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张拉系统的风机塔架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16263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0:34
本方案提供的一种具有张拉系统的风机塔架,由于现有技术中混凝土结构抗拉能力相对较弱,为了抵抗风载对风机塔架的激励,采用具有预应力的钢绞线,将风机塔架的上下两端进行锚固,通过预应力钢绞线为风机塔架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载,保证了整个风机塔架的支撑结构的安全性。

A kind of fan tower with tens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张拉系统的风机塔架
本专利技术属于风电塔筒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张拉系统的风机塔架。
技术介绍
随着风电和风资源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低风速、高切变地区的认识逐渐加深,在低风速高切变地区,升高塔筒高度进而升高轮毂高度,可为机组带来更好的风速。在低风速地区风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升高风力发电机组的支撑结构的高度势在必行。为保证支撑结构的刚性、安全性及经济性,采用上部钢塔段与下部混凝土段组合形成混合式塔架。混凝土塔架部分有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拼接而成,为上部钢制塔筒和下部混凝土塔筒由法兰连接所组成的新型钢混塔筒。针对于底部混凝土段,由于混凝土的特性,抗压能力很强,抗拉能力相对较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张拉系统的风机塔架,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拉能力,保证了整个风机塔架的支撑结构的安全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张拉系统的风机塔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钢制塔筒、混凝土塔筒以及塔底基础,还包括具有预应力的钢绞线,所述钢绞线两端分别设置与所述混凝土塔筒和所述塔底基础上。优选地,在上述风机塔架中,所述钢绞线的上端设置于所述混凝土塔筒上表面且下端设置于所述塔底基础内部。优选地,在上述风机塔架中,所述钢绞线与所述混凝土塔筒和所述塔底基础的连接端上设置有锚具。优选地,在上述风机塔架中,所述锚具包括固定锚板和挤压锚。优选地,在上述风机塔架中,所述钢绞线的数量为12束,每3束所述钢绞线为一组,4组所述钢绞线均匀分布于所述混凝土塔筒和所述塔底基础的连接端。优选地,在上述风机塔架中,每束所述钢绞线由18根钢绞线组成。优选地,在上述风机塔架中,所述钢绞线与所述混凝土塔筒和所述塔底基础垂直设置。本方案提供的一种具有张拉系统的风机塔架,由于现有技术中混凝土结构抗拉能力相对较弱,为了抵抗风载对风机塔架的激励,采用具有预应力的钢绞线,将风机塔架的上下两端进行锚固,通过预应力钢绞线为风机塔架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载,保证了整个风机塔架的支撑结构的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方案提供的具有张拉系统的风机塔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方案提供的具有张拉系统的风机塔架的主视图;图3为图2的仰视图;图4为图2在B-B向的截面图。上图中:1-钢绞线;2-风机塔架。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具有张拉系统的风机塔架,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拉能力,保证了整个风机塔架的支撑结构的安全性。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图4,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具有张拉系统的风机塔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钢制塔筒、混凝土塔筒以及塔底基础,还包括具有预应力的钢绞线1,钢绞线1两端分别设置于混凝土塔筒和塔底基础上。需要说明的是,风机塔架2由混凝土预制构件拼装组成,再通过水泥基高强灌浆料二次灌浆进行粘接,主体结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钢制塔筒、混凝土塔筒以及塔底基础。由于混凝土材料抗拉能力相对较弱,因此通过预应力系统施加预应力,以确保风机塔架有一个竖直向下的恒载,弥补混凝土塔抗弯、抗拉能力差的问题。本方案提供的一种具有张拉系统的风机塔架,由于现有技术中混凝土结构抗拉能力相对较弱,为了抵抗风载对风机塔架的激励,采用具有预应力的钢绞线,将风机塔架的上下两端进行锚固,通过预应力钢绞线为风机塔架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载,保证了整个风机塔架的支撑结构的安全性。在优选的具体实施例中,钢绞线1的上端设置于分别设置于混凝土塔筒上表面且下端设置于塔底基础内部。钢绞线1与混凝土塔筒和塔底基础的连接端上设置有锚具。具体地,锚具包括固定锚板和挤压锚。为了对风机塔架2施加均匀分布的竖直向下的恒载,钢绞线1可均匀分布在混凝土塔筒和塔底基础的连接端。在具体实施例中,钢绞线的数量为12束,每3束钢绞线为一组,4组钢绞线均匀分布于混凝土塔筒和塔底基础的连接端。每束钢绞线由18根钢绞线组成。可参考附图,排列方式为12束钢绞线平均分布在混凝土塔筒和塔底基础的四个圆角段内,每个圆角处设置3束。优选地,在上述具体实施例中,钢绞线1与混凝土塔筒和塔底基础垂直设置。在安装过程中,先要将钢绞线1在混凝土塔筒和塔底基础上进行锚固、张拉,再通过钢绞线1对风机塔架2施加预应力。由于整束穿钢绞线时,一束钢绞线重量较大,风机塔架内自下而上穿钢绞线需克服重力,存在一定风险,且无法做到穿钢绞线张拉同时进行,流水作业。而采用单根穿钢绞线,单根钢绞线重量轻,提升速度快,风险低,可同时开展多个工作面,并可以边穿钢绞线边张拉,形成流水作业,缩短工期。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张拉系统的风机塔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钢制塔筒、混凝土塔筒以及塔底基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预应力的钢绞线(1),所述钢绞线(1)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混凝土塔筒和所述塔底基础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张拉系统的风机塔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钢制塔筒、混凝土塔筒以及塔底基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预应力的钢绞线(1),所述钢绞线(1)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混凝土塔筒和所述塔底基础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塔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绞线(1)的上端设置于所述混凝土塔筒上表面且下端设置于所述塔底基础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塔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绞线(1)与所述混凝土塔筒和所述塔底基础的连接端上设置有锚具。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伟李强孔维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