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机车线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8113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速机车线缆,包括护套、编织层、铝箔屏蔽层以及经过辐照的单线,所述单线包括导体和导体外高温挤塑的绝缘层,所述导体由7根或19根镀锡铜绞合而成,导体的绞合节距小于等于16mm,单丝延伸率大于等于10%,所述绝缘层采用内层为低密度聚乙烯,中间层为发泡聚乙烯,外层为高密度聚乙烯的皮泡皮三层结构,两根单线对绞形成绞线,对绞节距为15~30mm;所述铝箔屏蔽层包覆在绞线外,四根经铝箔屏蔽层包覆的绞线绞合成缆芯,所述护套设置在缆芯外,所述编织层设置在缆芯与护套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高速机车线缆耐油、耐弯曲、抗干扰且适用温度范围广。

A high speed locomotive c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速机车线缆
本技术属于线缆
,具体涉及一种高速机车线缆。
技术介绍
机车的电力和信号传输中,需要用到机车电缆,由于电缆布线环境较为恶劣,因此需要机车电缆除具有良好的传输性能外,还要具有耐油、耐扭曲、弯曲和良好的阻燃性能,在高速运行的机车上应用的线缆,还要保证在剧烈震动的环境下可以安装敷设,并保证性能。现有技术中的线缆大多为单根或多根导体,发泡聚乙烯绝缘或发泡聚丙烯绝缘,2根单线进行绞合,再在绞合线的外面包覆一层铝箔,每对线包覆铝箔之后,4组绞线进行总绞,在缆芯的外面用镀锡铜编织,最后包裹一层护套;目前该结构的线缆虽然其传输频率能够达到600MHz,但是其他性能不能够满足EN50264-1标准,如耐温等级-40℃至+105℃,耐矿物油和燃料油,低烟及无毒等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油、耐弯曲、抗干扰且适用温度范围广的高速机车线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速机车线缆,包括护套、编织层、铝箔屏蔽层以及经过辐照的单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速机车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护套(5)、编织层(4)、铝箔屏蔽层(3)以及经过辐照的单线,所述单线包括导体(1)和导体(1)外高温挤塑的绝缘层(2),所述导体(1)由7根或19根镀锡铜绞合而成,导体(1)的绞合节距小于等于14mm,单丝延伸率大于等于10%,经过电子束或紫外光辐照的绝缘层(2)采用内层为低密度聚乙烯,中间层为发泡聚乙烯,外层为高密度聚乙烯的皮泡皮三层结构,两根单线对绞形成绞线,对绞节距为15~30mm;所述铝箔屏蔽层(3)包覆在绞线外,四根经铝箔屏蔽层(3)包覆的绞线绞合成缆芯,经过电子束或紫外光辐照的护套(5)设置在缆芯外,所述编织层(4)设置在缆芯与护套(5)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机车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护套(5)、编织层(4)、铝箔屏蔽层(3)以及经过辐照的单线,所述单线包括导体(1)和导体(1)外高温挤塑的绝缘层(2),所述导体(1)由7根或19根镀锡铜绞合而成,导体(1)的绞合节距小于等于14mm,单丝延伸率大于等于10%,经过电子束或紫外光辐照的绝缘层(2)采用内层为低密度聚乙烯,中间层为发泡聚乙烯,外层为高密度聚乙烯的皮泡皮三层结构,两根单线对绞形成绞线,对绞节距为15~30mm;所述铝箔屏蔽层(3)包覆在绞线外,四根经铝箔屏蔽层(3)包覆的绞线绞合成缆芯,经过电子束或紫外光辐照的护套(5)设置在缆芯外,所述编织层(4)设置在缆芯与护套(5)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机车线缆,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云康姚云翔倪冬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兆龙互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