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托结构及电子卡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7494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4:16
一种卡托结构及电子卡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卡托结构包括绝缘部及与所述绝缘部固定一体的加强部,所述绝缘部与加强部共同围设界定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由所述卡托结构的一个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卡托用于容纳至少一电子卡,沿着上、下、左、右、前、后的六个方向,所述卡托结构对容纳其中的电子卡在至少五个方向有限位作用,所述加强部形成有防反插部,所述防反插部面向所述卡托结构的插入方向漏出绝缘部,所述防反插部的结构强度大于绝缘部。具有更好的防反插效果,且卡托结构不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卡托结构及电子卡连接器组件
本设计有关一种卡托结构及电子卡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手机已经越来越普及,其中使用数量不断增加,安装于手机内用于连接SIM卡的电子卡连接器也被广泛使用,然而随着双卡双待技术的推广,可插入多张SIM卡的连接器也被广泛的使用。现有技术请参考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第CN109950717A号专利公开的一种电子卡连接器,用于安装至电路板上,该电子卡连接器包括遮蔽壳体、第一端子组件、第二端子组件及退卡机构,所述电子卡连接器通常还包括一匹配使用的卡托。所述遮蔽壳体设有顶板及自顶板两侧向下弯折的一对侧板,该侧板设有安装至电路板上的焊接脚。所述第一端子组件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及通过一体成型与第一绝缘本体固定的第一端子组,所述第一端子组件固定于遮蔽壳体的顶板上。所述第二端子组件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及通过一体成型与第二绝缘本体固定的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二端子组件直接焊接固定至电路板上,所述固设有第一端子组件的遮蔽壳体盖设于所述第二端子组件上且与电路板焊接固定,所述第一端子组件与第二端子组件之间形成收容空间。所述卡托承载至少一电子卡后插入收容空间。现有技术中的此类电子卡连接器由于第一端子组件与第二端子组件所对应配合的电子卡规格不同,需要卡托以同一方向插入收容空间,而不允许卡托反向插入(反转180后插入)。因此需要对卡托结构的反向插入做一些防呆的设计,现有技术中是通过在卡托结构的下表面两侧位置形成台阶状凹槽,对应于遮蔽壳体上的焊脚匹配实现。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卡托沿插入方向的前端缘是与焊脚的板厚方向对应,也就是说卡托反向插入收容空间的时候,卡托结构的前端缘与焊脚的板后(料厚)直接撞击,由于此类卡连接器形状很小,形成遮蔽壳体的金属板材厚度也是非常之薄。而卡托一般都是塑胶材质制成,在卡托反插时,其前端直接撞击焊脚的厚度方向非常容易使得焊脚直接切入卡托导致卡托损坏。另外由于焊脚与卡托结构的接触面积很小,整个遮蔽壳体厚度也很小,而相比厚度而言其宽度却显得较大,同时由于焊脚与卡托结构的接触面积很小,在卡托反向插入时,遮蔽壳体受力后顶板会发生向上拱起的情况,还是时常会发生卡托被强行插入的可能。造成防呆不彻底。从而顺坏整个电子卡连接器。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卡托结构及电子卡连接器组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设计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托结构及电子卡连接器组件,具有较强的结构稳定性,且防反插效果好。本设计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卡托结构,包括绝缘部及与所述绝缘部固定一体的加强部,所述绝缘部与加强部共同围设界定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由所述卡托结构的一个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卡托用于容纳至少一电子卡,沿着上、下、左、右、前、后的六个方向,所述卡托结构对容纳其中的电子卡在至少五个方向有限位作用,所述加强部形成有防反插部,所述防反插部面向所述卡托结构的插入方向漏出绝缘部,所述防反插部的结构强度大于绝缘部。进一步,所述防反插部面向所述卡托结构的插入方向的表面与卡托结构的插入方向垂直。进一步,所述绝缘部于卡托结构的插入方向的前端的两侧位置各向内凹陷形成有凹陷部,所述防反插部从所述凹陷部漏出。进一步,所述绝缘部于卡托结构的插入方向的前端的两侧位置各形成倒角部,所述倒角部进一步向着卡托结构的拔出方向凹陷形成所述凹陷部。进一步,所述绝缘部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左框臂和右框臂,及分别连接所述左框臂和右框臂的前框臂和后框臂,所述左框臂、右框臂、前框臂及后框臂围设成框状并形成容卡空间,所述加强部通过一体注塑埋设于绝缘部内,包括固定于左框臂内的左侧固定部、固定于右框臂内的右侧固定部、固定于前框臂内的前侧固定部、固定于后框臂内的后侧固定部,及位于所述容卡空间下方或者上方或者中间位置的承接部。进一步,所述加强部的承接部于卡托构件的插入方向的前端位置的两侧沿上下方向延伸形成有直立部,所述防反插部由直立部进一步沿左右方向延伸形成。本设计的目的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子卡连接器组件,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卡托结构及电子卡连接器,所述电子卡连接器对应固定至电子设备内部的电路板上,所述电子卡连接器包括端子模组及与端子模组配合的遮蔽壳体并形成有容纳空间及插接口,所述卡托结构用于承载至少一电子卡后沿插接口插入容纳空间对应与电子卡连机器配合实现功能,所述端子模组包括绝缘本体及与所述绝缘本体固定的若干个导电端子,各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与绝缘本体固定的固定部、凸伸至容纳空间内的接触部及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内部电路连接的对接部,所述遮蔽壳体在插接口位置形成止挡部,所述止挡部与卡托结构的防反插部配合实现防反插功能。