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站凝汽器壳侧和管侧动态耦合数学模型及建模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站凝汽器壳侧和管侧动态耦合数学模型及建模方法,属于电站数字仿真
技术介绍
建立电站凝汽器动态数学模型主要目的是获得凝汽器压力随热负荷及循环水扰动的动态变化规律。数学模型主要包括壳侧(汽侧)模型和管侧(循环水侧)模型,两侧数学模型之间由传热方程联系在一起。凝汽器动态过程中,壳侧和管侧均存在蓄放热作用,两侧温度呈动态耦合关系,传热过程也应是动态的。现有建模方法中没有独立的动态传热方程,也无法在方程中隐式表达传热的动态过程,而采用静态传热公式显式计算传热量,这实际上是人为对两侧动态过程解耦,虽简化了数学模型实现,却影响了模型的动态精度。对于凝汽器壳侧,目前多采用基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建模方法。此方法将壳侧蒸汽近似为理想气体(由此引起的压力计算相对误差约0.5%~1%),通过联立质量守恒和蒸汽状态方程建立数学模型,其实质是通用压力-流量通道求解壳侧蒸汽分压力。受建模方式限制,模型中直接忽略了壳侧饱和温度的动态项,这在模型形式上降低了两侧动态过程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站凝汽器壳侧和管侧动态耦合模型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1:根据传热学基本原理,结合凝汽器结构,建立冷却管两侧动态微元传热方程;/n步骤2:对步骤1所述方程在空间上对循环水温度集总参数化,解析得到壳侧和管侧温度的动态耦合方程;/n步骤3:利用步骤2所述方程进一步获得两侧动态传热量计算式;/n步骤4:在壳侧凝结区建立质量和能量守恒微分方程,并带入步骤3所述传热量,得到两侧温度的另一个动态耦合方程;/n步骤5:将步骤2、步骤4所述方程及热井水位方程联立,同时求解壳侧饱和温度、压力、管侧循环水出口温度及热井水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站凝汽器壳侧和管侧动态耦合模型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根据传热学基本原理,结合凝汽器结构,建立冷却管两侧动态微元传热方程;
步骤2:对步骤1所述方程在空间上对循环水温度集总参数化,解析得到壳侧和管侧温度的动态耦合方程;
步骤3:利用步骤2所述方程进一步获得两侧动态传热量计算式;
步骤4:在壳侧凝结区建立质量和能量守恒微分方程,并带入步骤3所述传热量,得到两侧温度的另一个动态耦合方程;
步骤5:将步骤2、步骤4所述方程及热井水位方程联立,同时求解壳侧饱和温度、压力、管侧循环水出口温度及热井水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站凝汽器壳侧和管侧动态耦合模型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将冷却管壁金属温度处理为与壳侧饱和温度同速率变化,所建立的冷却管两侧动态微元传热方程为:
其中,k为传热系数,kW/(m2·K);U为冷却管周长,m;Ts为壳侧饱和温度,K;Tw为循环水温度,K;mj为单位长度金属质量,kg/m;cj为金属比热,kJ/(kg·K);Dw为循环水流量,kg/s;hw为循环水焓,kJ/(kg·K);Fw为冷却管内截面积,m2;ρw为循环水密度,kg/m3;pw为循环水工作压力,MPa;τ为时间,s;z为长度,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站凝汽器壳侧和管侧动态耦合模型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得到的壳侧和管侧温度的动态耦合方程为:
其中,...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