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山东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根据出口温度智能控制的板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6403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根据出口温度智能控制的板式换热器,流体出口分别设置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分别用于检测两个出口的流体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数据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检测的两个出口的流体温度来自动进口的流体的流量;当检测的温度高于设定的第一温度,控制器控制第一阀门开度增加,从而增加进入换热器的流体流量;当检测的温度低于设定的第二温度,控制器控制第一阀门开度降低,从而减少进入换热器的流体流量。本发明专利技术避免换热流体过多或者过少,导致无法及时的进行换热和散热,避免热源温度过高或者过低,从而影响热源的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根据出口温度智能控制的板式换热器
本专利技术是对在先申请的进一步改进,涉及换热器
,具体涉及一种导流结构与柱肋相结合的智能控制的板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平板式换热器是目前各类换热器中换热效率最高的一种换热器,它具有占用空间小,安装拆卸方便的优点。其由冲压成形的凹凸不锈钢板组成,两相临板片之间的凹凸纹路成180度相对组合,因此板式热交换器两板片之间的凹凸脊线形成了交错的接触点,将接触点以真空焊接方式结合后,就形成了板式热交换器的耐高压交错流通结构,这些交错的流通结构使得板式热交换器内的冷热流体产生强烈紊流而达到高换热效果。扁平管近些年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空调单元以及住宅或商业空调换热器。此种扁平管内部设置多个小的通道,在使用时,换热流体流过扁平管内的多个通道。因为扁平管换热面积大,因此能够大大提高换热效果。平板式换热器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制冷、核能和动力等工业,由于世界性的能源危机,为了降低能耗,工业生产中对换热器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对换热器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几十年来,虽然紧凑式换热器(板式、板翅式、压焊板式换热器等)、热管式换热器、直接接触式换热器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由于管壳式换热器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其仍占据产量和用量的统治地位,据相关统计,目前工业装置中管壳式换热器的用量仍占全部换热器用量的70%左右。平板式换热器结垢后,采取常规的蒸汽清扫、反冲洗等方式对换热器进行清洗,生产实践证明,效果不是很好。只能将换热器的封头拆卸下来,采用物理清理的方式,但采取该种方式进行清洗,操作复杂、耗时长,人力、物力投资较大,对连续化的工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困难。浸没式换热器,是间壁式换热器种类之一。它结构简单,制造、安装、清洗和维修方便,价格低廉,又特别适用于高压流体的冷却、冷凝,所以现代仍得到广泛应用。这种换热器多以金属管子绕成,或制成各种与容器相适应的情况,并沉浸在容器内的液体中。研究和工程应用都表明,浸没式液冷和热管都各自有着优异的换热性能。除此以外,相变材料由于其吸热放热过程温度平稳,可以使得整个系统达到均温的效果,因而在换热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间接液体冷却方案中,采用水冷板换热器进行换热。水冷板是一个内有流道结构的金属换热器件,通常由铜或铝制成。将换热流体与水冷板基板底面直接接触,传热的热量传导至水冷板,然后水冷板与内部的冷媒进行对流换热将热量带走。整个液冷系统利用泵为工质的循环提供动力,相对于风冷系统,液冷系统结构更加紧凑。而且所使用的冷媒多为与冷板材料兼容的去离子水、指定百分比的乙二醇—去离子水、纳米流体等介质,它们具有比空气更高的比热容和导热系数,在散热效果上优于风冷。此外,相比于风冷系统,间接液冷系统噪音水平明显降低。近年来,为满足换热需求,已展开对间接液冷系统的研究,涉及冷板结构、冷媒选取、管道布置等诸多方面,发现水冷板结构对液冷系统换热和功耗的影响尤为显著。水冷板一般可分为基板、流道、盖板三部分。盖板及软管接头并无统一的标准,不同厂商有不同的结构形式,基板和流道可按照设备和热设计功耗进行各种不同的配置,这也是影响水冷板散热性能的主要因素。柱肋:增设肋片有助于增加换热面积,并且可以增强对流场的扰动。通过增加肋片强化换热已被广泛应用于换热器中。但此次设计不能单一地考虑散热效果,还应从系统经济性的角度出发,尽量避免增设肋片后出现的压降急剧增大而散热改善效果极小的局面。再考虑冷媒进口时温度相对更低,所以,在中心高流速区域不布置肋片,以期改善冷板压降,在周边低流速区域布置圆柱型肋片,加强扰动并增加换热面积,弥补冷媒温度升高所导致的散热能力的损失。导流结构:为避免冷媒与冷板对流换热过程中出现流动死区,借鉴换热器中广泛采用的折流板,在冷板中布设一些长直型的挡板作为导流结构,在流场某些区域改变冷媒的流向,以期改善冷媒在冷板中的流场分布。综上,将这种从盖板中间进口、双边出口,结合导流结构和柱肋的水冷板引入到换热器中,有目的性的进行高效换热,并保证一定的均温性,满足换热器正常工作要求。因此针对此种情况,在本专利技术人能以前的专利技术中,本专利技术人进行了改进,专利技术了导流结构与柱肋相结合的板式换热器。