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为飞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空气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8081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装置,特别是一种带有能量回收系统的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组成的一个制冷系统,其特征是:在冷凝器外有一与冷凝器相配合的热机压力发生器,热机压力发生器与膨胀活塞组相连接,膨胀活塞组还与冷却器相连接,冷却器的另一端与热机升压装置的一个三通阀相接,热机升压装置上的压力调节阀与热机压力发生器相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利用余热再生能源,且效率高。(*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装置,特别是一种带有能量再回收利用系统的空气调节装置。目前,制冷剂在冰箱、空调及其它制冷设备中被广泛使用,为人们所熟悉。一般制冷设备主要有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四大件组成一个密闭的系统,制冷剂通过压缩机的压缩产生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冷凝器,冷凝成饱和液体,进入节流阀降压节流,然后进入蒸发器吸热蒸发,再被压缩机吸入压缩无限循环下去,不断获得制冷效果或制热效果,散热片上的热量释放到空气中,现有技术中未见如何有效的利用这些热量的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量再循环利用的空气调节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新型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压缩机4、冷凝器1、节流阀2、蒸发器3组成一个独立的制冷系统,其特征是在冷凝器1外有一与冷凝器1相配合的热机压力发生器5,热机压力发生器5与膨胀活塞组6相连接,膨胀活塞组6还与冷却器7相连接,冷却器7的另一端与热机升压装置8的三通阀9相接,升压装置8上的压力调节阀12与热机压力发生器5相接。本技术的优点是利用余热再生能源,且效率高。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热机压力发生器和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的热机升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描述,图中包括冷凝器1、节流阀2、蒸发器3、压缩机4、压力发生器5,膨胀活塞组6、冷却器7、升压装置8、三通换向阀9、三通换向阀10、升压阀11、压力调节阀12、大活塞组13、大活塞组14、活塞连杆15、电磁阀16、电磁阀17、小活塞18、小活塞19、旁通毛细管20、旁通毛细管21、连接管22、连接管23。压缩机4、冷凝器1、节流阀2、蒸发器3组成一个制冷系统,由电网供给压缩机电能W,使得制冷剂在密闭的系统内不断循环,蒸发器从环境中不断吸收能量Q吸,连同电网供给的电能W一起进入冷凝器冷凝。所以,Q放=Q吸+W,由于制冷剂的特性,系统蒸发器吸收的能量能达到供给系统能量的3-5倍,所以,冷凝器1散发的能量就是供给能量的4-6倍,系统在以制冷为目的时,就要把那么多的能量全部排放到环境介质中,还要消耗能源增加风扇或水泵来提高排放效果。制冷剂在热机压力发生器5中吸收冷凝器1散发出的热量,吸热后迅速膨胀压力升至P1,然后高压蒸气进入膨胀活塞组6进行膨胀作功,可通过飞轮对外输出,能量减少,压力降低,经飞轮在低压下压缩蒸气进入冷却器7向外散发压缩热,使制冷剂在压力P2下冷凝成液体,制冷剂蒸气在压力P2下进入升压装置8,使液体压力升高到P在高压P下进入热机压力发生器5,以高速喷在冷凝器1上吸收热量,这就又回到初始状态,如此循环。升压装置由三通换向阀9、三通换向阀10、升压阀11和压力调节阀12组成,连接管22、23连接三通换向阀9、10,三通换向阀10的另一侧有一压力调节阀12,连接管22、23的中部与大活塞组13、14相接,大活塞组13、14互相配合,电磁阀16、17分别与大活塞组13、14相接,旁通毛细管20的一端与电磁阀16相通,另一端与大活塞组13相通,旁通毛细管21的一端与电磁阀17相通,另一端与大活塞组14相通,小活塞18、19在大活塞组13、14相配合的压缩腔内。