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翼面封严结构的屈曲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17010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动翼面封严结构的屈曲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对封严结构进行受力形式工程分析,将封严结构和动翼面划分为多个承载区域;进行前处理建模,建立每个承载区域的线性屈曲模型;对多个承载区域进行网格划分,模拟承载区域的屈曲边界或受力状态;对多个承载区域施加非线性的几何大变形产生的力,并对固定翼后缘和动翼面主结构施加强迫位移边界条件;通过施加的非线性的几何大变形产生的力以及强迫位移边界条件在多个承载区域上的作用,对多个承载区域进行线性屈曲求解,得到线性屈曲模型的求解结果。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解决了现有方式无法对动翼面封严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准确评估计算,以及后屈区分析的计算精度低的问题。

A buckling treatment method of sealing structure with moving wing surf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翼面封严结构的屈曲处理方法
本申请涉及但不限于结构强度分析
,尤指一种动翼面封严结构的屈曲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鉴于飞机设计空间的限制,飞机机翼后缘与动翼面封严结构设计为一体连接件,封严结构在机翼后缘、动翼面主结构作用下随动变形,应力主要由周围结构强迫大变形引起,结构应力水平高且梯度大,受力边界复杂。现有工程算法不能对动翼面封严结构稳定性进行准确评估计算;且该动翼面封严结构屈曲后仍有较大后屈曲承载能力,传统后屈曲分析一般采用了以试验数据为基础的半理论半经验方法,计算精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翼面封严结构的屈曲处理方法,以解决现有方式无法对动翼面封严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准确评估计算,以及后屈区分析的计算精度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动翼面封严结构的屈曲处理方法,所述封严结构的一侧与飞机固定翼后缘相连接,所述封严结构还与动翼面主结构相连接,所述屈曲处理方法包括:对所述封严结构进行受力形式工程分析,根据承载因素将封严结构和动翼面划分为多个承载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翼面封严结构的屈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封严结构的一侧与飞机固定翼后缘相连接,所述封严结构还与动翼面主结构相连接,所述屈曲处理方法包括:/n对所述封严结构进行受力形式工程分析,根据承载因素将封严结构和动翼面划分为多个承载区域;/n对所述多个承载区域进行前处理建模,建立每个所述承载区域的线性屈曲模型;/n根据承载因素对所述多个承载区域进行网格划分,模拟所述承载区域的屈曲边界或受力状态;/n对所述多个承载区域施加非线性的几何大变形产生的力,并对固定翼后缘和动翼面主结构施加强迫位移边界条件;/n通过施加的非线性的几何大变形产生的力以及强迫位移边界条件在所述多个承载区域上的作用,对所述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翼面封严结构的屈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封严结构的一侧与飞机固定翼后缘相连接,所述封严结构还与动翼面主结构相连接,所述屈曲处理方法包括:
对所述封严结构进行受力形式工程分析,根据承载因素将封严结构和动翼面划分为多个承载区域;
对所述多个承载区域进行前处理建模,建立每个所述承载区域的线性屈曲模型;
根据承载因素对所述多个承载区域进行网格划分,模拟所述承载区域的屈曲边界或受力状态;
对所述多个承载区域施加非线性的几何大变形产生的力,并对固定翼后缘和动翼面主结构施加强迫位移边界条件;
通过施加的非线性的几何大变形产生的力以及强迫位移边界条件在所述多个承载区域上的作用,对所述多个承载区域进行线性屈曲求解,得到线性屈曲模型的求解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翼面封严结构的屈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确定的多个承载区域包括:关键承载受力区和非关键受力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翼面封严结构的屈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关键承载受力区包括:封严结构与固定翼后缘的连接区域,以及封严结构与动翼面主结构的连接区域;
所述非关键受力区包括:固定翼后缘中未与封严结构连接的区域,以及动翼面主结构中未与封严结构连接的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翼面封严结构的屈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键承载受力区中的受力结构通过钉群连接,对所述关键承载受力区进行前处理建模,包括:
根据钉群与所述关键承载受力区的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茂亮周银华赵秀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