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制板铣内槽的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8280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印制板铣内槽的加工装置,包括座台、立架、承载台、主台体和控制面板,所述座台顶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主台体,且主台体的内部设有旋转结构,并且主台体的上方设有承载台,所述承载台顶端的两侧皆设有固定结构,且承载台的上方设有立架,立架的底端与座台的顶端固定连接,并且立架顶部的一侧设有气缸,所述气缸的底端设有连动架,且连动架顶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电机,并且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安装有转轴,转轴的底端延伸至连动架的下方,转轴的底端通过安置座安装有铣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避免了加工装置使用时印制板出现偏移的现象,提高了加工装置使用时的便捷性,而且降低了加工装置使用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A processing device for milling inner groove of PC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印制板铣内槽的加工装置
本技术涉及铣槽加工装置
,具体为一种印制板铣内槽的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各类电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器械,而印制板为各种器械中的电路连接元件,在对其生产加工过程中,需对其内槽进行铣削,因此需使用到相应的铣槽加工装置。目前市面上的加工装置多种多样,但功能性较为单一,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已逐渐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1)传统的此类加工装置不便于对印制板进行固定,导致其加工时易出现偏移的现象,时常困扰着人们;(2)传统的此类加工装置不便于调节承载台的角度,需由工作人员手动调节印制板的角度并重新进行夹持,十分不便;(3)传统的此类加工装置难以吸除空气中的粉尘,易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还需加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制板铣内槽的加工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加工装置不便于对印制板进行固定、不便于调节承载台的角度以及难以吸除空气中粉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印制板铣内槽的加工装置,包括座台、立架、承载台、主台体和控制面板,所述座台顶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主台体,且主台体的内部设有旋转结构,并且主台体的上方设有承载台,所述承载台顶端的两侧皆设有固定结构,且承载台的上方设有立架,立架的底端与座台的顶端固定连接,并且立架顶部的一侧设有气缸,所述气缸的底端设有连动架,且连动架顶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电机,并且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安装有转轴,转轴的底端延伸至连动架的下方,转轴的底端通过安置座安装有铣刀,所述气缸一侧的立架顶部设有箱体,且箱体内部的一侧设有蓄尘室,并且蓄尘室一侧的箱体内部设有动力腔体,所述主台体表面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内部单片机的输出端分别与气缸以及电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结构的内部依次设有定位板、连动板、螺纹柱以及软质垫条,所述承载台顶端的两侧皆固定有定位板,且定位板一侧的外壁上设有连动板。优选的,所述连动板的下方设有软质垫条,且连动板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柱,螺纹柱的底端延伸至连动板的外部并与软质垫条的顶端相铰接。优选的,所述箱体底端的一侧设有吸收罩,动力腔体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抽风机,抽风机的一端通过导管延伸至蓄尘室的内部,抽风机的另一端通过导管与吸收罩的顶端相连通。优选的,所述旋转结构的内部依次设有螺旋辊、立柱、旋柄以及齿盘,所述主台体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螺旋辊,螺旋辊的一端与主台体的内壁相铰接,主台体的一侧设有旋柄,旋柄的一端延伸至主台体的内部并与螺旋辊的一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螺旋辊一侧的主台体内部铰接有齿盘,且齿盘顶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立柱,立柱的顶端延伸至主台体的外部并与承载台的底端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印制板铣内槽的加工装置不仅避免了加工装置使用时印制板出现偏移的现象,提高了加工装置使用时的便捷性,而且降低了加工装置使用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1)通过设置有定位板、连动板、螺纹柱以及软质垫条,通过定位板将连动板设置于承载台的上方,再通过旋转螺纹柱,使其在连动板的内部旋转并带动软质垫条下降,以便于对承载台顶部的印制板进行固定,从而避免了加工装置使用时印制板出现偏移的现象;(2)通过设置有螺旋辊、立柱、旋柄以及齿盘,通过旋转旋柄,使其带动螺旋辊同步转动,因齿盘与螺旋辊相互啮合,使齿盘缓慢转动,并由立柱带动承载台缓慢旋转,以便于调节承载台的角度,从而提高了加工装置使用时的便捷性;(3)通过设置有吸收罩、抽风机以及蓄尘室,通过操作控制面板打开抽风机,使其由吸收罩将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吸入至蓄尘室的内部,以便于对空气中的粉尘进行吸除,从而降低了加工装置使用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固定结构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旋转结构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齿盘俯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系统框架结构示意图。