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地下风机房及变电所通风除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17297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地下风机房及变电所通风除湿系统,包括有与进风通风井连通的进风主管道以及与出风通风井连通的出风主管道,进风主管道设置有纵向进风管道与变电所连通,并且在纵向进风管道的末端位于变电所内部设置有进风风机,变电所上设置有纵向出风管道,纵向出风管道与地下风机房上部连通,地下风机房连接有导通器,导通器的上端通过排风管与出风主管道连通,纵向进风管道内侧靠近进风主管道的一端设置有单向导通的风门,在变电所和地下风机房内均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的输出接入控制电路,进风风机、排风风机和轴流风机的运行状态信息接入控制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方便将地下风机房及变电所内的空气与外界进行交换。

A ventilation and dehumidification system for tunnel underground fan room and subs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地下风机房及变电所通风除湿系统
本技术涉及隧道排风除湿
,尤其涉及一种隧道地下风机房及变电所通风除湿系统。
技术介绍
地下隧道埋于地面冻土层以下,特别是长距离地下隧道内温度与地面温差较大,可谓“冬暖夏凉”。现有的地下隧道通风的时候,采用与进风通风井连通的进风主管道以及与出风通风井连通的出风主管道,进风主管道设置有多个进风支路管道,进风支路管道通过预埋的横向进风通道与隧道内连通,出风主管道设置有多个出风支路管道,出风支路管道通过预埋的横向出风通道与隧道内连通,进风支路管道与出风支路管道内均设置有轴流风机,通过轴流风机工作,来对隧道内的空气进行交换,但是现有的隧道地下通风系统,并没有对地下风机房以及变电所内的空气进行交换,地下风机房在长期的使用中,里面的空气会变得非常污浊;而夏季室外空气温度与地下隧道内空气温度相差超过10℃,特别是高温雨季室外空气湿度已饱和,隧道通风时室外空气遇冷即在隧道内部,特别是金属构件表面凝结,这样隧道内的变电所表面会凝结水珠,威胁变电所内安装的各类重要电器元件。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隧道地下风机房及变电所通风除湿系统,从而方便将隧道内的空气更换。为实现本技术目的而提供的一种隧道地下风机房及变电所通风除湿系统,包括有与进风通风井连通的进风主管道以及与出风通风井连通的出风主管道,所述进风主管道设置有纵向进风管道,纵向进风管道与变电所连通,并且在纵向进风管道的末端位于变电所内部设置有进风风机,在纵向出风管道的末端位于变电所内部设置有排风风机,所述变电所上设置有纵向出风管道,所述纵向出风管道与地下风机房上部连通,所述地下风机房连接有导通器,所述导通器的上端连接有排风管,排风管与出风主管道连通,所述纵向进风管道内侧靠近进风主管道的一端设置有单向导通的风门,在所述变电所和地下风机房内均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的输出接入控制电路的对应端,所述进风风机、排风风机和轴流风机的运行状态信息也接入控制电路的对应端。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通器包括有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活动堵块,所述壳体的上端与下端均设置有通气孔,所述壳体的下端设置有锥形下筒,所述活动堵块的上端对应所述通气孔设置有堵头,所述活动堵块的下端设置为圆柱体,并且所述圆柱体的直径大于所述通气孔的直径,所述活动堵块的外圆周侧壁上设置有多个贯穿其上下表面的通孔。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的上端设置有锥形上筒,所述通气孔设置在锥形上筒的上端,并且所述活动堵块的上端斜面与所述锥形上筒侧壁的倾斜度相同。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电路设置有CPU电路,所述温湿度传感器设置有多路温湿度信息输入电路,所述多路温湿度信息输入电路分别与所述CPU电路的模拟量输入端连接,用以采集设置在变电所与地下风机房内的温湿度传感器的输出信息。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CPU电路连接有电源电路,所述电源电路连接有多路温湿度信息输入电路、多路进风风机、排风风机及轴流风机状态信息输入电路、通讯电路和多路负载控制电路连接,为上述各电路提供工作电源。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CPU电路的输出控制端连接有多路负载控制电路,用以控制进风风机、排风风机的运行与停止。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CPU电路连接有通讯电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隧道地下风机房及变电所通风除湿系统,此外,进风主管道与出风主管道还通过纵向进风管道、纵向出风管道与变电所连通,在纵向进风管道位于进风主管道的一端以及纵向出风管道位于出风主管道的一端均设置有单向导通的风门,当轴流风机工作的时候,风门关闭,只对隧道内部的空气进行交换,当轴流风机不工作,并且检测到变电所内空气的温度或者湿度超过设定的值,风门才打开,通过进风风机将新鲜的空气从纵向进风管道进入变电所,并且从纵向出风管道进入变电所,连同变电所内的污浊空气通过导通器、排风管流入到出风主管道,实现变电所与风机房内空气的交换。通过进风风机与风门的作用,可以实现将变电所与风机房内的空气与外界进行交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隧道地下风机房及变电所通风除湿系统,可以方便将变电所与风机房的空气更换。