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刁克勋专利>正文

一种茶叶加工装置及茶叶加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8353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7: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更具体的说是一种茶叶加工装置及茶叶加工方法。包括风机、植物补光灯、透气笼、透气面、电机Ⅱ、伸缩杆座、伸缩杆和挡盖,加工方法包括步骤1的晒青、步骤2的摊凉和步骤3的摇青。该装置便于关闭或打开导料口,在打开时便于结合风机和植物补光灯进行上升透气笼后的进风、进光,或进行抖落式的排放茶叶的同时利用吸尘设备除杂,或下降透气笼后进行加入茶叶或关闭所述导料口进相向摇青。

A tea processing device and tea process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加工装置及茶叶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更具体的说是一种茶叶加工装置及茶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例如公开号为CN206275080U一种茶叶加工敞开和密闭一体化杀青装置,包括敞开式杀青机构,通过敞开式加热箱体进行加热,使茶叶内的水分快速蒸发,通过第二加热机构再次进行高温加热,此时其水分含量下降,且杀青更加彻底;但该装置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茶叶加工装置,可以进行晒青、摊凉或摇青等对茶叶的加工作业。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茶叶加工装置,包括风机、植物补光灯、透气笼、透气面、电机Ⅱ、伸缩杆座、伸缩杆和挡盖,所述透气笼的下端为平面,透气笼的上端设有导料口,透气笼后端的中心固接有电机Ⅱ的输出轴,伸缩杆座与伸缩杆的固定端固接,伸缩杆的活动端与挡盖固接,挡盖滑动连接在透气笼的上侧,挡盖通过伸缩杆的驱动对所述导料口进行遮挡与开放,风机设置在透气笼的左侧,植物补光灯设置在透气笼的上侧,通过改变所述导料口的朝向可改变对透气笼内部茶叶的加工模式。该茶叶加工装置还包括纵向位移台和载座,所述纵向位移台上端中部的前后两端均固接一个载座,透气笼的前端固接有轴,透气笼通过所述的轴和电机Ⅱ的输出轴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载座上进行转动改变所述导料口的朝向,电机Ⅱ与对应位置上的载座固接。该茶叶加工装置还包括基台、双向螺纹杆、圆钢Ⅰ、带轮、电机Ⅰ、主杆、连接杆、双向连座Ⅰ、直槽口、圆钢Ⅱ、竖梁、双向连座Ⅱ、主轴、竖梁和双向连座Ⅱ,所述基台的前后两侧设有螺纹杆,每个螺纹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一个带座轴承内且每个所述的带座轴承均与基台固接,两个双向螺纹杆的外侧均设有圆钢Ⅰ,每个圆钢Ⅰ的两端均与对应位置的所述带座轴承固接,两个圆钢Ⅰ的右端均固接有带轮,两个带轮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电机Ⅰ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螺纹杆的左端固接,电机Ⅰ固接在基台或对应位置上所述的带座轴承上,主杆设置有两个,两个主杆的上端分别与连接杆的两端转动连接,两个主杆下端的内端与两个双向连座Ⅰ的外端铰接连接,由主杆、连接杆和双向连座Ⅰ构成的机构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的机构交叉设置,每个主杆的中部均转动连接在主轴上,每个双向连座Ⅰ均与对应位置的双向螺纹杆螺纹连接且与对应位置的圆钢Ⅰ滑动连接,纵向位移台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直槽口,两个连接杆分别插滑配合在两个直槽口内,纵向位移台前后两个端面分别与位于内侧的两个主杆的内端面接触,竖梁设置有两个,两个竖梁的下端均固接一个双向连座Ⅱ,纵向位移台左侧的前后两侧均固接一个圆钢Ⅱ,两个双向连座Ⅱ的外端分别与位于外侧的两个主杆连接的连接杆的两端转动连接,两个双向连座Ⅱ的内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圆钢Ⅱ上,风机固接在两个竖梁的左端,植物补光灯固接在两个竖梁上端的右侧,通过纵向位移台带动透气笼上升后使所述导料口朝向风机时加工模式为对茶叶进行烘干、使所述导料口朝向植物补光灯时加工模式为晒青。