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明专利>正文

神经内科用神经针刺恢复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84926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神经内科用神经针刺恢复仪,包括外壳、磁路机构,磁路机构包括驱动筒、导磁件、磁铁以及导磁板,导磁件包括底座及底座的中心位置设有圆柱形的导磁芯柱,导磁件上依次固定有磁铁和导磁板,导磁板的下端与外壳的上端固定连接,磁铁、导磁板与导磁件的导磁芯柱之间留有磁间隙,驱动筒的上端缠绕线圈,驱动筒缠绕线圈的部位容置于磁间隙内,驱动筒的内侧壁与导磁芯柱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润滑机构,驱动筒下端面向下延设有连接头,连接头上连接有提插针,外壳的底部中心设有供提插针通过的引导孔,驱动筒根据通过其线圈的电信号的大小和方向在磁间隙内做上下运动,通过控制电流来控制提插针的小幅度高频率提插。

Neuroacupuncture recovery instrument for neur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神经内科用神经针刺恢复仪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和康复仪器
,具体的说,是指神经内科用神经针刺恢复仪。
技术介绍
神经针刺疗法也称神经干刺激疗法,是用针刺或弹拨等方法刺激与病变部位有密切联系的神经,从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疗法。实践证明,针刺疗效与针感有密切的关系,针感又是神经受刺激的反应,所以针刺神经不但同样可以治病,而且往往能获得较好的感应,使治病的疗效更为显著,因针刺反应的总渠道是神经干,故在运用时应掌握以于带梢,以干促脑的原则,对刺激点的选择,即可根据脊髓神经的节段性分布规律,也可根据周围神经与病变部位的支配关系,还可根据神经系统的间接联系,临床上有时将针灸穴位和刺激神经点结合起来,因为许多穴位就是分布在神经干通过的部位,也能得到针刺神经时的较强感应,具体操作多用弹拨法和针刺法两种,其中针刺法治疗方法如下,针刺法使用一般毫针,与普通刺法相同,但要求出现较好的针感,如无麻电感则说明未刺到神经干,调整针刺深度和方向后再刺,用5~6寸长之毫针,直刺入穴,缓缓送针,并反覆轻轻提插探寻,当刺中神经干时,即可出现电击样针感向足部放射,此时可采用小幅度高频率提插之法,运针10~20次即可取针,本疗法的适应证很广,临床上最常用的是神经系统疾病和某些内脏疾病。对于经验不够老道的医者而言需要经过一个积累训练过程,因此使得神经针刺疗法,即使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明知神经针刺疗法仍然难以推广普及,在现有技术中,医生在使用针刺法进行刺激神经时,往往通过经验对针进行连续或间断的提插,很难掌握提插的频率以及提插的时间,即使医生在治疗过程,掌握提插的频率以及提插的时间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这些经验很难传授给其他人或记录留档,因此凭借经验来施针,这样就需要常年累月的练习,阻碍医学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神经内科用神经针刺恢复仪,本专利技术的治疗器结构更简单,通过控制电流来控制提插针的小幅度高频率提插,实现了数据化控制,使神经针刺疗法的数据能够保留下来,得到最佳的提插针提插的频率以及提插的时间,方便操作,通过润滑机构可以使线圈与导磁芯柱之间的摩擦力小,因此可以有效的减少滑动摩擦产生的热量,减低了导磁芯柱和磁铁的磁衰减的程度,提高了磁性能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神经内科用神经针刺恢复仪,包括外壳、磁路机构,磁路机构包括驱动筒、导磁件、磁铁以及导磁板,导磁件包括底座及底座的中心位置设有圆柱形的导磁芯柱,导磁件上依次固定有磁铁和导磁板,导磁板的下端与外壳的上端固定连接,磁铁、导磁板与导磁件的导磁芯柱之间留有磁间隙,驱动筒的上端缠绕线圈,驱动筒缠绕线圈的部位容置于磁间隙内,驱动筒的内侧壁与导磁芯柱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润滑机构,驱动筒下端面向下延设有连接头,连接头上连接有提插针,外壳的底部中心设有供提插针通过的引导孔,驱动筒根据通过其线圈的电信号的大小和方向在磁间隙内做上下运动。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上述的润滑机构包括外环、内环、滚动体,外环嵌置在驱动筒内,内环套置在导磁芯柱上,滚动体设置在内环上且与外环的内侧壁滚动配合。上述的外环的顶端向内形成有一圈挡圈,挡圈与内环上端面间隙配合。上述的外环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滚动体适配的导轨,内环的周壁上设有固定槽,滚动体设置在固定槽内。上述的外壳的外周上设置有吸附机构,吸附机构包括输气管、与输气管连通的吸头、支撑环以及胶皮囊,输气管均匀分布在支撑环上,外壳的外侧壁与支撑环内侧壁滑动配合连接,输气管上端通过分管器与胶皮囊连通,吸头的端部设置有吸盘,吸盘上均匀分布有呈半球状的负压腔。上述的支撑环上设置有弹性片,弹性片向内倾斜与外壳的外侧壁抵触配合,弹性片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扳柄,扳柄垂直弹性片。上述的外壳的外侧壁竖沿配设有高度调节直齿条,高度调节直齿条与弹性片配合连接。上述的外壳的外侧壁上设有推动指柄。上述的导磁芯柱沿轴向设有换气通道。上述的外壳的下端面位于引导孔处向下延设有引导管,提插针位于引导管端口处可拆卸地设置有固定卡,固定卡由两条卡边组成,两条卡边的一端相连,两条卡边之间形成卡口,卡口为V型敞口。