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进邦专利>正文

一种散热、通风、防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6572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通风、防雨装置,其由一外框及多片导流除水板所组成,该导流除水板至少具有一个弯,每个弯角处均有一延伸的祛水翼,该装置能使工厂的热气,通过空气的对流,将之排出屋外,改善厂内的通风环境,并能借助祛水翼的物理原理,可将雨水排除,能完全防止雨水溅入屋内。(*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通风、防雨装置,尤指一种借助空气的对流,将工厂的热气排出屋外,改善厂内通风环境的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工厂使用的圆形轴流散热、通风装置(请请参阅图4),包括底座51、轴流旋转盘52、多个旋转散热片53及尖斗顶盖54,该多个旋转散热片53等角均匀布列成360度圆球状,其可借助外部风力,推动旋转散热片53做360度旋转,以排除屋内热气,或借助热对流方式,自上方多个旋转散热片53,将热气排出屋外,以达到散热的功能。如上所述,习知圆形轴流散热、通风装置,虽可借助热对流方式,将热气排出室外,然而,此装置因对流的动力,部分被使用在推动旋转散热片53的360度旋转运动上,因而降低其散热通风的效能。尤其,如因外气流使旋转散热片53转速愈快时,其能排出的热气量,会因风切力关系而降低。最关键的在于,该圆形轴流散热、通风装置并不具有防雨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通风、防雨装置,其不但具有散热及通风功能,同时具有防雨功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散热、通风、防雨装置,该装置由一外框及其内的多片导流除水板所组成,该导流除水板至少具有一个弯,每个弯角处,均有一延伸的祛水翼。该外框由上底板、下底板、左挡板、右挡板共四片挡板组成。该外框在屋外侧的下底板左、右两侧各有一排水口。该外框在屋内侧的下底板水平线略高于屋外侧。该多片导流除水板以直立式等宽分布,固定于外框框架内。该多片导流除水板由一或多片小挡板组合成三个约90度弯。该多片导流除水板的任两片导流除水板,将气流信道由屋外侧向屋内侧架构成入口区、集流区、挡流区、减压区、集流区、挡流区、减压区、集流区、挡流区、减压区、集流区及出口区。该多片导流除水板以金属、非金属,或由塑形冲压或铸造一体完成。该多片导流除水板的祛水翼为一延伸的突出结构。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技术将导流除水板设为多个弯,即其可由一或多片小挡板组合成三个约90度弯,而每个弯角处均有一延伸的祛水翼,此祛水翼使信道予以短暂的缩小,待通过祛水翼后的空间又恢复原宽度,以达到减压的目的;而任两片导流除水板,将气流信道由屋外侧向屋内侧架构成入口区、集流区、挡流区、减压区、集流区、挡流区、减压区、集流区、挡流区、减压区、集流区及出口区,其除能使热气迅速由屋内侧通过排出屋外侧外,若雨水自入口区进入时,可借由集流区与挡流区,将雨水溅散,并吸附于导流除水板上,使于通过祛水翼后,借减压与重力,将雨水留下,并向下排除,经由下底板的出水口排出屋外,如此,经过同样三次循环,可将雨水完全排除,防止雨水溅入屋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1A是本技术的A-A剖面图;图2是本技术导流除水板及气流信道说明图;图3是本技术导流除水板的其它形状图;图4是习知圆形轴流散热、通风装置。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 外框 11 上底板 12 下底板13 左挡板 14 右挡板 15 屋外侧16 排水 17 屋内侧 2 导流除水板21 祛水翼 22 入口区 23 集流区24 挡流区 25 减压区 26 出口区51 底座 52 轴流旋转盘 53 旋转散热片54 尖斗顶盖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1A所示,本技术一种散热、通风、防雨装置,其由一外框1及多片导流除水板2所组成。该外框1由上底板11、下底板12、左挡板13、右挡板14共四片挡板组成,以供多片导流除水板2固定,在屋外侧15的下底板12的左、右两侧各有一排水口16,且其屋内侧17的下底板12水平线略高于屋外侧15,以利排水功能。该多片导流除水板2,以直立式等宽分布,固定于外框1框架内,且每一导流除水板2(请参阅图2),由一或多片小挡板组合成三个约90度弯,每个弯角处,均有一延伸的祛水翼21。此祛水翼21使信道可以短暂的缩小,待通过祛水翼21后的空间又恢复原宽度,以达到减压的作用。其任两片导流除水板2,将气流信道由屋外侧15向屋内侧17架构成入口区22、集流区23、挡流区24、减压区25、集流区23、挡流区24、减压区25、集流区23、挡流区24、减压区25、集流区23及出口区26。除能使热气迅速由屋内侧17通过排出屋外侧15外,若雨水自入口区22进入时,可通过集流区23与挡流区24,将雨水溅散,并吸附于导流除水板2上,当通过祛水翼21时,借助减压与重力,将雨水留下,并向下排除,经由下底板12的出水口16排出屋外。如此,经过同样三次循环,可将雨水完全排除,防止雨水溅入屋内。本技术一种散热、通风、防雨装置,其导流除水板2,亦可以平板或金属、或非金属,借由塑形冲压或铸造一体完成,其结构亦可如图图3所示。该导流除水板2上的祛水翼21,为一延伸的突出结构,其目的能使信道短暂的缩小,其形状不拘。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通风、防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一外框及其内的多片导流除水板所组成,该导流除水板至少具有一个弯,每个弯角处,均有一延伸的祛水翼。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通风、防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框由上底板、下底板、左挡板、右挡板共四片挡板组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散热、通风、防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框在屋外侧的下底板左、右两侧各有一排水口。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散热、通风、防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框在屋内侧的下底板水平线略高于屋外侧。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通风、防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片导流除水板以直立式等宽分布,固定于外框框架内。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散热、通风、防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片导流除水板由一或多片小挡板组合成三个约90度弯。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散热、通风、防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片导流除水板的任两片导流除水板,将气流信道由屋外侧向屋内侧架构成入口区、集流区、挡流区、减压区、集流区、挡流区、减压区、集流区、挡流区、减压区、集流区及出口区。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散热、通风、防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片导流除水板以金属、非金属,或由塑形冲压或铸造一体完成。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通风、防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片导流除水板的祛水翼为一延伸的突出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通风、防雨装置,其由一外框及多片导流除水板所组成,该导流除水板至少具有一个弯,每个弯角处均有一延伸的祛水翼,该装置能使工厂的热气,通过空气的对流,将之排出屋外,改善厂内的通风环境,并能借助祛水翼的物理原理,可将雨水排除,能完全防止雨水溅入屋内。文档编号F24F7/00GK2811825SQ20052006068公开日2006年8月30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24日专利技术者苏进邦 申请人:苏进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通风、防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一外框及其内的多片导流除水板所组成,该导流除水板至少具有一个弯,每个弯角处,均有一延伸的祛水翼。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进邦
申请(专利权)人:苏进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