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管线连接次数的顶管管节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16240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少管线连接次数的顶管管节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管线,所述管线与所述管线的控制室连接;为顶管机的顶进掘削提供顶力的主顶装置,所述主顶装置包括:顶环、U形铁、顶进油缸、油缸支座、钢后靠及底座;设于所述顶进油缸前侧的第一管节,所述第一管节的外侧壁内凹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部开设有供所述管线贯穿的穿孔;设于所述第一管节与所述顶环之间的多节管节,所述多节管节的外侧壁分别内凹形成供所述管线铺设的第一容置槽,相邻所述管节之间的第一容置槽连通,所述第一容置槽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盖设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容置槽上的密封钢板。

Pipe jacking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pipeline connect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少管线连接次数的顶管管节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工程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减少管线连接次数的顶管管节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紧张有限的城市空间与城市发展的用地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地下空间施工方法有:明挖法、矿山法、盾构法、顶管法等。顶管法施工是在盾构法施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地下暗挖施工方法,以不需开挖面、埋深浅,并且能够穿越公路、铁路、建(构)筑物、管线等优势得到迅速发展。但由于顶管施工时,其顶管机的动力装置位于工作井内,使得顶管机在每节管节安装过程需重复切断连接电源和管线,操作复杂,耗时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少管线连接次数的顶管管节结构及施工方法,使得顶管机在管节安装过程无需重复切断连接管线,提高施工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减少管线连接次数的顶管管节结构,包括:管线,所述管线与所述管线的控制室连接;为顶管机的顶进掘削提供顶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少管线连接次数的顶管管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管线,所述管线与所述管线的控制室连接;/n为顶管机的顶进掘削提供顶力的主顶装置,包括:顶环、U形铁、顶进油缸、油缸支座、钢后靠及底座,所述油缸支座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油缸支座包括并列的两个钢板及交叉连接于所述两个钢板之间的槽钢,所述两个钢板上分别设有供所述顶进油缸穿过的支撑孔位,所述顶进油缸朝向所述油缸支座的前侧顶进,所述顶环设于所述顶进油缸的前侧,所述顶进油缸与所述顶环之间还设置有供所述顶进油缸推顶的U形铁,所述顶进油缸的后侧固定有钢后靠,所述顶环的外侧壁内凹形成供所述管线铺设的第二容置槽;/n设于所述顶进油缸前侧的第一管节,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少管线连接次数的顶管管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线,所述管线与所述管线的控制室连接;
为顶管机的顶进掘削提供顶力的主顶装置,包括:顶环、U形铁、顶进油缸、油缸支座、钢后靠及底座,所述油缸支座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油缸支座包括并列的两个钢板及交叉连接于所述两个钢板之间的槽钢,所述两个钢板上分别设有供所述顶进油缸穿过的支撑孔位,所述顶进油缸朝向所述油缸支座的前侧顶进,所述顶环设于所述顶进油缸的前侧,所述顶进油缸与所述顶环之间还设置有供所述顶进油缸推顶的U形铁,所述顶进油缸的后侧固定有钢后靠,所述顶环的外侧壁内凹形成供所述管线铺设的第二容置槽;
设于所述顶进油缸前侧的第一管节,所述第一管节的外侧壁内凹形成有供所述管线铺设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部开设有供所述管线贯穿的穿孔;
设于所述第一管节与所述顶环之间的多节管节,所述多节管节的外侧壁分别内凹形成供所述管线铺设的第一容置槽,相邻所述管节之间的第一容置槽连通,所述第一容置槽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所述第一容置槽与所述第二容置槽连通;
密封钢板,所述密封钢板盖设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容置槽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管线连接次数的顶管管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环包括与所述管节相同的环形本体及形成于所述环形本体后侧的顶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管线连接次数的顶管管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各管节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有密封圈及匹配套设于所述密封圈外部的套环,相邻所述管节中后一管节的密封圈插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伟强朱雁飞郭彦刘健徐经纬郁文豪王金一诸颖李昊王彦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