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井道内升降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井道内升降机用限速器支架及限速器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呈垂直设置,包括沿水平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多个用于供第一紧固件穿设以与主轨固定连接的第一安装孔,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多个用于供第二紧固件穿设以与主轨支架连接的第二安装孔;第二支撑板呈水平设置并用于支撑限速器,第二支撑板与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二支撑板包括承载部和两个固定部,承载部上设置有两个用于避让钢丝绳的通孔。在需要升层的时候,方便将限速器支架拆卸后安装到轿厢升层后需要固定的位置,这样子,就不用重新套设钢丝绳,安装的时候十分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井道内升降机用限速器支架及限速器组件
本技术属于井道内升降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井道内升降机用限速器支架及限速器组件。
技术介绍
现今社会,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往的建筑业都是从建筑的墙外建升降机,这样子,随着楼层的增高,设置在墙外的升降机的使用风险更加高。因此在建筑井道内使用升降机能够降低了倒塌的风险,并且可以运用各种人工智能运输工具,比如:电动砂浆运输车、电动砌块运输车、电动预制墙板运输车等等。限速器是升降机中的重要部件,在限速器组装的时候,需要将限速器绳穿过限速器中的限速轮,然后穿过限速器支架上的通孔,由于限速绳的长度比较长,在限速器组装时,组装人员需要找到限速绳的两端,然后将限速绳分别插入通孔中,最后将通孔之间的限速绳固定在限速轮上,限速绳安装操作需要浪费大量时间,而设置在建筑井道内的升降机对着楼层的升层需要不断增高,限速器也必须跟着轿厢多次升层,因此如果每次都需要将限速绳穿过通孔后再固定,安装需要的时间较长,并且安装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道内升降机用限速器支架及限速器组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应用于建筑井道内的升降机的限速器安装不便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井道内升降机用限速器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其中,第一支撑板呈垂直设置,包括沿水平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多个用于供第一紧固件穿设以与主轨固定连接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多个用于供第二紧固件穿设以与主轨支架连接的第二安装孔;其中,第二支撑板呈水平设置并用于支撑限速器,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包括承载部和两个固定部,两个所述固定部分别位于所述承载部的两端并用于与限速器连接,所述承载部上设置有两个用于避让钢丝绳的通孔。可选地,各所述固定部上均设置有用于供第三紧固件穿设以与限速器固定连接的第三安装孔。可选地,还包括若干加强肋,各所述加强肋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端面和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侧面并用于增强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承载能力。可选地,所述加强肋的数量为两个。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边自所述第一连接部至所述第二连接部方向向上倾斜。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孔的数量为四个。可选地,所述第二安装孔的数量为两个。可选地,各所述固定部上的所述第三安装孔设置的数量为两个。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限速器支架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本技术井道内升降机用限速器支架,使用的时候,限速器设置于第二支撑板上,将钢丝绳穿过限速器的限速轮,然后穿过通孔,第一连接部通过第一紧固件与压码之间的配合而与主轨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二紧固件穿过第二安装孔和主轨支架而与墙面固定连接,由于第一连接部和主轨以及第二连接部和主轨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结构,在需要升层的时候,方便将限速器支架拆卸后安装到轿厢升层后需要固定的位置,这样子,就不用重新套设钢丝绳,安装的时候十分方便。安装限速器的时候,所述限速器的限速轮位于承载部上,这样子,承载部承受限速器大部分的重量,由于承载部位于两固定部之间,即,承载部位于第二支撑板的中间位置,这样子,承载部承受限速器的重量比较均匀,保证了限速器安装在第二支撑板的稳定性,在工作的时候,不会由于受力不均导致左右晃动,影响限速器的正常运行,保证了升降机的安全性能。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限速器组件,包括限速器、钢丝绳、涨紧器、下支架和上述的井道内升降机用限速器支架;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下支架的一端均连接于主轨上,所述下支架位于所述限速器支架的下方;所述限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涨紧器设置于所述下支架上,所述钢丝绳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通孔并与并套设于所述限速器和所述涨紧器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限速器组件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由于采用了上述的限速器支架,在建筑升层的时候,通过拆卸下支架和限速器支架,再将限速器支架和下支架安装固定在升层后所要固定的位置,下支架无需安装在底面,保持钢丝绳与限速器一直,不用更换另一条钢丝成,节省了更换钢丝绳的步骤,节省了安装时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限速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提供的限速器支架的正视图。图3为图1提供的限速器支架的仰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限速器组件安装在主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限速器支架11—第一支撑板111—第一连接部112—第二连接部113—第一安装孔114—第二安装孔12—第二支撑板121—通孔122—固定部123—承载部124—第三安装孔20—主轨30—限速器40—钢丝绳50—加强肋60—涨紧器70—下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4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提供一种井道内升降机用限速器支架10,安装于主轨20上,包括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11呈垂直设置,包括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道内升降机用限速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支撑板,呈垂直设置,包括沿水平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多个用于供第一紧固件穿设以与主轨固定连接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多个用于供第二紧固件穿设以与主轨支架连接的第二安装孔;/n第二支撑板,呈水平设置并用于支撑限速器,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包括承载部和两个固定部,两个所述固定部分别位于所述承载部的两端并用于与限速器连接,所述承载部上设置有两个用于避让钢丝绳的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道内升降机用限速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撑板,呈垂直设置,包括沿水平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多个用于供第一紧固件穿设以与主轨固定连接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多个用于供第二紧固件穿设以与主轨支架连接的第二安装孔;
第二支撑板,呈水平设置并用于支撑限速器,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包括承载部和两个固定部,两个所述固定部分别位于所述承载部的两端并用于与限速器连接,所述承载部上设置有两个用于避让钢丝绳的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道内升降机用限速器支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固定部上均设置有用于供第三紧固件穿设以与限速器固定连接的第三安装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道内升降机用限速器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加强肋,各所述加强肋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端面和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侧面之间并用于增强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承载能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井道内升降机用限速器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治,孙桂新,孙义刚,刘俊陶,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鑫峰建筑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