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级长轴泵端轴定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73604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级长轴泵端轴定位结构,包括泵体;联接管轴承室组件,位于在泵体的一端;泵体轴承室组件,与联接管轴承室组件相对安装在泵体另一端;泵轴,穿设于联接管轴承室组件、泵体和泵体轴承室组件构成的泵室结构轴向中心位置处,其两端位于联接管轴承室组件和泵体轴承室组件外侧;叶轮,位于泵体内,并穿套安装在泵轴上;密封盖,与泵体轴承室组件连接,并将泵轴端部罩入其中;联接管轴承室组件外侧设有联接管,联接管与泵体连接并夹紧联接管轴承室组件;联接管轴承室组件包括护管,泵轴的一端伸入到护管内,并位于护管轴向中心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级长轴泵端轴定位结构,泵轴两端精准定位,且不存在浸润滑脱风险。

An end shaft positioning structure of multi-stage long shaft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级长轴泵端轴定位结构
本技术涉及泵,尤其涉及一种多级长轴泵端轴定位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长轴泵多为悬臂式或下端水润滑轴承式结构,易伴随轴长而带来的扰动、叶轮摩擦等问题,且如果上部联接管轴承件因浸液破坏会有整体向下掉落的破坏性风险,极大的限制了泵轴及泵级的拓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多级长轴泵端轴定位结构,泵轴两端精准定位,且不存在浸润滑脱风险。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级长轴泵端轴定位结构,包括泵体;联接管轴承室组件,位于在所述泵体的一端;泵体轴承室组件,与所述联接管轴承室组件相对安装在泵体另一端;泵轴,穿设于所述联接管轴承室组件、泵体和泵体轴承室组件构成的泵室结构轴向中心位置处,其两端位于联接管轴承室组件和泵体轴承室组件外侧;叶轮,位于所述泵体内,并穿套安装在泵轴上;轴套,位于所述泵体轴承室组件内侧,并穿套安装在泵轴上;密封盖,装有润滑油,与所述泵体轴承室组件连接,并将泵轴端部罩入其中;机械密封,位于所述联接管轴承室组件内侧,与泵体连接,并与泵轴接触密封;所述联接管轴承室组件外侧设有联接管,所述联接管与泵体连接并夹紧联接管轴承室组件;所述联接管轴承室组件包括护管,所述泵轴的一端伸入到护管内,并位于护管轴向中心上。进一步地,所述泵体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泵体、多个空间导叶体和下泵体,所述联接管与上泵体连接并夹紧联接管轴承室组件,所述上泵体和多个空间导叶体分别对应设置叶轮。进一步地,所述联接管轴承室组件包括联接管轴承座,具有联接管轴承室和出口,安装于联接管和泵体之间,所述护管与联接管轴承座连接;联接管轴承箱,位于所述联接管轴承室内,并穿套安装在泵轴上;上锁紧圈,穿套安装在所述泵轴上,并位于联接管轴承箱上方;上密封件,安装在所述联接管轴承箱上下的联接管轴承室内,与泵轴滑动接触密封。进一步地,在所述护管与联接管轴承座的连接处安装护管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护管与联接管轴承座采用可拆卸式方式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泵体轴承室组件包括泵体轴承座,具有泵体轴承室和过流孔,所述轴套下端下入到泵体轴承座内并在结合处安装下密封件,所述密封盖与泵体轴承座连接,并将泵轴端部封罩入其内部;泵体轴承箱,位于所述泵体轴承室内,并穿套安装在泵轴上;下锁紧圈,穿套安装在所述泵轴端部附近,并位于泵体轴承箱下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悬臂式或下端水润滑轴承式结构,易伴随轴长而带来的扰动、叶轮摩擦以及上部连接部件滑脱等问题,设计了多级长轴泵端轴定位结构,泵轴两端由联接管轴承室组件和泵体轴承室组件限制,使泵轴两端精准支承固定,极大消除泵轴的扰动与叶轮摩擦。结构中增加了密封盖,对泵轴下端进行润滑油润滑密封。同时增加了联接管和护管,防止介质浸入联接管轴承室组件,克服了上部组件人失效的整体掉落风险,从而使多级长轴泵因本结构而获得多级拓展,极大的扩大长轴泵的扬程范围,有效实现规格泵型的模块化应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现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中,多级长轴泵端轴定位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联接管轴承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泵体轴承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一种多级长轴泵端轴定位结构,如附图1-3所示,包括联接管100、机械密封200、联接管轴承室组件300、泵体400、泵轴500、叶轮600、轴套700、泵体轴承室组件800和密封盖900。