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流泵控制装置及多路阀微流泵控制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73401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流泵控制装置,涉及微流控技术领域。该微流泵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分流器、第二分流器、第一汇流器、第一微流泵、第二微流泵、底部缓冲端口和顶部缓冲端口;第一分流器的出口与第一微流泵的入口连通,第一微流泵的出口分别与第一汇流器的一个入口、底部缓冲端口连通;第二分流器的出口与第二微流泵的入口连通,第二微流泵的出口分别与第一汇流器的另一个入口、顶部缓冲端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微流泵控制装置,利用分流器、微流泵和汇流器的组合,能够控制多种缓冲液按照特定的流速和流量注入芯片并从芯片中排放,还可以实现对微流泵及其管路进行清洗。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多路阀微流泵控制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流泵控制装置及多路阀微流泵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微流控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微流泵控制装置及多路阀微流泵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在微流控
,有时经常需要使用外力把需要的液体推进微流控芯片内,这些外力可以由外部的微流控驱动泵或者微流控控制系统提供。当研究人员需要使实验样本在微流控芯片或微流控器件内部实现高精度连续循环流动时,注射泵就成为了微流控领域的常用流量控制系统。而且一般针对微流控的研究都是多通道(即针对多个芯片)同时进行,这就要求必须有足够多的驱动泵和相对复杂的管路设计。然而,多通道微流控常见的控制装置,通常使用装载着反应流体的注射器及注射泵以直接连接芯片。这个连接结构方式存在以下缺陷:1.注射泵需要搭载注射器,导致装置体积大,安装空间大,难以形成集中的全自动化控制。2.管路直连相对基础,一个注射泵及搭载的注射器对应一个芯片,集中度不高,无法应用于更复杂的研究和设计。3.系统的操作繁琐效率低下。当注射器需要更换缓冲液或者清洗时,系统无法自动快速替换本身存在的液体。而首先需要手动断开现有的连接,将注射器的液体排到废液瓶,再重新填充新的缓冲液或者样品,最后重新连接管路,恢复之前的连接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流泵控制装置,其能够简化连接结构、减小安装空间,便于通过一套结构实现缓冲液输入芯片并对管路进行清洗,控制效率高。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路阀微流泵控制系统,其能够分别通过不同通道迅速更换缓冲液或漂白液,提高试验效率。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微流泵控制装置,其包括第一分流器、第二分流器、第一汇流器、第一微流泵、第二微流泵、底部缓冲端口和顶部缓冲端口;所述第一分流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微流泵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微流泵的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汇流器的一个入口、所述底部缓冲端口连通;所述第二分流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微流泵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微流泵的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汇流器的另一个入口、所述顶部缓冲端口连通。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微流泵、所述第二微流泵均为活塞注射器。其技术效果在于:活塞注射器的作用为产生密闭空间,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活塞的上下运动,通过控制电机的速度和电流大小,间接控制注射器的抽放速度。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器和步进电机;所述控制器分别通过两个所述步进电机与所述第一微流泵、所述第二微流泵电连接。其技术效果在于:步进电机能够实现特定的角度和速度控制,对短距离频繁动作驱动效果更佳。控制器可通过特定的通讯协议在一个通讯接口中同时控制多个泵的运行以及阀门的导通和闭合,实现多个芯片的缓冲液的注入和排放。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后循环系统;所述后循环系统包括废液引流端口、第三微流泵、第四微流泵、第三分流器和第二汇流器;所述废液引流端口的出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三微流泵的入口和所述第四微流泵的入口,所述第三微流泵的出口和所述第四微流泵的出口均与所述第二汇流器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三分流器的出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三微流泵的入口和所述第四微流泵的入口。其技术效果在于:后循环系统在引入了可输入漂白液的第三分流器,形成了独立的清洗系统,提高了清洗的效率和范围。其中,第二汇流器用于排放清洗后的漂白液。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流器、所述第二分流器均为5通多路阀;所述第一汇流器、所述第二汇流器和所述第三分流器均为9通多路阀。其技术效果在于:5通多路阀和9通多路阀的结构设计能够对应四个芯片,同时向四个芯片输入缓冲液并等流量等流速地向外输送。一种多路阀微流泵控制系统,包括芯片以及上述微流泵控制装置;所述芯片分别与所述底部缓冲端口、所述顶部缓冲端口连通,用于引入来自所述第一分流器和第二分流器的缓冲液。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芯片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第一分流器、所述第二分流器均为5通多路阀。其技术效果在于:四个芯片与5通多路阀的搭配,最大限量地提高了芯片试验效率同时压缩了设备的安装空间。