图中:1、座台;2、立架;3、固定结构;301、定位板;302、连动板;303、螺纹柱;304、软质垫条;4、蓄尘室;5、箱体;6、动力腔体;7、抽风机;8、气缸;9、连动架;10、电机;11、转轴;12、承载台;13、主台体;14、铣刀;15、吸收罩;16、控制面板;17、旋转结构;1701、螺旋辊;1702、立柱;1703、旋柄;1704、齿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印制板铣内槽的加工装置,包括座台1、立架2、承载台12、主台体13和控制面板16,座台1顶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主台体13,且主台体13的内部设有旋转结构17,旋转结构17的内部依次设有螺旋辊1701、立柱1702、旋柄1703以及齿盘1704,主台体13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螺旋辊1701,螺旋辊1701的一端与主台体13的内壁相铰接,主台体13的一侧设有旋柄1703,旋柄1703的一端延伸至主台体13的内部并与螺旋辊1701的一端固定连接,螺旋辊1701一侧的主台体13内部铰接有齿盘1704,且齿盘1704顶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立柱1702,立柱1702的顶端延伸至主台体13的外部并与承载台12的底端固定连接;通过旋转旋柄1703,使其带动螺旋辊1701同步转动,因齿盘1704与螺旋辊1701相互啮合,使齿盘1704缓慢转动,并由立柱1702带动承载台12缓慢旋转,以便于调节承载台12的角度;并且主台体13的上方设有承载台12,承载台12顶端的两侧皆设有固定结构3,固定结构3的内部依次设有定位板301、连动板302、螺纹柱303以及软质垫条304,承载台12顶端的两侧皆固定有定位板301,且定位板301一侧的外壁上设有连动板302,连动板302的下方设有软质垫条304,且连动板302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柱303,螺纹柱303的底端延伸至连动板302的外部并与软质垫条304的顶端相铰接;通过定位板301将连动板302设置于承载台12的上方,再通过旋转螺纹柱303,使其在连动板302的内部旋转并带动软质垫条304下降,以便于对承载台12顶部的印制板进行固定,避免承载台12顶部的印制板出现偏移的现象;且承载台12的上方设有立架2,立架2的底端与座台1的顶端固定连接,并且立架2顶部的一侧设有气缸8,该气缸8的型号可为FEST-01,气缸8的底端设有连动架9,且连动架9顶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电机10,该电机10的型号可为Y112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印制板铣内槽的加工装置,包括座台(1)、立架(2)、承载台(12)、主台体(13)和控制面板(16),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台(1)顶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主台体(13),且主台体(13)的内部设有旋转结构(17),并且主台体(13)的上方设有承载台(12),所述承载台(12)顶端的两侧皆设有固定结构(3),且承载台(12)的上方设有立架(2),立架(2)的底端与座台(1)的顶端固定连接,并且立架(2)顶部的一侧设有气缸(8),所述气缸(8)的底端设有连动架(9),且连动架(9)顶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电机(10),并且电机(10)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安装有转轴(11),转轴(11)的底端延伸至连动架(9)的下方,转轴(11)的底端通过安置座安装有铣刀(14),所述气缸(8)一侧的立架(2)顶部设有箱体(5),且箱体(5)内部的一侧设有蓄尘室(4),并且蓄尘室(4)一侧的箱体(5)内部设有动力腔体(6),所述主台体(13)表面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控制面板(16),控制面板(16)内部单片机的输出端分别与气缸(8)以及电机(1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制板铣内槽的加工装置,包括座台(1)、立架(2)、承载台(12)、主台体(13)和控制面板(16),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台(1)顶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主台体(13),且主台体(13)的内部设有旋转结构(17),并且主台体(13)的上方设有承载台(12),所述承载台(12)顶端的两侧皆设有固定结构(3),且承载台(12)的上方设有立架(2),立架(2)的底端与座台(1)的顶端固定连接,并且立架(2)顶部的一侧设有气缸(8),所述气缸(8)的底端设有连动架(9),且连动架(9)顶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电机(10),并且电机(10)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安装有转轴(11),转轴(11)的底端延伸至连动架(9)的下方,转轴(11)的底端通过安置座安装有铣刀(14),所述气缸(8)一侧的立架(2)顶部设有箱体(5),且箱体(5)内部的一侧设有蓄尘室(4),并且蓄尘室(4)一侧的箱体(5)内部设有动力腔体(6),所述主台体(13)表面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控制面板(16),控制面板(16)内部单片机的输出端分别与气缸(8)以及电机(1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制板铣内槽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3)的内部依次设有定位板(301)、连动板(302)、螺纹柱(303)以及软质垫条(304),所述承载台(12)顶端的两侧皆固定有定位板(301),且定位板(301)一侧的外壁上设有连动板(30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油飞陈亚娟李向林伍国福艾阳斌刘静孟凡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