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降低制冷剂充注量的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17663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4:53
一种可降低制冷剂充注量的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板式换热器、贮液器及闭式冷却塔。板式换热器设有第一进气口、制冷剂液体出口、第一进水口及第一出水口。第一进气口管道连接于压缩机。贮液器管道连接于制冷剂液体出口,用于接收冷凝后的制冷剂液体。该闭式冷却塔内部用于储存冷却液,闭式冷却塔设有第二进水口及第二出水口,该第二出水口与第一进水口管道连接,第二进水口管道连接于第一出水口。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制冷系统,不仅可利用板式换热器将自压缩机出来的制冷剂气体进行热量交换使其冷凝成制冷剂液体输送至贮液器内,用于制冷系统的循环使用,而且板式换热器所需的制冷剂充注量较少,能够提高制冷系统的运行安全性以及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降低制冷剂充注量的制冷系统
本技术涉及制冷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降低制冷剂充注量的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制冷系统中,为了实现制冷剂气体的循环利用,通常采用对自压缩机压缩后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进行冷却,使其冷却成制冷剂液体后,可继续在制冷系统中循环使用。目前,大部分的制冷系统主要采用蒸发式冷凝器和管壳式冷凝器,但是蒸发式冷凝器及管壳式换热器需充注较多且足够的制冷剂才能够正常运行。但是,因制冷剂通常采用氨制冷剂或者是氟利昂制冷剂,尤其是氨制冷剂,其含有有害气体氨气,过多充注量的氨制冷剂容易引起大量氨气聚集,一旦发生泄漏,将对环境造成污染以及影响制冷系统的运行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降低制冷剂充注量的制冷系统,无需大充注量的制冷剂液体即可正常运行,能够有效提高制冷系统的安全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降低制冷剂充注量的制冷系统,其包括:压缩机;板式换热器,其设有第一进气口、制冷剂液体出口、第一进水口以及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气口管道连接于所述压缩机的气体出口,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降低制冷剂充注量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压缩机;/n板式换热器,其设有第一进气口、制冷剂液体出口、第一进水口以及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气口管道连接于所述压缩机的气体出口,用于输送所述压缩机的制冷剂气体至所述板式换热器内;/n贮液器,管道连接于所述制冷剂液体出口,用于接收冷凝后的制冷剂液体;以及/n闭式冷却塔,所述闭式冷却塔内部用于储存冷却液,所述闭式冷却塔设有第二进水口及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第一进水口管道连接,用于向所述第一进水口输送所述冷却液,所述第二进水口管道连接于所述第一出水口,用于接收与所述制冷剂气体发生热交换后的所述冷却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降低制冷剂充注量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
板式换热器,其设有第一进气口、制冷剂液体出口、第一进水口以及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气口管道连接于所述压缩机的气体出口,用于输送所述压缩机的制冷剂气体至所述板式换热器内;
贮液器,管道连接于所述制冷剂液体出口,用于接收冷凝后的制冷剂液体;以及
闭式冷却塔,所述闭式冷却塔内部用于储存冷却液,所述闭式冷却塔设有第二进水口及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第一进水口管道连接,用于向所述第一进水口输送所述冷却液,所述第二进水口管道连接于所述第一出水口,用于接收与所述制冷剂气体发生热交换后的所述冷却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式冷却塔位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侧,所述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设于所述板式换热器靠近所述闭式冷却塔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出水口位于所述第一进水口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口位于所述制冷剂液体出口的上方,且所述第一进气口在所述板式换热器上的设置位置与所述第一出水口对应,所述制冷剂液体出口在所述板式换热器上的设置位置与所述第一进水口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连接的管道上设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用于将所述闭式冷却塔内的冷却液泵入所述第一进水口内。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式冷却塔内设有冷却盘管以及风机,所述冷却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良影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粤联水产制冷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