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储存池;所述储存池位于所述芯片上方并与所述芯片连通。其技术效果在于:储存池用于在芯片上注入其他试验用液体,满足试验条件。一种多路阀微流泵控制系统,包括芯片以及上述的微流泵控制装置;所述芯片分别与所述底部缓冲端口、所述顶部缓冲端口连通,用于引入来自所述第一分流器和第二分流器的缓冲液;还包括废液排放槽,所述废液排放槽设置在所述底部缓冲端口、所述顶部缓冲端口与所述废液引流端口的下方,用于承接漂白液。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储存池;所述储存池位于所述芯片上方并与所述芯片连通。其技术效果在于:与上一个实施的多路阀微流泵控制系统同样,储存池用于在芯片上注入其他试验用液体,满足试验条件。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微流泵控制装置,利用分流器、微流泵和汇流器的组合,能够控制多种缓冲液按照特定的流速和流量注入芯片并从芯片中排放,还可以对微流泵及其管路进行的清洗。本技术的多路阀微流泵控制系统,通过多组微流泵控制装置以及相配合的芯片,能获得往芯片注入缓冲液、从漂白液容器中注入漂白液并向废液瓶排放废液的作用,大大提高了多路阀微流泵控制系统的应用范围和自动化程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微流泵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微流泵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a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微流泵控制装置的第一种流向控制示意图;图2b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微流泵控制装置的第二种流向控制示意图;图2c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微流泵控制装置的第三种流向控制示意图;图2d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微流泵控制装置的第四种流向控制示意图;图2e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微流泵控制装置的第五种流向控制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微流泵控制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多路阀微流泵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多路阀微流泵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分流器;2-第二分流器;3-第一汇流器;4-第一微流泵;5-第二微流泵;6-底部缓冲端口;7-顶部缓冲端口;8-废液引流端口;9-第三微流泵;10-第四微流泵;11-第三分流器;12-第二汇流器;13-储存池。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流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分流器、第二分流器、第一汇流器、第一微流泵、第二微流泵、底部缓冲端口和顶部缓冲端口;/n所述第一分流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微流泵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微流泵的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汇流器的一个入口、所述底部缓冲端口连通;/n所述第二分流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微流泵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微流泵的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汇流器的另一个入口、所述顶部缓冲端口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流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分流器、第二分流器、第一汇流器、第一微流泵、第二微流泵、底部缓冲端口和顶部缓冲端口;
所述第一分流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微流泵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微流泵的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汇流器的一个入口、所述底部缓冲端口连通;
所述第二分流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微流泵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微流泵的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汇流器的另一个入口、所述顶部缓冲端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流泵、所述第二微流泵均为活塞注射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和步进电机;所述控制器分别通过两个所述步进电机与所述第一微流泵、所述第二微流泵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循环系统;所述后循环系统包括废液引流端口、第三微流泵、第四微流泵、第三分流器和第二汇流器;
所述废液引流端口的出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三微流泵的入口和所述第四微流泵的入口,所述第三微流泵的出口和所述第四微流泵的出口均与所述第二汇流器的入口连通;
所述第三分流器的出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三微流泵的入口和所述第四微流泵的入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B·瓦希迪王涛李东文祝晨曾志威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圣美生物诊断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