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力联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82242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磁力联轴器,属于联轴器技术领域,包括:第一转动体,用于与从动端连接,具有第一永磁体;第二转动体,用于与主动端连接,具有与所述第一永磁体气隙耦合的第二永磁体;制动盘,紧固连接在所述第一转动体上;隔热衬套,隔离连接在所述制动盘与所述第一转动体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磁力联轴器,当通过摩擦制动实现对第一转动体进行制动时,产生大量的热,通过隔离设置在所述制动盘和第一转动体之间的隔离衬套,大大减少了制动盘和第一转动体的接触面积,减少了热传导的面积,减少热量从制动盘向第一转动体传递,减少了第一转动件上的第一永磁体的温度的升高,减少了第一永磁体退磁的可能性。

Magnetic coup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磁力联轴器
本技术涉及联轴器
,具体涉及一种磁力联轴器。
技术介绍
联轴器是用来联接不同机构中的两根轴(主动端和从动端)使之共同旋转以传递扭矩的机械零件。其中,磁力联轴器是较特殊的一种,属于非接触式联轴器,它一般由内外两个磁体组成,内磁体与被传动件相连,外磁体与动力件相连。磁力联轴器在工作中,主动端与从动端之间不通过直接接触便能进行力与力矩的传递。目前,机械行业所用的磁力联轴器,主要为同步永磁传动和异步永磁传动两类,无论哪一类产品都离不开永磁体。永磁体受温度变化的变化,其磁性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具体表现为,随着温度的升高,永磁体的磁性能会产生衰退,当超过一定温度后将直接导致永磁体退磁。然而,在工业生产系统中,采用磁力联轴器连接的机械设备(如皮带机),在电机停机或换向时,需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制动,在制动过程中,由于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此热量如果直接传递至永磁体,将会有导致永磁体退磁失效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磁力联轴器,容易受到机械设备在制动过程中产生的高温的影响,存在着容易导致永磁体退磁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可隔离机械设备在制动时产生的高温,以避免永磁体退磁的磁力联轴器。本技术提供一种磁力联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动体,用于与从动端连接,具有第一永磁体;第二转动体,用于与主动端连接,具有与所述第一永磁体气隙耦合的第二永磁体;制动盘,紧固连接在所述第一转动体上;隔热衬套,隔离连接在所述制动盘与所述第一转动体之间。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制动盘和所述第一转动体上具有相互配合的多个连接孔,所述制动盘连接孔中嵌入隔热衬套,和所述第一转动体通过,紧固件进行紧固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隔热衬套包括:空心套筒和空心凸台。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隔热衬套的空心套筒的外壁与所述制动盘的连接孔采用过盈或过渡配合。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隔热衬套的空心凸台布置于所述制动盘和所述第一转动体之间,并通过紧固件连接压紧。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制动盘以及所述第一转动体上的连接孔具有沿回转中心均匀分布的多个。作为优选方案,多个所述连接孔均匀设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转动体和所述第二转动体的用于固定永磁体的相对面为平面。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转动体和所述第二转动体的用于固定永磁体的相对面为弧形面。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隔热衬套为金属材料或陶瓷材料。作为优选方案,第一转动体上的第一永磁体与第二转动体上的第二永磁体磁路选取N极和S极交替排列或海尔贝克阵列。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磁力联轴器,包括:第一转动体、第二转动体、制动盘和隔热衬套,当通过摩擦制动实现对第一转动体进行制动时,产生大量的热量,通过隔离设置在所述制动盘和第一转动体之间的隔离衬套,大大减少了制动盘和第一转动体的接触面积,减少了热传导的面积,阻止热量从制动盘向第一转动体传递,减少了第一转动件上的第一永磁体的温度的升高,减少了第一永磁体退磁的可能性。2.本技术提供的磁力联轴器,制动盘和第一转动体通过连接孔与紧固件的配合进行紧固连接,结构简单、紧凑。3.本技术提供的磁力联轴器,隔热衬套包括:空心凸台,位于所述制动盘的侧壁与第一转动体之间,并通过紧固件连接压紧,减少了制动盘的侧壁和第一转动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了热传导的面积,从而减少了单位时间热传导的量。4.本技术提供的磁力联轴器,隔热衬套还包括:空心套筒,同时空心套筒的外壁与制动盘的连接孔过盈、过渡配合或间隙配合,保证了隔热衬套与制动盘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分别加工制动盘和隔热衬套两个零件,再将两者装配成为一个整体,避免制动盘采用铸造工艺时后期再对隔热衬套的空心套筒的机加工,因此,大大降低了成本和节约了时间。5.本技术提供的磁力联轴器,制动盘及第一转动体的连接孔具有沿中心对称的均匀设置的多个,连接结构固定,可以用于需要频繁制动场合。6.本技术提供的磁力联轴器,第一转动体和第二转动体的用于固定永磁体的相对面为平面或者弧形面,适用范围广泛。7.本技术提供的磁力联轴器,所述隔热衬套为金属材料或隔热性能好的陶瓷材料,隔热性能好。综上所述,该带有制动盘型磁力联轴器,结构简单、紧凑、隔热效果好,可以用于频繁制动场合,无需采用另外冷却措施对永磁体降温,不会引起永磁体退磁。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主视剖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主视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转动体;2、第二转动体;3、第一永磁体;4、第二永磁体;5、制动盘;6、空心凸台;7、空心套筒;8、紧固件;9、环形凸缘;10、联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的磁力联轴器,如图1所示,该磁力联轴器为盘式结构,即第一转动体1和所述第二转动体2的用于固定永磁体的相对面为平面;该磁力联轴器包括:与从动端连接的第一转动体1和与主动端连接的第二转动体2,第一转动体1具有第一永磁体3,第二永磁体4上具有与所述第一永磁体3气隙耦合的第二永磁体4。第一永磁体3优先采用钕铁硼等高性能永磁材料,第二永磁体4优先采用钕铁硼等高性能永磁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磁力联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转动体(1),用于与从动端连接,具有第一永磁体(3);/n第二转动体(2),用于与主动端连接,具有与所述第一永磁体(3)气隙耦合的第二永磁体(4);/n制动盘(5),紧固连接在所述第一转动体(1)上;/n隔热衬套,隔离连接在所述制动盘(5)与所述第一转动体(1)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磁力联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转动体(1),用于与从动端连接,具有第一永磁体(3);
第二转动体(2),用于与主动端连接,具有与所述第一永磁体(3)气隙耦合的第二永磁体(4);
制动盘(5),紧固连接在所述第一转动体(1)上;
隔热衬套,隔离连接在所述制动盘(5)与所述第一转动体(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力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盘(5)和所述第一转动体(1)上具有相互配合的多个连接孔,所述制动盘(5)连接孔中嵌入隔热衬套,和所述第一转动体(1)通过紧固件(8)进行紧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力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衬套包括:空心套筒(7)和空心凸台(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力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衬套的空心套筒(7)的外壁与所述制动盘(5)的连接孔采用过盈或过渡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力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衬套的空心凸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红刚朱红玲徐俊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磁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