该茶叶加工装置还包括插接杆、弹簧和倾导板,所述纵向位移台上端右侧的前后两端分别固接一个插接杆,两个插接杆上套有弹簧,倾导板的前后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插接杆上,倾导板的下端设有激振器。该茶叶加工装置还包括收纳铲箱和下倾板,所述收纳铲箱固接在基台上,收纳铲箱位于倾导板右端的正下方,下倾板固接在纵向位移台的右端。该茶叶加工装置还包括吸尘设备,所述吸尘设备设置在收纳铲箱的右侧,收纳铲箱的右侧无壁。所述导料口朝下时加工模式为排放茶叶的同时进行除杂。该茶叶加工装置还包括补光镜,所述补光镜设置在透气笼内端的非底面处。所述透气笼上端的右侧为斜面,补光镜固接在斜面的内端。采用上述茶叶加工装置加工茶叶的加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调节纵向位移台至最低位置,使透气笼的导料口朝上后向透气笼内加入茶叶,使透气笼上升后利用植物补光灯对茶叶进行晒青;步骤2:晒青完毕后利用风机对茶叶进行降温;步骤3:遮挡所述导料口使透气笼下降后进行转动对茶叶进行摇青;步骤4:摇青后升高透气笼,打开所述导料口后朝向风机,利用风机对茶叶进行摊置;步骤5:摊置完毕后使所述导料口按顺时针转动朝下后排放茶叶利用吸尘设备进行除尘。本专利技术一种茶叶加工装置的有益效果为:便于关闭或打开所述导料口,在打开时便于结合风机和植物补光灯进行上升透气笼后的进风、进光,或进行抖落式的排放茶叶的同时利用吸尘设备除杂,或下降透气笼后进行加入茶叶或关闭所述导料口进相向摇青。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茶叶加工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三;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四;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五;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六;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七;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八。20图中:基台1;双向螺纹杆101;圆钢Ⅰ102;带轮103;电机Ⅰ104;收纳铲箱105;吸尘设备106;主杆2;连接杆201;双向连座Ⅰ202;纵向位移台3;直槽口301;载座302;圆钢Ⅱ303;插接杆304;弹簧305;下倾板306;倾导板4;竖梁5;双向连座Ⅱ501;风机502;植物补光灯503;透气笼6;透气面601;电机Ⅱ602;伸缩杆座603;伸缩杆604;挡盖605;斜面606;补光镜60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9所示,一种茶叶加工装置,包括风机502、植物补光灯503、透气笼6、透气面601、电机Ⅱ602、伸缩杆座603、伸缩杆604和挡盖605,所述透气笼6的下端为平面,透气笼6的上端设有导料口,透气笼6后端的中心固接有电机Ⅱ602的输出轴,伸缩杆座603与伸缩杆604的固定端固接,伸缩杆604的活动端与挡盖605固接,挡盖605滑动连接在透气笼6的上侧,挡盖605通过伸缩杆604的驱动对所述导料口进行遮挡与开放,风机502设置在透气笼6的左侧,植物补光灯503设置在透气笼6的上侧,通过改变所述导料口的朝向可改变对透气笼6内部茶叶的加工模式。伸缩杆604可采用电动伸缩杆,透气笼6可以采用竹子编制的竹笼,也可以采用不锈钢材质,透气笼6的底面为平面便于进行晒青或摊凉茶叶,启动伸缩杆604,伸缩杆604可以带动挡盖605进行左右运动从而便于关闭或打开所述导料口,打开时进行进风、进光、加入茶叶或排放茶叶,关闭时摇青。进行风机502优选的采用可以产生热风的设备,可采购现有的产品,例如电阻式的热风设备,可对吹出的风进行加热或不加热,透气面601为设有孔的一面。