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旋喷泵,具体地涉及一种旋喷泵的进液结构。
技术介绍
1、旋喷泵拥有小流量、高扬程、高效率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行业各业。旋转泵是通过泵轴驱动滚筒转动,滚筒内的液体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转动,液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汇聚在滚筒的边缘,并从集液管的端部灌入集液管的内部,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集液管输出。
2、现有技术中,液体是直接从进液管冲进滚筒内,在冲击的过程中,滚筒的内壁会吸收液体中大量的定能,造成能量损失,从而导致旋喷泵的扬程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旋喷泵内液体动能损失,导致旋喷泵的扬程受限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旋喷泵的进液结构,具有可以增加旋喷泵扬程的优点。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旋喷泵的进液结构,包括:
4、滚筒,其为回转体结构,一端中部与泵轴同轴连接,另一端中部设有进液管;
5、集液管,设于所述滚筒内,所述集液管的一端靠近所述滚筒内侧的边缘,所述集液管的另一端从所述进液管中部穿出;
6、导流板,为环形结构,所述导流板位于所述滚筒内,且靠近所述进液管的端部并与所述进液管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导流板的内径大于所述集液管的直径,所述导流板的外径大于所述进液管的直径;
7、若干连接杆,呈环状分布于所述滚筒与所述导流板之间,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设于所述滚筒内壁和所述导流板的侧面。
8、可选地,所述导流板在过其轴线的一竖直面上的投影为梯形结构,所述导流板的内圈向
9、可选地,所述进液管的内壁呈环状均匀地设有若干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进液管的轴线方向大致相同。
10、可选地,所述导流板靠近所述集液管的一侧面上呈环状均匀地分布有若干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导流板的内圈与外圈上,所述第二板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导流板的半径方向大体相同。
11、可选地,所述滚筒的内部呈环状分布有若干的第三板体,所述第三板体的一端靠近所述进液管,另一端靠近所述滚筒的边缘,所述第三板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滚筒的半径方向阀体一致。
12、可选地,相邻两个所述第三板体远离所述集液管的一端之间设有一个第四板体,所述第四板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三板体的长度方向大体一致。
13、可选地,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集液管轴线在平面上的投影存在10°-15°的夹角,所有所述第一板体的倾斜方向一致。
14、可选地,所述第二板体、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均为弧形,且内凹一侧朝向其转动的方向。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6、在滚筒内安装集液管,并将集液管的端部设置在滚筒的边缘上,通过泵轴驱动滚筒转动,在摩擦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下,滚筒对液体做功,从而使液体从集液管内输出。
17、在滚筒内设置导流板,且将导流板设置在进液管的端部,使得从进液管进入滚筒内的液体在导流板的作用下,自动向滚筒的边缘扩散,从而将直击滚筒内壁的液体导流至滚筒的边缘,减少液体进入滚筒内动能的损失,然后再在滚筒的驱动下,液体可以获得旋转的动能,通过多个方向力的叠加,使液体以最大的速度从集液管输出,从而增加旋喷泵的输出扬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喷泵的进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喷泵的进液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喷泵的进液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喷泵的进液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喷泵的进液结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喷泵的进液结构,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喷泵的进液结构,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喷泵的进液结构,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喷泵的进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喷泵的进液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喷泵的进液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喷泵的进液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江宇,何逸,钟代琼,杨镇宁,马强,陈明,庞超,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川工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