移动的频率与流过电磁线圈(22)的电流的通断频率成正比,电磁线圈(22)的电流通断频率越快,动铁芯(24)上下移动频率越快,电流通过电磁线圈(22),动铁芯(24)向上位移,同时压缩弹簧(26),线圈上没有电流时,在动铁芯(24)在弹簧(26)的恢复力作用下向下位移恢复至初始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康复治疗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外壳(1)的下端口设置有端盖(11),所述端盖(11)中心设有与提插针(3)配合的引导孔(12),所述端盖(11)位于引导孔(12)处向下延设有引导管(13),所述端盖(11)的上端面正对动铁芯(24)的位置设有缓冲垫(16),所述缓冲垫(16)中心设有供提插针(3)通过的通孔,所述端盖(11)的上端面向上延设有卡槽(17),所述缓冲垫(16)嵌置在卡槽(17)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康复治疗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外壳(1)的外周上设置有吸附机构(4),所述吸附机构(4)包括输气管(41)、与输气管(41)连通的吸头(42)、支撑环(43)以及胶皮囊(44),所述输气管(41)均匀分布在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