具体实施方式二:如图1-9所示,该茶叶加工装置还包括纵向位移台3和载座302,所述纵向位移台3上端中部的前后两端均固接一个载座302,透气笼6的前端固接有轴,透气笼6通过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叶加工装置,包括风机(502)、植物补光灯(503)、透气笼(6)、透气面(601)、电机Ⅱ(602)、伸缩杆座(603)、伸缩杆(604)和挡盖(605),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笼(6)的下端为平面,透气笼(6)的上端设有导料口,透气笼(6)后端的中心固接有电机Ⅱ(602)的输出轴,伸缩杆座(603)与伸缩杆(604)的固定端固接,伸缩杆(604)的活动端与挡盖(605)固接,挡盖(605)滑动连接在透气笼(6)的上侧,挡盖(605)通过伸缩杆(604)的驱动对所述导料口进行遮挡与开放,风机(502)设置在透气笼(6)的左侧,植物补光灯(503)设置在透气笼(6)的上侧,通过改变所述导料口的朝向可改变对透气笼(6)内部茶叶的加工模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加工装置,包括风机(502)、植物补光灯(503)、透气笼(6)、透气面(601)、电机Ⅱ(602)、伸缩杆座(603)、伸缩杆(604)和挡盖(605),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笼(6)的下端为平面,透气笼(6)的上端设有导料口,透气笼(6)后端的中心固接有电机Ⅱ(602)的输出轴,伸缩杆座(603)与伸缩杆(604)的固定端固接,伸缩杆(604)的活动端与挡盖(605)固接,挡盖(605)滑动连接在透气笼(6)的上侧,挡盖(605)通过伸缩杆(604)的驱动对所述导料口进行遮挡与开放,风机(502)设置在透气笼(6)的左侧,植物补光灯(503)设置在透气笼(6)的上侧,通过改变所述导料口的朝向可改变对透气笼(6)内部茶叶的加工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茶叶加工装置还包括纵向位移台(3)和载座(302),所述纵向位移台(3)上端中部的前后两端均固接一个载座(302),透气笼(6)的前端固接有轴,透气笼(6)通过所述的轴和电机Ⅱ(602)的输出轴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载座(302)上进行转动改变所述导料口的朝向,电机Ⅱ(602)与对应位置上的载座(302)固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叶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茶叶加工装置还包括基台(1)、双向螺纹杆(101)、圆钢Ⅰ(102)、带轮(103)、电机Ⅰ(104)、主杆(2)、连接杆(201)、双向连座Ⅰ(202)、直槽口(301)、圆钢Ⅱ(303)、竖梁(5)、双向连座Ⅱ(501)、主轴(7)、竖梁(5)和双向连座Ⅱ(501),所述基台(1)的前后两侧设有螺纹杆(101),每个螺纹杆(101)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一个带座轴承内且每个所述的带座轴承均与基台(1)固接,两个双向螺纹杆(101)的外侧均设有圆钢Ⅰ(102),每个圆钢Ⅰ(102)的两端均与对应位置的所述带座轴承固接,两个圆钢Ⅰ(102)的右端均固接有带轮(103),两个带轮(103)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电机Ⅰ(104)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螺纹杆(101)的左端固接,电机Ⅰ(104)固接在基台(1)或对应位置上所述的带座轴承上,主杆(2)设置有两个,两个主杆(2)的上端分别与连接杆(201)的两端转动连接,两个主杆(2)下端的内端与两个双向连座Ⅰ(202)的外端铰接连接,由主杆(2)、连接杆(201)和双向连座Ⅰ(202)构成的机构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的机构交叉设置,每个主杆(2)的中部均转动连接在主轴(7)上,每个双向连座Ⅰ(202)均与对应位置的双向螺纹杆(101)螺纹连接且与对应位置的圆钢Ⅰ(102)滑动连接,纵向位移台(3)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直槽口(301),两个连接杆(201)分别插滑配合在两个直槽口(301)内,纵向位移台(3)前后两个端面分别与位于内侧的两个主杆(2)的内端面接触,竖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刁克勋
申请(专利权)人:刁克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