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地下风机房及变电所通风除湿远程预警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42137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地下风机房及变电所通风除湿远程预警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CPU电路、电源电路、进风风机、排风风机或轴流风机状态信息输入电路、温湿度信息输入电路、通讯电路和多路负载控制电路;多路进风风机、排风风机或轴流风机状态信息输入电路分别与CPU电路的数字量输入端连接,多路温湿度信息输入电路分别与CPU电路的模拟量输入端连接,通讯电路与CPU电路的通讯端连接,多路负载控制电路与CPU电路的输出控制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地下隧道通风主系统不运行时,当检测到隧道变电所或地下风机房的温度或湿度达到设定的启动值和停止值时,启动或停止进风风机和和排风风机实现隧道变电所及地下风机房内与外界空气的交换。

A remote early warning and control circuit for ventilation and dehumidification of tunnel underground fan room and subs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地下风机房及变电所通风除湿远程预警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隧道排风除湿
,尤其涉及一种隧道地下风机房及变电所通风除湿远程预警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地下隧道埋于地面冻土层以下,特别是长距离地下隧道内温度与地面温差较大,可谓“冬暖夏凉”。现有的地下隧道通风的时候,采用与进风通风井连通的进风主管道以及与出风通风井连通的出风主管道,进风主管道设置有多个进风支路管道,进风支路管道通过预埋的横向进风通道与隧道内连通,出风主管道设置有多个出风支路管道,出风支路管道通过预埋的横向出风通道与隧道内连通,进风支路管道与出风支路管道内均设置有轴流风机,通过轴流风机工作,来对隧道内的空气进行交换,但是现有的隧道地下通风系统,并没有对地下风机房以及变电所内的空气进行交换,地下风机房在长期的使用中,里面的空气会变得非常污浊;而夏季室外空气温度与地下隧道内空气温度相差超过10℃,特别是高温雨季室外空气湿度已饱和,隧道通风时室外空气遇冷即在隧道内部,特别是金属构件表面凝结,这样隧道内的变电所表面会凝结水珠,威胁变电所内安装的各类重要电气设备及电器元件,尤其是对于6KV的高压设备,潮湿高温的环境极易导致短路等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隧道地下风机房及变电所通风除湿远程预警控制电路,以实现科学高效控制隧道变电所、地下风机房与外界空气的交换与流通。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地下风机房及变电所通风除湿系统包括有与进风通风井连通的进风主管道以及与出风通风井连通的出风主管道,所述进风主管道设置有多个进风支路管道,所述出风主管道设置有多个出风支路管道,所述进风支路管道和出风支路管道内均设置有轴流风机;所述进风主管道设置有纵向进风管道与隧道变电所连通,并且在纵向进风管道与隧道变电所连接部设置有进风风机,所述隧道变电所上设置有纵向出风管道,所述纵向出风管道与地下风机房上部连通,并且在纵向出风管道与隧道变电所连接部设置有排风风机,所述地下风机房连接有导通器,所述导通器的上端通过排风管与出风主管道连通,所述纵向进风管道内侧靠近进风主管道的一端设置有单向导通的风门,且所述风门只能向隧道变电所方向开启,在所述隧道变电所和地下风机房内均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的输出接入控制电路的对应端,所述进风风机、排风风机和轴流风机的运行状态信息也接入控制电路的对应端。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通器包括有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活动堵块,所述壳体的上端与下端均设置有通气孔,所述壳体的下端设置有锥形下筒,所述活动堵块的上端对应所述通气孔设置有堵头,所述活动堵块的下端设置为圆柱体,并且所述圆柱体的直径大于所述通气孔的直径,所述活动堵块的外圆周侧壁上设置有多个贯穿其上下表面的通孔。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的上端设置有锥形上筒,所述通气孔设置在锥形上筒的上端,并且所述活动堵块的上端斜面与所述锥形上筒侧壁的倾斜度相同。一种隧道地下风机房及变电所通风除湿远程预警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CPU电路、电源电路、多路进风风机、排风风机或轴流风机状态信息输入电路、多路温湿度信息输入电路、通讯电路和多路负载控制电路;所述多路进风风机、排风风机或轴流风机状态信息输入电路分别与所述CPU电路的数字量输入端连接,用以采集进风风机、排风风机及轴流风机的运行状态信息,所述多路温湿度信息输入电路分别与所述CPU电路的模拟量输入端连接,用以采集设置在隧道变电所与地下风机房内的温湿度传感器的输出信息,所述电源电路分别与所述CPU电路、多路温湿度信息输入电路、多路进风风机、排风风机及轴流风机状态信息输入电路、通讯电路和多路负载控制电路连接,为各电路提供工作电源,所述通讯电路与所述CPU电路的通讯端连接,所述多路负载控制电路与所述CPU电路的输出控制端连接,用以控制进风风机、排风风机的运行与停止。