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沉淀气浮一体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6841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是一种高效沉淀气浮一体化设备,包括进水装置、出水装置、池体和刮泥装置;进水装置与池体连通,池体与出水装置连通,池体的顶部设置刮泥装置;池体内部设有U形板,U形板位于池体的中部,U形板包括阻隔长板和阻隔短板;阻隔长板的底部与阻隔短板的底部连接,呈封闭状,阻隔长板与阻隔短板的两侧均焊接于池体的内壁;U形板设有多个,多个U形板并排设置,并且所有U形板的开口均朝向池体的顶部;U形板的底部一侧连通于出水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沉淀气浮一体化设备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是一种高效沉淀气浮一体化设备。
技术介绍
我国的污水排放一直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污水如果直接排放会严重污染环境,特别是一些“有味道”的污水对环境更是进一步的破坏,如带有臭气的工业用水,还有含大量油脂的污水,这些特别的污水如果直接排放,对环境的污染会到达一个不可逆的状态;现有的污水处理工艺通常是采用离子气浮工艺,将污水与溶气水混合倒入离子气浮设备,溶气水中的微气泡能够附着在污水中的悬浮物颗粒表面,并将其拖至设备的上表面,由其他设备将颗粒物带走,以达到去污的目的,但该工艺面临一个问题,微气泡与悬浮物颗粒在设备内部的接触时间短,微气泡只能附在大部分的悬浮物颗粒上,而有小部分依然留在污水中,净化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高效沉淀气浮一体化设备。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沉淀气浮一体化设备,包括进水装置、出水装置、池体和刮泥装置;所述进水装置与所述池体连通,所述池体与所述出水装置连通,所述池体的顶部设置所述刮泥装置;所述池体内部设有U形板,所述U形板位于所述池体的中部,所述U形板包括阻隔长板和阻隔短板;所述阻隔长板的底部与所述阻隔短板的底部连接,呈封闭状,所述阻隔长板与所述阻隔短板的两侧均焊接于所述池体的内壁;所述U形板设有多个,多个所述U形板并排设置,并且所有所述U形板的开口均朝向池体的顶部;所述U形板的底部一侧连通于所述出水装置。较佳的,所述U形板的内部还设有方形导水管;所述方形导水管设置于所述U形板的底部,所述方形导水管的顶部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方形导水管的一侧连通于所述出水装置。较佳的,所述进水装置为U形进水管;所述进水装置的一侧设有进水口,进水装置的另一侧设有两个出水口,两个所述出水口分别连通所述进水装置与所述池体。较佳的,出水装置包括方形出水管和排水口,所述方形出水管的一侧与所述池体连接,所述方形出水管的底面为斜切面,使所述方形出水管的一端的口径大于其自身的另一端的口径,所述排水口连通于所述方形出水管的一端,所述方形出水管与所述方形导水管的一侧连通。较佳的,所述刮泥装置为刮泥机。较佳的,所述池体的底部设有排泥口,所述排泥口连通于所述池体。较佳的,所述池体的的底部呈漏斗形,所述排泥口连通于所述池体的底部。较佳的,还设有集泥箱,所述集泥箱与所述刮泥装置连接;所述集泥箱的底部还设有下料口,所述下料口与所述集泥箱连通。较佳的,还包括循环系统,所述循环系统设有循环进口与循环出口;所述循环进口的底部与所述进水装置的顶部连通,所述循环进口位于所述进水装置分流点的上方;所述循环出口连通于所述方形出水管的另一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进水装置用于运输带有溶气的污水,污水通过进水装置到达池体的内部,池体的内部设有U形板,随着越来越多的污水进入池体的内部,水位会逐渐升高,因U形板的底部呈封闭状,且两侧焊接于池体的内壁,污水会沿着U形板的外壁上升,然后沿着U形板的内壁下降,一升一降,增加了气泡与悬浮物颗粒的接触时间,且增强颗粒物的混凝絮凝效果,使溶气水中的微气泡能够快速附着在悬浮物颗粒表面,不会残留,大大的提高了净化效果,微气泡将悬浮颗粒物拖至池体的上表面,由刮泥机将颗粒物刮走,净化后的水通过出水装置排放出来。较佳的,水流通过方形导水管顶部的通孔进入方形导水管的内部,此时,方形导水管缓冲了水流的冲击力,使水流不会溅射,又从内部一侧流向出水装置,限制了水流的走向与空间,排水均匀。较佳的,带有溶气的污水倒入进水口,进水装置将水路分为两条,污水通过两条水路到达出水口,出水口连通于池体的内部,污水穿过出水口到达池体的内部,进水装置能够将水流分支,可通过设置阀门控制流量,且造价成本较低。附图说明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A处俯视图。