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隧道地下风机房及变电所通风除湿远程预警控制电路原理图;图4为本技术隧道地下风机房及变电所通风除湿远程预警控制电路的CPU电路;图5为本技术隧道地下风机房及变电所通风除湿远程预警控制电路的电源电路;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多路温湿度信息输入电路;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多路进风风机、排风风机或轴流风机状态信息输入电路;图8为本技术隧道地下风机房及变电所通风除湿远程预警控制电路的通讯电路;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多路负载控制电路。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隧道地下风机房及变电所通风除湿系统,包括有与进风通风井连通的进风主管道1以及与出风通风井连通的出风主管道2,进风主管道1设置有多个进风支路管道3,进风支路管道3通过预埋的横向进风通道与隧道内连通,出风主管道2设置有多个出风支路管道4,出风支路管道4通过预埋的横向出风通道与隧道内连通,进风支路管道3与出风支路管道4内均设置有轴流风机5,进风主管道1设置有纵向进风管道6,纵向进风管道6与变电所7连通,并且在纵向进风管道6的末端位于变电所7内部设置有进风风机8,在纵向出风管道9的末端位于变电所7内部设置有排风风机15,变电所7上设置有纵向出风管道9与风机房100的上端连通,风机房100连接有导通器,导通器的上端设置有排风管200,排风管200与出风主管道2连通,纵向进风管道6内侧靠近进风主管道1的一端设置有单向导通的风门11,纵向进风管道6的末端对应风门11的位置设置有隔离网,以防止小动物进入纵向进风管道6,变电所7和地下风机房内均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将信号传递至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控制进风风机8、排风风机15的工作。具体地,导通器包括有壳体12以及设置在壳体12内的活动堵块13,壳体12的上端与下端均设置有通气孔14,壳体12的下端设置有锥形下筒121,活动堵块13的上端对应通气孔14设置有堵头131,活动堵块13的下端设置为圆柱体132,并且圆柱体132的直径大于通气孔14的直径,活动堵块13的外圆周侧壁上设置有多个贯穿其上下表面的通孔133。当轴流风机5工作的时候,导通器上端由于高速运动的气流,会对活动堵块13产生很大的吸力,空气不能快速从通孔133排出,故而活动堵块13会受到吸力,向上运动,通过堵头131与通气孔14的配合,将风机房100与出风主管道2之间的排风管200堵死,阻止气体流动,由于活动堵块13的下端设置为圆柱体132,并且圆柱体132的直径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地下风机房及变电所通风除湿系统,包括有与进风通风井连通的进风主管道以及与出风通风井连通的出风主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主管道设置有纵向进风管道,纵向进风管道与变电所连通,并且在纵向进风管道的末端位于变电所内部设置有进风风机,在纵向出风管道的末端位于变电所内部设置有排风风机,所述变电所上设置有纵向出风管道,所述纵向出风管道与地下风机房上部连通,所述地下风机房连接有导通器,所述导通器的上端连接有排风管,排风管与出风主管道连通,所述纵向进风管道内侧靠近进风主管道的一端设置有单向导通的风门,在所述变电所和地下风机房内均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的输出接入控制电路的对应端,所述进风风机、排风风机和轴流风机的运行状态信息也接入控制电路的对应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地下风机房及变电所通风除湿系统,包括有与进风通风井连通的进风主管道以及与出风通风井连通的出风主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主管道设置有纵向进风管道,纵向进风管道与变电所连通,并且在纵向进风管道的末端位于变电所内部设置有进风风机,在纵向出风管道的末端位于变电所内部设置有排风风机,所述变电所上设置有纵向出风管道,所述纵向出风管道与地下风机房上部连通,所述地下风机房连接有导通器,所述导通器的上端连接有排风管,排风管与出风主管道连通,所述纵向进风管道内侧靠近进风主管道的一端设置有单向导通的风门,在所述变电所和地下风机房内均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的输出接入控制电路的对应端,所述进风风机、排风风机和轴流风机的运行状态信息也接入控制电路的对应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地下风机房及变电所通风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器包括有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活动堵块,所述壳体的上端与下端均设置有通气孔,所述壳体的下端设置有锥形下筒,所述活动堵块的上端对应所述通气孔设置有堵头,所述活动堵块的下端设置为圆柱体,并且所述圆柱体的直径大于所述通气孔的直径,所述活动堵块的外圆周侧壁上设置有多个贯穿其上下表面的通孔。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跃峰康江白志刚张瑞峰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交通建设监理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张瑞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