但是实际应用中发现换热器智能化程度不高,无法实现智能控制,也无法实现换热均匀,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根据进行智能化控制的板式换热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式换热器,这种板式换热器除了改变常见水冷板的冷媒进出口方式,并增设了挡板改善冷媒在冷板中的均流性,以及布设柱肋改善水冷板的散热特性,还能够实现智能控制,实现板式换热器的换热均匀。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根据出口温度智能控制的板式换热器,包括基板、盖板、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盖板和基板装配在一起形成流体空间,所述基板上设置挡板和圆柱形肋片,流体进口位于两个流体出口的中间位置;其特征在于,流体出口分别设置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分别用于检测两个出口的流体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数据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检测的两个出口的流体温度来自动控制进口的流体的流量;当检测的温度高于设定的第一温度,控制器控制第一阀门开度增加,从而增加进入换热器的流体流量;当检测的温度低于设定的第二温度,控制器控制第一阀门开度降低,从而减少进入换热器的流体流量。作为优选,进口的管路上设置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与控制器进行数据连接,所述进口的流量是通过控制第一阀门的开度来进行的。作为优选,两个出口的流体温度是通过两个出口的平均温度来计算的。作为优选,所述挡板包括位于基板中心的第一挡板、包围在第一挡板外部的第二挡板和包围在第二挡板外部的第三挡板;第一挡板包括四块,相邻的第一挡板之间设置间隔,相邻的第一挡板之间呈垂直关系,四块第一挡板的延长线形成第一正方形;第二挡板包括四块,相邻的第二挡板之间设置间隔,相邻的第二挡板之间呈垂直关系,四块第二挡板的延长线形成第二正方形,所述每块第一挡板的延长线通过两块第二挡板的中点;第三挡板包括四块,相邻的第三挡板之间设置间隔,相邻的第三挡板之间呈垂直关系,四块第三挡板的延长线形成第三正方形,所述每块第二挡板的延长线通过两块第三挡板的中点;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之间设置多个圆柱形肋片;所述基板还包括设置在第三挡板外部的第四挡板,所述第四挡板为平行设置的两块,两块第三挡板的延长线经过一块第四挡板的中点。作为优选,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换热器包括设置在盖板上的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所述冷流体进口设置第一正方形的中心位置,所述流体出口设置两个,分别设置在两块第四挡板所形成的平行线的外部位置。作为优选,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位于同一直线上,流体进口位于两个流体出口的中间位置。作为优选,基板和盖板是长方形结构。作为优选,基板上设置凹槽,盖板上设置凸柱,通过凹槽和凸柱的配合使得基板和盖板连接。作为优选,凹槽设置在基板的对角位置,位于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根据出口温度智能控制的板式换热器,包括基板、盖板、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盖板和基板装配在一起形成流体空间,所述基板上设置挡板和圆柱形肋片,流体进口位于两个流体出口的中间位置;其特征在于,流体出口分别设置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分别用于检测两个出口的流体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数据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检测的两个出口的流体温度来自动控制进口的流体的流量;当检测的温度高于设定的第一温度,控制器控制第一阀门开度增加,从而增加进入换热器的流体流量;当检测的温度低于设定的第二温度,控制器控制第一阀门开度降低,从而减少进入换热器的流体流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根据出口温度智能控制的板式换热器,包括基板、盖板、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盖板和基板装配在一起形成流体空间,所述基板上设置挡板和圆柱形肋片,流体进口位于两个流体出口的中间位置;其特征在于,流体出口分别设置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分别用于检测两个出口的流体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数据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检测的两个出口的流体温度来自动控制进口的流体的流量;当检测的温度高于设定的第一温度,控制器控制第一阀门开度增加,从而增加进入换热器的流体流量;当检测的温度低于设定的第二温度,控制器控制第一阀门开度降低,从而减少进入换热器的流体流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进口的管路上设置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与控制器进行数据连接,所述进口的流量是通过控制第一阀门的开度来进行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两个出口的流体温度是通过两个出口的平均温度来计算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包括位于基板中心的第一挡板、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伟赵夷非段晓辉张瀛瀚崔峥刘昱王宏标邵卫陈帆余道广李斌夏爽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