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源电路包括12V-5V电源电路、24V电源电路、通讯用5VB隔离电源电路;所述12V-5V电源电路包括12V电源、CPU电路接地端N1、保险F1、稳压二极管D1、电容C3、三端稳压模块U1、电容C7和电容C5,所述12V电源正极通过保险F1与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电容C3的正极、三端稳压模块U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三端稳压模块U1的输出端与电容C7的正极及电容C5的一端连接,所述三端稳压模块U1的输出端即为+5V电源,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电容C3的负极、三端稳压模块U1的接地端、电容C7的负极、电容C5的另一端均与CPU电路接地端N1连接;所述24V电源电路包括24V电源、24V电源电路接地端N2、保险F2、稳压二极管D2、电容C9、电阻R2和发光二极管L1,所述24V电源正极通过保险F2与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电容C9的正极及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1的正极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电容C9的负极及发光二极管L1的负极均与24V电源电路接地端N2连接,所述24V电源电路接地端N2与CPU电路接地端N1之间串联电阻R64;所述通讯用5VB隔离电源电路包括+5V电源、5VB隔离电源电路接地端N3、DC-DC隔离元件DC1、电容C16和+5VB电源,所述+5V电源的正极和接地端分别与DC-DC隔离元件DC1的电压输入端和接地端连接,所述DC-DC隔离元件DC1的电压输出端和接地端之间连接电容C16,所述DC-DC隔离元件DC1的电压输出端即为+5VB电源电压端,所述DC-DC隔离元件DC1的接地端GND即为5VB隔离电源电路接地端N3。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CPU电路包括CPU模块U5、晶体振荡电路和复位控制电路,所述CPU模块U5的电源端和接地端分别与+5V电源和CPU电路的接地端N1连接;所述晶体振荡电路包括晶振Y1、电容C11和电容C18,晶振Y1的两端分别通过电容C11、电容C18与CPU电路的接地端N1连接,晶振Y1的两端分别接入CPU模块U5的时钟引脚CLKO和CLKI;所述复位控制电路包括复位模块U6、电阻R57、电容C17和编程接口P1,所述复位模块U6的电源端VCC接+5V电源,接地端GND与CPU电路的接地端N1连接,所述复位模块U6的复位端RST串接电阻R57后与CPU模块U5的编程电压引脚VPP1及编程接口P1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编程接口P1的第一引脚通过电容C17与CPU电路的接地端N1连接,所述编程接口P1的第二至五引脚分别与+5V电源、CPU电路的接地端N1、CPU模块U5的编程控制引脚PGC1和PGD1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多路温湿度信息输入电路中的每一路电路包括电阻R65-i、电容C22-i和电阻R72-i,其中i代表第i路温湿度信息输入电路,i为自然数,来自温湿度传感器输出的温湿度信息串联电阻R65-i后接入CPU模块U5的对应模拟量输入引脚AD,所述电容C22-i和电阻R72-i并联后一端与温湿度信息输入端AN连接,另一端与CPU电路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地下风机房及变电所通风除湿远程预警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CPU电路(16)、电源电路(17)、多路进风风机、排风风机或轴流风机状态信息输入电路(19)、多路温湿度信息输入电路(18)、通讯电路(20)和多路负载控制电路(21);所述多路进风风机、排风风机或轴流风机状态信息输入电路(19)分别与所述CPU电路(16)的数字量输入端连接,用以采集进风风机、排风风机及轴流风机的运行状态信息,所述多路温湿度信息输入电路(18)分别与所述CPU电路(16)的模拟量输入端连接,用以采集设置在隧道变电所与地下风机房内的温湿度传感器输出信息,所述电源电路(17)分别与所述CPU电路(16)、多路温湿度信息输入电路(18)、多路进风风机、排风风机或轴流风机状态信息输入电路(19)、通讯电路(20)和多路负载控制电路(21)连接,为各电路提供工作电源,所述通讯电路(20)与所述CPU电路(16)的通讯端连接,所述多路负载控制电路(21)与所述CPU电路(16)的输出控制端连接,用以控制进风风机和排风风机的运行与停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地下风机房及变电所通风除湿远程预警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CPU电路(16)、电源电路(17)、多路进风风机、排风风机或轴流风机状态