本专利技术的神经内科用神经针刺恢复仪,包括外壳、磁路机构,磁路机构包括驱动筒、导磁件、磁铁以及导磁板,导磁件包括底座及底座的中心位置设有圆柱形的导磁芯柱,导磁件上依次固定有磁铁和导磁板,导磁板的下端与外壳的上端固定连接,磁铁、导磁板与导磁件的导磁芯柱之间留有磁间隙,驱动筒的上端缠绕线圈,驱动筒缠绕线圈的部位容置于磁间隙内,驱动筒的内侧壁与导磁芯柱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润滑机构,驱动筒下端面向下延设有连接头,连接头上连接有提插针,外壳的底部中心设有供提插针通过的引导孔,驱动筒根据通过其线圈的电信号的大小和方向在磁间隙内做上下运动,结构更简单,通过控制电流来控制提插针的小幅度高频率提插,实现了数据化控制,使神经针刺疗法的数据能够保留下来,得到最佳的提插针提插的频率以及提插的时间,方便操作,通过润滑机构可以使线圈与导磁芯柱之间的摩擦力小,因此可以有效的减少滑动摩擦产生的热量,减低了导磁芯柱和磁铁的磁衰减的程度,提高了磁性能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剖视图;图3是图2中Ⅰ部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固定卡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图1至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的附图标记为:外壳1、高度调节直齿条11、推动指柄12、引导孔13、引导管14、换气通道15、磁路机构2、驱动筒21、导磁件22、磁铁23、导磁板24、底座25、导磁芯柱26、磁间隙27、线圈28、连接头29、润滑机构3、外环31、内环32、滚动体33、挡圈34、导轨35、固定槽36、提插针4、吸附机构5、输气管51、吸头52、支撑环53、胶皮囊54、负压腔55、弹性片56、扳柄57、固定卡6、卡边61、卡口62。如图1至图4所示:神经内科用神经针刺恢复仪,包括外壳1、磁路机构2,磁路机构2包括驱动筒21、导磁件22、磁铁23以及导磁板24,导磁件22包括底座25及底座25的中心位置设有圆柱形的导磁芯柱26,导磁件22上依次固定有磁铁23和导磁板24,磁铁23固定在底座25和导磁板24之间,导磁板24的下端与外壳1的上端通过螺纹或卡合固定连接,磁铁23、导磁板24与导磁件22的导磁芯柱26之间留有磁间隙27,驱动筒21的上端缠绕线圈28,导线从外壳1上的进线孔进入外壳1内与线圈28连接,导线另一端连接电流输入端,驱动筒21缠绕线圈28的部位容置于磁间隙27内,驱动筒21的内侧壁与导磁芯柱26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润滑机构3,润滑机构3减小驱动筒21的内侧壁与导磁芯柱26的外侧壁之间摩擦力,有效的减少滑动摩擦产生的热量,减低了导磁芯柱和磁铁的磁衰减的程度,提高了磁性能的稳定性,驱动筒21下端面向下延设有连接头29,连接头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神经内科用神经针刺恢复仪,其特征是:包括外壳(1)、磁路机构(2),所述磁路机构(2)包括驱动筒(21)、导磁件(22)、磁铁(23)以及导磁板(24),所述导磁件(22)包括底座(25)及底座(25)的中心位置设有圆柱形的导磁芯柱(26),所述导磁件(22)上依次固定有磁铁(23)和导磁板(24),所述导磁板(24)的下端与所述外壳(1)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磁铁(23)、导磁板(24)与导磁件(22)的导磁芯柱(26)之间留有磁间隙(27),所述驱动筒(21)的上端缠绕线圈(28),所述驱动筒(21)缠绕线圈(28)的部位容置于磁间隙(27)内,所述驱动筒(21)的内侧壁与导磁芯柱(26)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润滑机构(3),所述驱动筒(21)下端面向下延设有连接头(29),所述连接头(29)上连接有提插针(4),所述外壳(1)的底部中心设有供提插针(4)通过的引导孔(13),所述驱动筒(21)根据通过线圈(28)的电信号的大小和方向在磁间隙(27)内做上下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神经内科用神经针刺恢复仪,其特征是:包括外壳(1)、磁路机构(2),所述磁路机构(2)包括驱动筒(21)、导磁件(22)、磁铁(23)以及导磁板(24),所述导磁件(22)包括底座(25)及底座(25)的中心位置设有圆柱形的导磁芯柱(26),所述导磁件(22)上依次固定有磁铁(23)和导磁板(24),所述导磁板(24)的下端与所述外壳(1)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磁铁(23)、导磁板(24)与导磁件(22)的导磁芯柱(26)之间留有磁间隙(27),所述驱动筒(21)的上端缠绕线圈(28),所述驱动筒(21)缠绕线圈(28)的部位容置于磁间隙(27)内,所述驱动筒(21)的内侧壁与导磁芯柱(26)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润滑机构(3),所述驱动筒(21)下端面向下延设有连接头(29),所述连接头(29)上连接有提插针(4),所述外壳(1)的底部中心设有供提插针(4)通过的引导孔(13),所述驱动筒(21)根据通过线圈(28)的电信号的大小和方向在磁间隙(27)内做上下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内科用神经针刺恢复仪,其特征是:所述润滑机构(3)包括外环(31)、内环(32)、滚动体(33),所述外环(31)嵌置在驱动筒(21)内,所述内环(32)套置在导磁芯柱(26)上,所述滚动体(33)设置在内环(32)上且与外环(31)的内侧壁滚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神经内科用神经针刺恢复仪,其特征是:所述外环(31)的顶端向内形成有一圈挡圈(34),所述挡圈(34)与所述内环(32)上端面间隙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神经内科用神经针刺恢复仪,其特征是:所述外环(31)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滚动体(33)适配的导轨(35),所述内环(32)的周壁上设有固定槽(36),所述滚动体(33)设置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
申请(专利权)人:张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