联接管轴承室组件300、泵体400、泵体轴承室组件800依次连接,形成泵室结构。泵轴500穿过该泵室结构,其两端与联接管轴承室组件300和泵体轴承室组件800连接,并延伸到泵室结构外。联接管100安装在联接管轴承室组件300原理泵室结构的一侧,泵轴500的一端伸入到联接管100内。机械密封200,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与泵体400靠近联接管轴承室组件300一边连接并与泵轴500表面接触密封。叶轮600位于泵体400内,并穿套安装在泵轴500上。轴套700安装在泵体轴承室组件800朝向泵室结构一侧,并穿套安装在泵轴500上。密封盖900安装在泵体轴承室组件800远离泵室结构的另一侧并在其内部装填润滑液,泵轴500的另一端伸入到密封盖900内。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泵轴500的两端被联接管轴承室组件300和泵体轴承室组件800限制,可以避免泵轴500而轴长增加导致的扰动、叶轮摩擦现象。本实施方式中,联接管轴承室组件300包括具有联接管轴承室311和出口312的联接管轴承座310、联接管轴承箱320和上锁紧圈330。联接管轴承座310位于联接管100和泵体400之间,并由联接管100和泵体400采用螺栓连接予以夹紧固定密封。联接管轴承箱320安装在联接管轴承室311内,并穿套安装在泵轴500上。上锁紧圈330穿套安装在泵轴500上,并位于联接管轴承箱320上方。在联接管轴承室311内上下部还安装有上密封件340,且该密封件340与泵轴500滑动接触密封。在联接管轴承座310朝向联接管100的一侧安装有护管350,并在安装处设置护管密封圈360,泵轴500的一端穿出联接管轴承座310伸入到护管350内。护管350位于联接管100内,其轴向中心、泵轴500的旋转中心重合以及泵体400轴向中心重合,且其内壁与泵轴500端部安装的泵轴连接器存在间隙。由于护管350能有效的阻止介质向联接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级长轴泵端轴定位结构,包括/n泵体;/n联接管轴承室组件,位于在所述泵体的一端;/n泵体轴承室组件,与所述联接管轴承室组件相对安装在泵体另一端;/n泵轴,穿设于所述联接管轴承室组件、泵体和泵体轴承室组件构成的泵室结构轴向中心位置处,其两端位于联接管轴承室组件和泵体轴承室组件外侧;/n叶轮,位于所述泵体内,并穿套安装在泵轴上;/n机械密封,位于所述联接管轴承室组件内侧,与泵体连接,并与泵轴接触密封;/n轴套,位于所述泵体轴承室组件内侧,并穿套安装在泵轴上;/n密封盖,装有润滑油,与所述泵体轴承室组件连接,并将泵轴端部罩入其中;/n其特征在于:/n所述联接管轴承室组件外侧设有联接管,所述联接管与泵体连接并夹紧联接管轴承室组件;/n所述联接管轴承室组件包括护管,所述泵轴的一端伸入到护管内,并位于护管轴向中心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级长轴泵端轴定位结构,包括
泵体;
联接管轴承室组件,位于在所述泵体的一端;
泵体轴承室组件,与所述联接管轴承室组件相对安装在泵体另一端;
泵轴,穿设于所述联接管轴承室组件、泵体和泵体轴承室组件构成的泵室结构轴向中心位置处,其两端位于联接管轴承室组件和泵体轴承室组件外侧;
叶轮,位于所述泵体内,并穿套安装在泵轴上;
机械密封,位于所述联接管轴承室组件内侧,与泵体连接,并与泵轴接触密封;
轴套,位于所述泵体轴承室组件内侧,并穿套安装在泵轴上;
密封盖,装有润滑油,与所述泵体轴承室组件连接,并将泵轴端部罩入其中;
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接管轴承室组件外侧设有联接管,所述联接管与泵体连接并夹紧联接管轴承室组件;
所述联接管轴承室组件包括护管,所述泵轴的一端伸入到护管内,并位于护管轴向中心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长轴泵端轴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泵体、多个空间导叶体和下泵体,所述联接管与上泵体连接并夹紧联接管轴承室组件,所述上泵体和多个空间导叶体分别对应设置叶轮。


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代琼易国雄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川工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