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施工方法及体外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6128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桥梁施工方法及体外束装置,包括以下步骤:S1:对节段的有索区和无索区进行施工;S2:通过斜拉索滞后张拉法对有索区内节段进行施工;S3:有索区内节段部分平行施工并实现纵向预应力的间隔设置。包括位于节段上的预留槽结构和可拆卸设置在所述预留槽结构上的应力架结构;相邻节段上分别设有预留槽结构,所述应力架结构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对应的预留槽结构内,并实现相邻节段的连接。解决了现有的矮塔斜拉桥施工周期长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桥梁施工方法及体外束装置通过采用斜拉索滞后张拉施工法,本节段斜拉索施工与下一节段的节段钢筋、模板施工平行施工,将斜拉索施工剔除出节段施工关键线路,每个节段保守估计节约2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施工方法及体外束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梁修建
,具体涉及一种桥梁施工方法及体外束装置。
技术介绍
矮塔斜拉桥也叫部分斜拉桥,同时具备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和连续刚构桥的受力特点。预应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桥主梁高度较普通斜拉桥高,而较连续刚构桥低,矮塔斜拉桥主梁抗弯刚度一般介于普通混凝土斜拉桥与连续刚构桥之间。矮塔斜拉桥上部结构有索区节段施工过程中主要是主梁承受自重和施工荷载,斜拉索也会承受一部分荷载,主梁设计有足够大的刚度,纵向预应力也有部分安全储备。按照矮塔斜拉桥上部结构传统的挂篮悬浇施工方法,梁段纵向预应力张拉完毕后进行斜拉索张拉,然后挂篮前移开始下一节段施工,在纵向预应力和斜拉索的作用下梁段混凝土处于受压状态,而且会有较大的压应力储备,施工过程中不用考虑混凝土受拉开裂的问题,但施工周期(每节段15天)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施工方法及体外束装置,解决了现有的矮塔斜拉桥施工周期长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桥梁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节段的有索区和无索区进行施工;S2:通过斜拉索滞后张拉法对有索区内节段进行施工;S3:有索区内节段部分平行施工并实现纵向预应力的间隔设置。与现有的桥梁施工方法相比,当纵向预应力连续设置时,因为节段的压应力储备足够大,可以直接实施斜拉索滞后张拉法,但是这样就达不到节省工期的目的了;纵向预应力设计为间隔后,在使用斜拉索滞后张拉法可以达到节省工期的目的,但是无纵向预应力节段的压应力储备不足,施工时的拉应力会使无纵向预应力节段出现裂缝,故设置了体外束装置抵抗拉应力保证无纵向预应力节段达到设计要求。优选地,无索区内节段的施工按照以下步骤依次进行:支模、浇筑、凝固、纵向预应力张拉和斜拉索应力张拉。优选地,所述有索区内节段的施工包括以下步骤:支模、浇筑、凝固、纵向预应力张拉、斜拉索应力张拉、体外束装置的设置和体外束装置的拆除。优选地,所述浇筑是指混凝土的浇筑;所述凝固是指等待混凝土达到施工强度。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2中,所述斜拉索滞后张拉法包括以下步骤:S21:第N节段在纵向预应力张拉后挂篮前移进行第N+1节段的施工;S22:第N+1节段施工的同时进行第N节段的斜拉索应力张拉;S23:通过体外束装置连接第N节段和第N+1节段;S24:第N+1节段跳过纵向预应力张拉直接进行斜拉索应力张拉,同时挂篮前移进行第N+2节段的施工;S25:第N+1节段在斜拉索应力张拉后拆除体外束装置。一种桥梁施工方法用体外束装置,包括位于节段上的预留槽结构和可拆卸设置在所述预留槽结构上的应力架结构;相邻节段上分别设有预留槽结构,所述应力架结构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对应的预留槽结构内,并实现相邻节段的连接。通过斜拉索滞后张拉法的使用,达到了节省工期的目的,体外束装置配合斜拉索滞后张拉法使用,保证了无纵向预应力节段达到设计要求。优选地,所述预留槽结构包括预留槽本体、预留孔、加强筋网和位于所述预留孔内的若干个预埋管,所述预留槽本体的一端的端面上设有传力板。优选地,所述加强筋网包括若干个横筋和若干个竖筋,所述横筋与所述竖筋交错设置并成网格状。优选地,所述传力板和所述竖筋相互平行设置。优选地,所述应力架结构包括连接杆和位于所述连接杆端部的应力架本体,所述应力架本体包括连接杆相匹配的第一连接孔和与所述预留孔相匹配的第二连接孔。