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同轴薄膜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8126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7:04
为了显著提高同轴薄膜电容器沿面闪络性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型同轴薄膜电容器,通过在现有同轴薄膜电容器的金属环和内芯上粘接有机玻璃环作为支撑结构,延长了聚合物薄膜介质相对金属环的伸出长度,显著降低了聚合物薄膜介质边缘的表面电场,提高了电容器的沿面闪络电压。

An improved coaxial film capaci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同轴薄膜电容器
本技术属于脉冲功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磁脉冲模拟装置中的同轴薄膜电容器。
技术介绍
电磁脉冲模拟装置是强电磁脉冲试验不可或缺的设备,用于按照试验所要求的电磁脉冲标准,为试验对象提供特定的电磁脉冲试验环境。电磁脉冲模拟装置按照特定的用途来设计,在其辐射空间中产生电场的幅度、均匀性和极化方向等均必须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MV(兆伏)级电磁脉冲模拟装置常采用两级脉冲压缩的技术方案,其中作为第二级抖化回路储能器件的峰化电容器是影响整个电磁脉冲模拟装置性能的关键器件之一。峰化电容器主要包括平板型和同轴型两类,其中同轴薄膜电容器因其结构电感小,常用于快前沿电磁脉冲模拟装置。同轴薄膜电容器采用基于金属电极和聚合物薄膜介质的层叠结构,薄膜介质材料具有优越的体绝缘性能,电极和介质由内向外依次层叠,薄膜介质伸出金属电极边缘一定距离以提高耐受沿面电压的能力。随着电磁脉冲试验对象从单器件试验逐步向全系统试验发展,要求电磁脉冲模拟装置提供空间足够大,且满足辐射场幅值和均匀性要求的试验环境。电磁脉冲模拟装置的输出电压指标将需要在现有水平上进一步提高,这对峰化电容器的绝缘性能,特别是沿面闪络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显著提高同轴薄膜电容器沿面闪络性能,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型同轴薄膜电容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型同轴薄膜电容器,包括内芯、N个金属环、N+1个聚合物薄膜介质;单个金属环上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开口,且金属环的两端部边缘倒有圆角,圆角半径等于金属环的厚度;其特殊之处在于:单个金属环的外侧壁中部开设有多个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缠绕有聚酰亚胺薄膜;还包括2N个第一有机玻璃环和两个第二有机玻璃环;每两个第一有机玻璃环对应一个所述金属环;每个第一有机玻璃环的厚度、内径均与其所对应金属环的厚度、内径相等;每个第一有机玻璃环上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开口,且该开口的位置、宽度与其所对应的金属环上开口的位置、宽度一致;每个第一有机玻璃环的其中一端加工有与其所对应金属环的端部圆角相适配的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内注有粘接剂;每两个第一有机玻璃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凹槽内的粘接剂粘接在所对应金属环的两端,构成一个复合材料开口环;两个第二有机玻璃环的的厚度均与第一有机玻璃环的厚度相等,外径与所述内芯的外径相等;每个第二有机玻璃环的其中一端加工有与所述内芯内侧端部圆角相适配的第二凹槽,该第二凹槽内注有粘接剂;两个第二有机玻璃环分别通过所述第二凹槽内的粘接剂粘接在所述内芯的两端;所述N+1个聚合物薄膜介质与所述复合材料开口环由内向外交替层叠设置,各复合材料开口环与聚合物薄膜介质紧密贴合,且聚合物薄膜介质两侧边缘伸出复合材料开口环边缘一定距离。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有机玻璃环和第二有机玻璃环的高度根据以下原则确定:一是使得缠绕在所述复合材料开口环和内芯上的聚合物薄膜介质不影响其他部件的安装;二是有机玻璃环的最大高度应小于等于电容器的体击穿电压与沿面闪络电压相当时,所述聚合物薄膜介质所需的支撑高度。进一步地,每个第一有机玻璃环的第一凹槽的曲率半径比其所对应金属环的端部圆角的半径大0.2-0.4mm。进一步地,在所述环形凹槽中卷绕有多层聚酰亚胺薄膜,聚酰亚胺薄膜的宽度与环形凹槽同宽,总厚度等于环形凹槽的深度。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凹槽的数量、深度、宽度由电容器卷绕过程中所述金属环所需要的箍紧力确定。进一步地,单个所述聚合物薄膜介质由多层聚合物薄膜卷绕在所述内芯和/或金属环外而成。进一步地,所述聚合物薄膜为双面粗化聚丙烯薄膜。进一步地,第一有机玻璃环和/或第二有机玻璃环由绝缘性能良好的聚合物环替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在金属环和内芯上粘接有机玻璃环作为支撑结构,大大延长了聚合物薄膜介质相对金属环的伸出长度,显著降低了聚合物薄膜介质边缘的表面电场,提高了电容器的沿面闪络电压。2.本技术中金属环和有机玻璃环粘结时采用图3所示方法,可以降低粘结剂中残留的气泡,并保持内外表面的光滑。3.本技术中的粘结剂采用对金属和有机玻璃粘结效果良好的JULY6808软胶,一方面可以保证粘接强度,另一方面确保了固化后的粘结剂可以发生一定的变形,在金属环和有机玻璃环组成的复合材料开口环安装过程中粘结剂有一定的弹性,不会发生碎裂。4.本技术将由金属环和有机玻璃环组成的开口环安装过程中用于缠绕聚酰亚胺薄膜以箍紧金属环的气隙从金属环两侧调整为设置于金属环中间部位的多个环形凹槽,有利于增大金属环端部圆角和有机玻璃环的粘接面积,同时避免了粘接有机玻璃环之后金属环末端气隙的存在。5.