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硬膜外麻醉置针的辅助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184475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7: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硬膜外麻醉置针的辅助方法,应用于硬膜外麻醉置针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置针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置针单元移动的导引运动单元,以及用于支承并控制所述导引运动单元的控制单元,置针单元与控制单元相互电连接;辅助方法包括:S1.获取目标区域的目标点位,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导引运动单元引导所述置针单元至目标点位;S2.驱动置针单元沿穿刺方向推进,控制单元接收所述置针单元反馈的电信号,并根据所述电信号判断是否触发停针信号,若是,则停止驱动置针单元;S3.对置针单元的穿刺结果进行评判,并输出判断结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监测手段多样化,对穿刺过程及穿刺结束后的判定都进行了科学、可靠的检测,大大降低了误判的可能性。

An auxiliary method for needle placement in epidural anesthesi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硬膜外麻醉置针的辅助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硬膜外麻醉置针的辅助方法。
技术介绍
硬膜外麻醉用于临床已有90余年,经过不断的实践和研究已逐步完善,成为目前临床麻醉中常用的方法。与全身麻醉相比,硬膜外麻醉引起的肺栓塞、深静脉血栓、肺炎、心肌梗死、伤口感染及呼吸抑制的发病率更低,对全身各器官影响小,经济性更好。然而,目前临床上硬膜外麻醉仍然采用盲探徒手操作,医生依靠主观感知来识别硬膜外空间,使穿刺针与导管的定位存在不确定性,导致麻醉可控性差,并发症频发,限制了该方法的临床应用。在现有技术中,“盲探徒手操作”技术指麻醉医生通过手指感受硬膜外阻力消失来识别到达硬膜外间隙的技术手段,基于主观判断,成功率主要依赖麻醉医生临床经验。实际临床中,由于缺乏统一的硬膜外麻醉效果评估标准,一直以来对于临床硬膜外麻醉失败率都有所低估。“盲探徒手操作”可能导致以下情况:硬膜外置针不正确、定位后需二次改变导管位置、局部麻醉药物剂量较大、穿刺点定位偏差、以及病人长时间保持不适体位等,以上情况都将不同程度上影响最终麻醉效果以及带给病人不适体验。此外,在“盲探徒手操作”技术下,即使经验丰富的麻醉医生也存在一定的失败率。尤其在老年患者,椎管狭窄、硬膜外间隙变窄、黄韧带钙化等,常使得硬膜外麻醉穿刺、置管操作十分困难。近几十年来,除了麻醉穿刺包的改良,针对与硬膜外麻醉技术操作层面并无大的改进和发展,“基于客观指征的理想的硬膜外间隙定位技术”至今未有良好解决方案,徒手操作所存在的缺陷成为了硬膜外麻醉的主要技术瓶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硬膜外麻醉置针的辅助方法,解决麻醉医生难以精准穿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硬膜外麻醉置针的辅助方法,应用于硬膜外麻醉置针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置针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置针单元移动的导引运动单元,以及用于支承并控制所述导引运动单元的控制单元,所述置针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相互电连接;所述辅助方法包括:S1.获取目标区域的目标点位,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导引运动单元引导所述置针单元至目标点位;S2.驱动所述置针单元沿穿刺方向推进,所述控制单元接收所述置针单元反馈的电信号,并根据所述电信号判断是否触发停针信号,若是,则停止驱动所述置针单元;S3.对所述置针单元的穿刺结果进行评判,并输出判断结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步骤S2中,所述电信号为阻力变化信号、进针位移信号、电生理监测信号、穿刺组织差异化信号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置针单元包括:用于与所述导引运动单元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承,与所述第一支承滑动连接的第二支承,与所述第二支承滑动连接的置针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承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支承移动的第一驱动;所述置针组件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在所述第二支承上设置有可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相抵靠的第一限位;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输出所述阻力变化信号,所述第一驱动用于输出所述进针位移信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置针组件还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二支承滑动连接的第三支承,用于与所述第三支承可拆卸连接的第四支承,以及安装在所述第四支承上的穿刺针;基于所述穿刺部分的穿刺位置获取所述电生理监测信号和所述穿刺组织差异化信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穿刺针包括穿刺部分和针芯部分;所述穿刺部分为中空的筒状体,所述针芯部分可拆卸的与所述穿刺部分同轴设置在所述穿刺部分的中空部;所述第四支承上设置有用于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穿刺部分相互电连接的电导体;所述穿刺部分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绝缘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步骤S2中,当所述电信号为阻力变化信号时,若所述阻力变化信号发生跳变,则触发所述停针信号,停止驱动所述置针单元。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步骤S2中,当所述电信号为进针位移信号时,根据所述第一驱动的进针位移信号获取实际进针位移,并将所述实际进针位移与预先规划的穿刺路径距离相比较,若所述实际进针位移超过所述预先规划的穿刺路径距离,则触发所述停针信号,停止驱动所述置针单元。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步骤S2中,当所述电信号为电生理监测信号时,直接触发所述停针信号,停止驱动所述置针单元。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步骤S2中,当所述电信号为穿刺组织差异化信号时,根据所述穿刺组织差异化信号中包含的当前组织导电率与预先建立的组织导电率数据库相匹配,根据匹配结果判断所述穿刺针是否到位,若是,则触发所述停针信号,停止驱动所述置针单元。