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芒针组件及其施针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15171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辅助芒针组件及其施针方法,它包括芒针本体和用于辅助芒针本体施针的套管,芒针本体具有针体和针尖;套管,用于辅助施针的承接机构,套管具有至少二段套接通管,套接通管区间设有套管接头,套管接头由套接段、限位固定段和防滑段组成,限位固定段上设有限位台阶块,套接段管内设置有倒圆角结构,芒针本体通过撑紧塞固定于套管内,实现始终顺利流畅地进针,有助于进针的顺利实施,无需施针者直接接触针身,干净卫生,操作便捷,既有利于提升进针的精准度,又不用减短套管长度从而保证对芒针的有效保护,达到保护针身的硅油不被刮落等作用,其分段尺寸按照医生要求定制,适用性更广,易于使用和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辅助芒针组件及其施针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医针灸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进针时不直接接触芒针的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中,芒针是中医针灸用的一种长针,一般以3~6寸长较多,由较细而富有弹性的不锈钢丝制成,因形状细长如麦芒,故称之为芒针。由于针身细长而软,所以针身在无外界辅助支撑的情况下常常会发生弯曲,因此在进针时,通常需要对针身进行辅助支撑,以控制进针方向并增加进针的精准度。目前常用的辅助支撑手段是在芒针上套一个塑料管,主要作用是用于保护针尖、针体,避免针体和针尖损伤,也避免医生手指接触到针体(因为芒针属于长针,而长针刺入人体时很容易弯曲,所以一般医生需要手持针体辅助施针),辅助医生施针,使用时医生一手扶住塑管,一手捻转针柄,避免了手持接触针体。但是这种套管方式存在弊端,为了将针和塑管有效固定,通常会将塑管尺寸和针做的一样长,这样针身刚刚扎入人体内,针柄即没入套管内,此时欲继续进针,只能拔掉套管,如果管子塑管短了医生取针又不方便,即使拔掉套管后露出的针身仍然较长,针身还是非常容易自然弯曲,影响进针的实施及进针的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辅助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芒针本体(1)和用于辅助芒针本体施针的套管(2),其中/n芒针本体(1),其芒针本体(1)具有一针体(111)和一针尖(112),所述针体(111)外围逐渐环绕收缩形成手持针身端部(113),所述手持针身端部(113)两端延伸处与针尖(112)相连接,所述芒针本体(1)整体形成为直线长针结构;/n套管(2),用于辅助施针的承接机构,套管(2)具有至少二段套接通管(211),所述套接通管(6)区间设有一套管接头(212),所述套管接头(212)由套接段(2121)、限位固定段(2122)和防滑段(2123)组成,所述套接段(2121)与限位固定段(2122...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10 CN 20192086311511.一种辅助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芒针本体(1)和用于辅助芒针本体施针的套管(2),其中
芒针本体(1),其芒针本体(1)具有一针体(111)和一针尖(112),所述针体(111)外围逐渐环绕收缩形成手持针身端部(113),所述手持针身端部(113)两端延伸处与针尖(112)相连接,所述芒针本体(1)整体形成为直线长针结构;
套管(2),用于辅助施针的承接机构,套管(2)具有至少二段套接通管(211),所述套接通管(6)区间设有一套管接头(212),所述套管接头(212)由套接段(2121)、限位固定段(2122)和防滑段(2123)组成,所述套接段(2121)与限位固定段(2122)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限位固定段(2122)上设有限位台阶块(2124),所述限位固定段(2122)设置为锥形结构,所述套接段(2121)管内设置有倒圆角结构,所述防滑段(2123)设置于限位固定段(2122)外围,所述防滑段(2123)设置为螺纹半圆形制,所述芒针本体(1)通过撑紧塞(3)固定于所述套管(2)内,针尖(112)直接贴附于人体通过套管(2)辅助针体(111)协作完成进针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接头(212)直径范围为3.5-5.1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接段(2121)与限位固定段(2122)前端直径为4-4.9mm,套接段(2121)与限位固定段(2122)后端直径为2.8-3.6mm,所述套接段(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耀持沈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优沐然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