进一步,所述防反插部位于卡托结构的相对设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其中一个表面位置,所述卡托结构的另一个表面的两侧对应止挡部位置凹陷形成配合槽,所述配合槽沿着卡托结构的插拔方向纵长延伸。进一步,所述遮蔽壳体包括顶板及沿着顶板的两侧向着电路板方向延伸的侧板,所述容纳空间位于顶板与电路板之间,位于插接口位置的所述顶板和侧板中的其中一个在与另一个相邻的位置折弯形成所述止挡部。进一步,所述顶板和侧板中的另一个折弯形成有贴靠于所述止挡部后方的强化部。进一步,所述止挡部包括第一防呆角部和第二防呆角部,所述卡托结构的配合槽形成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成段差式阶梯状,所述第一防呆角部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上方而与第一表面配合限位,所述第二防呆角部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上方而与第二表面配合限位,所述止挡部大致呈Z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设计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申请的卡托结构与电子卡连接器配合能够实现更好的防反插效果,且卡托结构不容易损坏。附图说明图1是本设计电子卡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其展示了卡托结构插入至电子卡连接器时的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设计电子卡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其展示了卡托结构反向插入至电子卡连接器前的状态示意图;图3是图2中所示的电子卡连接器组件的局部放大图,其展示了圆圈内结构的放大图;图4是本申请电子卡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其主要展示了卡托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本图所示的卡托结构相对电子卡连接器位置亦是反向插入时的卡托结构的分解状态图;图5是图4中所示的电子卡连接器组件的局部放大图,其展示了圆圈内结构的放大图;图6是图4中所示的电子卡连接器组件的局部放大图,其展示了方框内结构的放大图;图7是图2所示电子卡连接器组件自另一角度看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本设计电子卡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9是本设计电子卡连接器组件的局部放大图,具体为如图1所示中的电子卡连接器组件的左侧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其主要展示了卡托结构正向插入电子卡连接器后,防呆部与卡托的配合关系,局部放大图的展示角度为沿卡托结构的插入方向正视;图10是本申请电子卡连接器的另一实施例,其具体展示了电子卡连接器的防呆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卡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部及与所述绝缘部固定一体的加强部,所述绝缘部与加强部共同围设界定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由所述卡托结构的一个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卡托用于容纳至少一电子卡,沿着上、下、左、右、前、后的六个方向,所述卡托结构对容纳其中的电子卡在至少五个方向有限位作用,所述加强部形成有防反插部,所述防反插部面向所述卡托结构的插入方向漏出绝缘部,所述防反插部的结构强度大于绝缘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卡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部及与所述绝缘部固定一体的加强部,所述绝缘部与加强部共同围设界定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由所述卡托结构的一个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卡托用于容纳至少一电子卡,沿着上、下、左、右、前、后的六个方向,所述卡托结构对容纳其中的电子卡在至少五个方向有限位作用,所述加强部形成有防反插部,所述防反插部面向所述卡托结构的插入方向漏出绝缘部,所述防反插部的结构强度大于绝缘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反插部面向所述卡托结构的插入方向的表面与卡托结构的插入方向垂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部于卡托结构的插入方向的前端的两侧位置各向内凹陷形成有凹陷部,所述防反插部从所述凹陷部漏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部于卡托结构的插入方向的前端的两侧位置各形成倒角部,所述倒角部进一步向着卡托结构的拔出方向凹陷形成所述凹陷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部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左框臂和右框臂,及分别连接所述左框臂和右框臂的前框臂和后框臂,所述左框臂、右框臂、前框臂及后框臂围设成框状并形成容卡空间,所述加强部通过一体注塑埋设于绝缘部内,包括固定于左框臂内的左侧固定部、固定于右框臂内的右侧固定部、固定于前框臂内的前侧固定部、固定于后框臂内的后侧固定部,及位于所述容卡空间下方或者上方或者中间位置的承接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的承接部于卡托构件的插入方向的前端位置的两侧沿上下方向延伸形成有直立部,所述防反插部由直立部进一步沿左右方向延伸形成。


7.一种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