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根据匹配结果判断所述穿刺针是否到位的步骤中,根据所述匹配结果对所述穿刺针的穿刺过程进行可视化仿真并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步骤S3中,对所述置针单元的穿刺结果进行评判的步骤中,采用声觉检测辅助判定方法和/或压腔检测辅助判定方法进行评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四支承靠近所述穿刺针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所述声觉检测辅助判定方法的声音检测模块。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采用所述声觉检测辅助判定方法进行评判的步骤中,将所述针芯部分从所述穿刺部分抽出,所述声音检测模块获取所述针芯部分与所述穿刺部分脱离时,空气被吸入所述穿刺部分时所产生的声音,所述声音检测模块将所述声音转换为电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单元进行评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采用所述压腔检测辅助判定方法进行评判的步骤中,采用注射泵与所述穿刺部分相连通,正反转所述注射泵进行评判;所述注射泵中设置有压腔传感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正反转所述注射泵进行评判的步骤中,包括:正传所述注射泵,采用所述压腔传感器采集压腔压力变化并传输至所述控制单元进行评判;反转所述注射泵,根据是否存在液体流出进行评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监测手段多样化,采用多传感器技术,对穿刺过程及穿刺结束后的判定都进行了科学、可靠的检测,大大降低了误判的可能性。另外,在穿刺过程中还加入了肌电生理监测,杜绝了由于穿刺失败而造成全脊麻等严重后果的案例的发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方案,本专利技术实现了实时穿刺过程的可视化。通过电信号检测传感器实时检测当前组织的导电率,并根据导电率数据库模拟仿真当前穿刺组织,即模拟仿真出穿刺针的实时穿刺位置,同时通过该装置的手术规划功能,计算穿刺针进入皮肤后的行进路径及距离,通过压力数据及步进脉冲数据,实时计算出穿刺针当前的穿刺位置,再融合仿真数据,精准计算出穿刺针刺入皮肤后的真实位置,并在系统UI界面中显示出来,实现精准的穿刺过程的可视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方案,精准控制穿刺深度,不依赖于麻醉师的临床经验。本专利技术的装置通过压力监测、肌电生理监测、穿刺组织差异化监测及步进控制技术对穿刺过程进行实时监测、控制,当穿刺针刺破黄韧带,到达硬膜外腔时,置针机构不会产生过冲,精准控制穿刺深度。附图说明图1示意性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辅助方法的步骤框图;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硬膜外麻醉置针的辅助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硬膜外麻醉置针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置针单元(1),用于驱动所述置针单元(1)移动的导引运动单元(2),以及用于支承并控制所述导引运动单元(2)的控制单元(3),所述置针单元(1)与所述控制单元(3)相互电连接;/n所述辅助方法包括:/nS1.获取目标区域的目标点位,所述控制单元(3)控制所述导引运动单元(2)引导所述置针单元(1)至目标点位;/nS2.驱动所述置针单元(1)沿穿刺方向推进,所述控制单元(3)接收所述置针单元(1)反馈的电信号,并根据所述电信号判断是否触发停针信号,若是,则停止驱动所述置针单元(1);/nS3.对所述置针单元(1)的穿刺结果进行评判,并输出判断结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硬膜外麻醉置针的辅助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硬膜外麻醉置针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置针单元(1),用于驱动所述置针单元(1)移动的导引运动单元(2),以及用于支承并控制所述导引运动单元(2)的控制单元(3),所述置针单元(1)与所述控制单元(3)相互电连接;
所述辅助方法包括:
S1.获取目标区域的目标点位,所述控制单元(3)控制所述导引运动单元(2)引导所述置针单元(1)至目标点位;
S2.驱动所述置针单元(1)沿穿刺方向推进,所述控制单元(3)接收所述置针单元(1)反馈的电信号,并根据所述电信号判断是否触发停针信号,若是,则停止驱动所述置针单元(1);
S3.对所述置针单元(1)的穿刺结果进行评判,并输出判断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电信号为阻力变化信号、进针位移信号、电生理监测信号、穿刺组织差异化信号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置针单元(1)包括:用于与所述导引运动单元(2)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承(11),与所述第一支承(11)滑动连接的第二支承(12),与所述第二支承(12)滑动连接的置针组件(13),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承(11)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支承(12)移动的第一驱动(14);
所述置针组件(13)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31),在所述第二支承(12)上设置有可与所述压力传感器(131)相抵靠的第一限位(121);
所述压力传感器(131)用于输出所述阻力变化信号,所述第一驱动(14)用于输出所述进针位移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辅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置针组件(13)还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二支承(12)滑动连接的第三支承(122),用于与所述第三支承(122)可拆卸连接的第四支承(123),以及安装在所述第四支承(123)上的穿刺针(124);
基于所述穿刺部分(1341)的穿刺位置获取所述电生理监测信号和所述穿刺组织差异化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辅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124)包括穿刺部分(1341)和针芯部分(1242);
所述穿刺部分(1341)为中空的筒状体,所述针芯部分(1242)可拆卸的与所述穿刺部分(1341)同轴设置在所述穿刺部分(1341)的中空部;
所述第四支承(123)上设置有用于所述控制单元(3)与所述穿刺部分(1341)相互电连接的电导体;
所述穿刺部分(134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绝缘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辅助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当所述电信号为阻力变化信号时,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滨陈祥明李伟栩陈馨兰童睿陈汉清林必贵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