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密拼接缝式混凝土/ECC组合叠合板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装配式结构领域,具体为一种密拼接缝式混凝土/ECC组合叠合板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装配式结构普遍采用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其中预制板板侧出筋,在拼缝处进行搭接并后浇混凝土是目前双向叠合板的主要做法。这种采用纵筋直接搭接和后浇带形式接缝的双向叠合板钢筋传力可靠,整体性良好。但其在生产过程中预制板板侧支模操作繁琐,在运输过程中出筋部分易碰撞弯折,在装配过程中需要对预制板进行精准定位,且需要在拼缝处进行支模,这给整个施工过程带来一系列的困难与不便。密拼接缝也是双向叠合板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接缝形式,与后浇带形式接缝相比,这种做法的预制板板侧无需出筋,板侧支模不必打孔,接缝处无需支模,更不存在钢筋弯折变形与碰撞的问题,极大地简化了叠合楼板的施工过程,也更加适合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特点。但密拼接缝式叠合双向板也存在局限性,在拼缝高度范围内不考虑传递水平荷载,板底纵筋和连接筋的位置上移。因此导致的后果就是需要增加楼板后浇混凝土的厚度来保证接缝处楼板的有效高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密拼接缝式混凝土/ECC组合叠合板,包括预制板(1)和混凝土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1)的顶部两端分别设置凹槽一(41)和凹槽二(42),所述预制板(1)和预制板(1)对称拼接后,凹槽一(41)和凹槽二(42)对正形成第一凹槽(4),所述凹槽一(41)的底部垂直于接缝方向间隔设置凹槽三(51),所述凹槽二(42)的底部垂直于接缝方向间隔设置凹槽四(52),所述凹槽三(51)和凹槽四(52)对正形成第二凹槽(5),所述第二凹槽(5)内设置连接纵筋(6),所述第一凹槽(4)底部设置附加通长构造筋(7),所述第一凹槽(4)与第二凹槽(5)均用于浇筑ECC层(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拼接缝式混凝土/ECC组合叠合板,包括预制板(1)和混凝土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1)的顶部两端分别设置凹槽一(41)和凹槽二(42),所述预制板(1)和预制板(1)对称拼接后,凹槽一(41)和凹槽二(42)对正形成第一凹槽(4),所述凹槽一(41)的底部垂直于接缝方向间隔设置凹槽三(51),所述凹槽二(42)的底部垂直于接缝方向间隔设置凹槽四(52),所述凹槽三(51)和凹槽四(52)对正形成第二凹槽(5),所述第二凹槽(5)内设置连接纵筋(6),所述第一凹槽(4)底部设置附加通长构造筋(7),所述第一凹槽(4)与第二凹槽(5)均用于浇筑ECC层(3),所述ECC层(3)与预制板(1)和混凝土层(2)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拼接缝式混凝土/ECC组合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通长构造筋(7)设置在连接纵筋(6)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拼接缝式混凝土/ECC组合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纵筋(6)两端带有墩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拼接缝式混凝土/ECC组合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纵筋(6)的搭接长度为其锚固长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拼接缝式混凝土/ECC组合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一(41)和凹槽二(42)的深度为30~5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拼接缝式混凝土/ECC组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国庆,许荔,罗时勇,潘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