本技术中金属环和有机玻璃环开口位置和大小一致,金属环外表面环形凹槽与金属环的开口连通,金属环的开口与外界连通,确保电容器内部气隙可以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同轴薄膜电容器轴向剖面示意图(以三层介质的电容器为例)。图2是本专利技术改进型同轴薄膜电容器轴向剖面示意图(以三层介质的电容器为例)。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金属开口环与第一有机玻璃环的粘接方法,a为凹槽加工;b为注入粘接剂;c为按压、固化;d为锉削、抛光。图4是本专利技术改进后的金属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内芯,2-聚合物薄膜介质,3-金属环,4-箍紧环,5-气隙,6-第一有机玻璃环,7-第二有机玻璃环,8-环形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现有三层介质的同轴薄膜电容器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内芯1、聚合物薄膜介质2、金属环3(轻量化考虑,一般为铝质)和箍紧环4。内芯1位于电容器壳体的中心,单个聚合物薄膜介质2由多层聚合物薄膜(一般为双面粗化聚丙烯薄膜)卷绕在内芯1和/或金属环3外而成。为便于安装,金属环3为开口环,开口沿金属环3的轴向延伸,且金属环3的两端边缘倒角,倒角半径等于金属环3的厚度;金属环3外侧壁的两个端部处各设置有气隙5,金属环3的侧壁上,且在气隙5处缠绕有聚酰亚胺薄膜,以实现卷绕过程中金属环3的箍紧。三层聚合物薄膜介质2与两个金属环3由内向外依次交替层叠,各层金属环3和聚合物薄膜介质2紧密贴合,待聚合物薄膜介质2绕制完成后,由箍紧环4箍紧,以防止运输或者安装过程中的各层金属环3与聚合物薄膜介质2之间的滑脱。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改进型同轴薄膜电容器是在上述同轴薄膜电容器的基础上,通过在金属环3的两端粘接第一有机玻璃环6,在内芯1的内侧两端粘接第二有机玻璃环7(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有机玻璃环6、第二有机玻璃环7也可以是其他电绝缘性能良好的聚合物材料)作为支撑,延长聚合物薄膜介质2伸出金属环3的长度,以降低聚合物薄膜介质2边缘的电场,提高峰化电容器的沿面耐压强度。第一有机玻璃环6的数量为金属环3的两倍;第一有机玻璃环6的厚度、内径均与与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型同轴薄膜电容器,包括内芯、N个金属环、N+1个聚合物薄膜介质;/n单个金属环上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开口,且金属环的两端部边缘倒有圆角,圆角半径等于金属环的厚度;/n其特征在于:/n单个金属环的外侧壁中部开设有多个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缠绕有聚酰亚胺薄膜;/n还包括2N个第一有机玻璃环和两个第二有机玻璃环;/n每两个第一有机玻璃环对应一个所述金属环;每个第一有机玻璃环的厚度、内径均与其所对应金属环的厚度、内径相等;每个第一有机玻璃环上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开口,且该开口的位置、宽度与其所对应的金属环上开口的位置、宽度一致;/n每个第一有机玻璃环的其中一端加工有与其所对应金属环的端部圆角相适配的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内注有粘接剂;/n每两个第一有机玻璃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凹槽内的粘接剂粘接在所对应金属环的两端,构成一个复合材料开口环;/n两个第二有机玻璃环的厚度均与第一有机玻璃环的厚度相等,外径与所述内芯的外径相等;/n每个第二有机玻璃环的其中一端加工有与所述内芯内侧端部圆角相适配的第二凹槽,该第二凹槽内注有粘接剂;两个第二有机玻璃环分别通过所述第二凹槽内的粘接剂粘接在所述内芯的两端;/n所述N+1个聚合物薄膜介质与所述复合材料开口环由内向外交替层叠设置,各复合材料开口环与聚合物薄膜介质紧密贴合,且聚合物薄膜介质两侧边缘伸出复合材料开口环边缘一定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同轴薄膜电容器,包括内芯、N个金属环、N+1个聚合物薄膜介质;
单个金属环上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开口,且金属环的两端部边缘倒有圆角,圆角半径等于金属环的厚度;
其特征在于:
单个金属环的外侧壁中部开设有多个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缠绕有聚酰亚胺薄膜;
还包括2N个第一有机玻璃环和两个第二有机玻璃环;
每两个第一有机玻璃环对应一个所述金属环;每个第一有机玻璃环的厚度、内径均与其所对应金属环的厚度、内径相等;每个第一有机玻璃环上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开口,且该开口的位置、宽度与其所对应的金属环上开口的位置、宽度一致;
每个第一有机玻璃环的其中一端加工有与其所对应金属环的端部圆角相适配的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内注有粘接剂;
每两个第一有机玻璃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凹槽内的粘接剂粘接在所对应金属环的两端,构成一个复合材料开口环;
两个第二有机玻璃环的厚度均与第一有机玻璃环的厚度相等,外径与所述内芯的外径相等;
每个第二有机玻璃环的其中一端加工有与所述内芯内侧端部圆角相适配的第二凹槽,该第二凹槽内注有粘接剂;两个第二有机玻璃环分别通过所述第二凹槽内的粘接剂粘接在所述内芯的两端;
所述N+1个聚合物薄膜介质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强贾伟郭帆谢霖燊何小平吴伟程永平李尧尧祈宇航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核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