三通换向阀能产生磁吸力的线圈,由阀芯和阀体组成,磁力线圈通电后产生磁力使得阀芯在阀体来回移动,按需要来控制工质在换向阀内的进出方向,升压阀11由大活塞组13、14,电磁阀16、17,小活塞18、19,活塞连杆15,旁通毛细管20、21组成。大、小活塞按一定比例做成,根据升压的多少决定大、小活塞截面积的倍数,压力调节阀12是用来控制升压后制冷剂液体喷入热机压力发生器5的流量,保持热机压力发生器5具有一定的工作压力,下面一个过程说明升压装置8的升压原理,冷却器7内压力P2的蒸气从电磁阀17进口处进入,通过阀芯中孔进入小活塞19的气缸,推动小活塞19向右移动,使得小活塞19汽缸内冷冻油不断地被挤压到大活塞组14的膨胀汽缸内,根据压强原理可知,大活塞组14受到大活塞面积除以小活塞面积乘上P2向后的推力,大活塞组14压缩制冷剂液体进入三通换向阀10。此时,三通换向阀进口正好是开启状态,所以高压液体可通过三通换向阀10进入压力调压阀12,再进入热机压力发生器5,同时大活塞组13由活塞连杆15的作用一起向右移动。从图中可以看到,电磁阀10在关闭状态,旁通毛细管接通大活塞组13的压缩汽缸和小活塞18的膨胀汽缸,所以大活塞组13能自由地随大活塞组14向右移动,同时由于大活塞13的压缩腔不断增大,压强减小,所以能不断吸收从三通换向阀9中流过来的制冷剂。当大活塞组14到达最右边时停止供液,热机压力发生器5的压力马上下降,用压力控制器控制电源,使得电磁阀16打开,电磁阀17关闭,同时,三通换向阀9、10中的阀芯也朝另一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大活塞组13和大活塞组14一起向左移动,进行下一轮升压过程,如此往复,使得热机压力发生器不断有制冷剂液体喷入,下面举一实例一台全封闭压缩机所需输入功率为750W,用F-12为制冷工质。已知蒸发温度5度冷凝温度35度过热度15度过冷度30度计算出热机输出功率。解首先根据logP-i图上查出各状态参数得i1,=139kcal/kg 如取效率为0.5i2,=143kcal/kg 得∑实=9×0.5=4.5i3,1=i4,=107kcal/kg 取热机效率为0.2单位压缩功 所以输出有用功为W0=i2-i1,=4kcal/kg W有用功=4.5×0.2×750单位冷凝量 =675(W)Qk=i2,-i3,=36kcal/kg所以制热效率为∑热=Qk/W0=36/4=9以上W有用功为回收的能量,故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利用余热再生能源,使整个新型空气调节装置运作效率高。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压缩机(4)、冷凝器(1)、节流阀(2)、蒸发器(3)组成的一个制冷系统,其特征是在冷凝器(1)外有一与冷凝器(1)相配合的热机压力发生器(5),热机压力发生器(5)与膨胀活塞组(6)相连接,膨胀活塞组(6)还与冷却器(7)相连接,冷却器(7)的另一端与升压装置(8)的三通换向阀(9)相接,升压装置(8)上的压力调节阀(12)与热机压力发生器(5)相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是升压装置由三通换向阀(9)、三通换向阀(10)、升压阀(11)和压力调节阀(12)组成,连接管(22)和连接管(23)连接三通换向阀(9)和三通换向阀(10),三通换向阀(10)的另一侧有一压力调节阀(12),连接管(22)、(23)的中部与大活塞组(13)、(14)相接,大活塞组(13)、(14)互相配合,电磁阀(16)、(17)与大活塞组(13)、(14)相接,旁通毛细管(20)的一端与电磁阀(16)相通,另一端与大活塞组(13)相通,旁通毛细管(21)的一端与电磁阀(17)相通,另一端与大活塞组(14)相通,小活塞(18)、(19)在大活塞组(13)、(14)相配合的压缩腔内。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装置,特别是一种带有能量回收系统的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组成的一个制冷系统,其特征是:在冷凝器外有一与冷凝器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压缩机(4)、冷凝器(1)、节流阀(2)、蒸发器(3)组成的一个制冷系统,其特征是:在冷凝器(1)外有一与冷凝器(1)相配合的热机压力发生器(5),热机压力发生器(5)与膨胀活塞组(6)相连接,膨胀活塞组(6)还与冷却器(7)相连接,冷却器(7)的另一端与升压装置(8)的三通换向阀(9)相接,升压装置(8)上的压力调节阀(12)与热机压力发生器(5)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为飞
申请(专利权)人:吴为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