信息输入电路(19)、多路温湿度信息输入电路(18)、通讯电路(20)和多路负载控制电路(21);所述多路进风风机、排风风机或轴流风机状态信息输入电路(19)分别与所述CPU电路(16)的数字量输入端连接,用以采集进风风机、排风风机及轴流风机的运行状态信息,所述多路温湿度信息输入电路(18)分别与所述CPU电路(16)的模拟量输入端连接,用以采集设置在隧道变电所与地下风机房内的温湿度传感器输出信息,所述电源电路(17)分别与所述CPU电路(16)、多路温湿度信息输入电路(18)、多路进风风机、排风风机或轴流风机状态信息输入电路(19)、通讯电路(20)和多路负载控制电路(21)连接,为各电路提供工作电源,所述通讯电路(20)与所述CPU电路(16)的通讯端连接,所述多路负载控制电路(21)与所述CPU电路(16)的输出控制端连接,用以控制进风风机和排风风机的运行与停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地下风机房及变电所通风除湿远程预警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17)包括12V-5V电源电路(171)、24V电源电路(172)、通讯用5VB隔离电源电路(173);
所述12V-5V电源电路(171)包括12V电源、CPU电路接地端N1、保险F1、稳压二极管D1、电容C3、三端稳压模块U1、电容C7和电容C5,所述12V电源正极通过保险F1与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电容C3的正极、三端稳压模块U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三端稳压模块U1的输出端与电容C7的正极、电容C5的一端连接,所述三端稳压模块U1的输出端即为+5V电源,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电容C3的负极、三端稳压模块U1的接地端、电容C7的负极、电容C5的另一端均与CPU电路接地端N1连接;
所述24V电源电路(172)包括24V电源、24V电源电路接地端N2、保险F2、稳压二极管D2、电容C9、电阻R2和发光二极管L1,所述24V电源正极通过保险F2与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电容C9的正极和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1的正极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电容C9的负极及发光二极管L1的负极均与24V电源电路接地端N2连接,所述24V电源电路接地端N2与CPU电路接地端N1之间串联电阻R64;
所述通讯用5VB隔离电源电路(173)包括+5V电源、5VB隔离电源电路接地端N3、DC-DC隔离元件DC1、电容C16和+5VB电源,所述+5V电源的正极和接地端分别与DC-DC隔离元件DC1的电压输入端和接地端连接,所述DC-DC隔离元件DC1的电压输出端和接地端之间连接电容C16,所述DC-DC隔离元件DC1的电压输出端即为+5VB电源电压端,所述DC-DC隔离元件DC1的接地端GND即为5VB隔离电源电路接地端N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地下风机房及变电所通风除湿远程预警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CPU电路(16)包括CPU模块U5、晶体振荡电路(161)和复位控制电路(162),所述CPU模块U5的电源端和接地端分别与+5V电源和CPU电路的接地端N1连接;所述晶体振荡电路(161)包括晶振Y1、电容C11和电容C18,晶振Y1的两端分别通过电容C11、电容C18与CPU电路的接地端N1连接,晶振Y1的两端分别接入CPU模块U5的时钟引脚CLKO和CLKI;所述复位控制电路(162)包括复位模块U6、电阻R57、电容C17和编程接口P1,所述复位模块U6的电源端VCC接+5V电源,接地端GND与CPU电路的接地端N1连接,所述复位模块U6的复位端RST串接电阻R57后与CPU模块U5的编程电压引脚VPP1及编程接口P1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编程接口P1的第一引脚通过电容C17与CPU电路的接地端N1连接,所述编程接口P1的第二至五引脚分别与+5V电源、CPU电路的接地端N1、CPU模块U5的编程控制引脚PGC1和PGD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地下风机房及变电所通风除湿远程预警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温湿度信息输入电路(18)中的每一路电路包括电阻R65-i、电容C22-i和电阻R72-i,其中i代表第i路温湿度信息输入电路,i为自然数,来自温湿度传感器输出的温湿度信息串联电阻R65-i后接入CPU模块U5的对应模拟量输入引脚AD,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瑞峰马新宇康江郝志侃张迎军张宇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交通建设监理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张瑞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