其中:进水装置100、出水装置200、池体300、刮泥装置400、U形板310、阻隔长板311、阻隔短板312、方形导水管313、进水口110、出水口120、方形出水管210、排水口220、排泥口320、集泥箱500、下料口510、循环系统600、循环进口610、循环出口62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3所示,一种高效沉淀气浮一体化设备,包括进水装置100、出水装置200、池体300和刮泥装置400;所述进水装置100与所述池体300连通,所述池体300与所述出水装置200连通,所述池体300的顶部设置所述刮泥装置400;所述池体300内部设有U形板310,所述U形板310位于所述池体300的中部,所述U形板310包括阻隔长板311和阻隔短板312;所述阻隔长板311的底部与所述阻隔短板312的底部连接,呈封闭状,所述阻隔长板311与所述阻隔短板312的两侧均焊接于所述池体300的内壁;所述U形板310设有多个,多个所述U形板310并排设置,并且所有所述U形板310的开口均朝向池体300的顶部;所述U形板310的底部一侧连通于所述出水装置200;进水装置100用于运输带有溶气的污水,污水通过进水装置100到达池体300的内部,池体300的内部设有U形板310,随着越来越多的污水进入池体300的内部,水位会逐渐升高,因U形板310的底部呈封闭状,且两侧焊接于池体300的内壁,污水会沿着U形板310的外壁上升,然后沿着U形板310的内壁下降,一升一降,增加了气泡与悬浮物颗粒的接触时间,且增强颗粒物的混凝絮凝效果,使溶气水中的微气泡能够快速附着在悬浮物颗粒表面,不会残留,大大的提高了净化效果,微气泡将悬浮颗粒物拖至池体300的上表面,由刮泥机将颗粒物刮走,净化后的水通过出水装置200排放出来。其中,所述U形板310的内部还设有方形导水管313;所述方形导水管313设置于所述U形板310的底部,所述方形导水管313的顶部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方形导水管313的一侧连通于所述出水装置200;水流通过方形导水管313顶部的通孔进入方形导水管313的内部,此时,方形导水管313缓冲了水流的冲击力,使水流不会溅射,又从内部一侧流向出水装置200,限制了水流的走向与空间,排水均匀。此外,如图4所示,所述进水装置100为U形进水管;所述进水装置100的一侧设有进水口110,进水装置100的另一侧设有两个出水口120,两个所述出水口120分别连通所述进水装置100与所述池体300;带有溶气的污水倒入进水口110,进水装置100将水路分为两条,污水通过两条水路到达出水口120,出水口120连通于池体300的内部,污水穿过出水口120到达池体300的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沉淀气浮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装置、出水装置、池体和刮泥装置;所述进水装置与所述池体连通,所述池体与所述出水装置连通,所述池体的顶部设置所述刮泥装置;/n所述池体内部设有U形板,所述U形板位于所述池体的中部,所述U形板包括阻隔长板和阻隔短板;所述阻隔长板的底部与所述阻隔短板的底部连接,呈封闭状,所述阻隔长板与所述阻隔短板的两侧均焊接于所述池体的内壁;/n所述U形板设有多个,多个所述U形板并排设置,并且所有所述U形板的开口均朝向池体的顶部;/n所述U形板的底部一侧连通于所述出水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沉淀气浮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装置、出水装置、池体和刮泥装置;所述进水装置与所述池体连通,所述池体与所述出水装置连通,所述池体的顶部设置所述刮泥装置;
所述池体内部设有U形板,所述U形板位于所述池体的中部,所述U形板包括阻隔长板和阻隔短板;所述阻隔长板的底部与所述阻隔短板的底部连接,呈封闭状,所述阻隔长板与所述阻隔短板的两侧均焊接于所述池体的内壁;
所述U形板设有多个,多个所述U形板并排设置,并且所有所述U形板的开口均朝向池体的顶部;
所述U形板的底部一侧连通于所述出水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沉淀气浮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板的内部还设有方形导水管;
所述方形导水管设置于所述U形板的底部,所述方形导水管的顶部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方形导水管的一侧连通于所述出水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沉淀气浮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装置为U形进水管;
所述进水装置的一侧设有进水口,进水装置的另一侧设有两个出水口,两个所述出水口分别连通所述进水装置与所述池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沉淀气浮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出水装置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敏斌徐晓间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强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