优选地,所述应力架本体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的至少两个劲板和位于所述劲板两端的端板结构;所述端板结构包括与所述连接杆相连的张拉端板和与预留槽本体抵接的端板,所述张拉端板上设有所述第一连接孔。优选地,所述劲板有四个并均布在所述底板上,相邻劲板之间留有三个连接槽,中间的连接槽与所述第一连接孔连通,两侧的连接槽上分别设有第二连接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一种桥梁施工方法及体外束装置通过采用斜拉索滞后张拉施工法,本节段斜拉索施工与下一节段的节段钢筋、模板施工平行施工,将斜拉索施工剔除出节段施工关键线路,每个节段保守估计节约2天。目前随着矮塔斜拉桥在国内的飞速发展,跨径也在逐步增大,如按主梁有索节段为15个节段计算,工期至少缩短一个月,保守经济效益预估为350万。采用体外束装置实施斜拉索滞后张拉施工法,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加快了主梁施工进度,而往往项目的关键节点均集中在特大桥,进而确保了项目工期。该工艺的实施对施工单位控制项目成本、建设单位控制招标限价、设计单位优化设计均有积极的作用,为矮塔斜拉桥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为今后的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依据,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一种桥梁施工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斜拉索滞后张拉法的流程图。图3是应力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应力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预留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预留槽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体外束装置连接相邻桥段的配合示意图。图8是纵向预应力间隔设置的受力分析图。图中:1-预留槽结构;11-预留槽本体;12-预埋管;13-加强筋网;14-传力板;2-应力架结构;21-连接杆;22-应力架本体;23-第一连接孔;24-第二连接孔;221-底板;222-劲板;223-端板结构;223a-张拉端板;223b-端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实施例1: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桥梁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节段的有索区和无索区进行施工;S2:通过斜拉索滞后张拉法对有索区内节段进行施工;S3:有索区内节段部分平行施工并实现纵向预应力的间隔设置。现有的桥梁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工期较长的现象,举例而言,现有的矮塔斜拉桥在施工过程中,上部结构常采用挂篮悬浇施工方法,在第N节段的纵向预应力张拉完毕后进行斜拉索张拉,然后再进行第N+1节段的施工。第N节段在纵向预应力,即节段的内应力,和斜拉索应力,即节段的外应力,均张拉后,节段处于受压状态,有较大的压应力储备,施工过程中不用考虑混凝土受拉开裂的问题,但是每个节段的施工需要大概15天的时间,单个节段施工时间长进而导致整个施工周期较长,耗费的成本增加。为了缩减施工周期,降低生产成本,设计了本桥梁施工方法,利用挂篮悬浇施工方法中节段抗弯刚度大、压应力储备充足的特点,将有索区的节段的纵向预应力调整为不连续预应力束,间隔一个节段张拉一次,达到节省预应力钢束、节省预应力张拉时间的技术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桥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对节段的有索区和无索区进行施工;/nS2:通过斜拉索滞后张拉法对有索区内节段进行施工;/nS3:有索区内节段部分平行施工并实现纵向预应力的间隔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对节段的有索区和无索区进行施工;
S2:通过斜拉索滞后张拉法对有索区内节段进行施工;
S3:有索区内节段部分平行施工并实现纵向预应力的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无索区内节段的施工按照以下步骤依次进行:支模、浇筑、凝固、纵向预应力张拉和斜拉索应力张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索区内节段的施工包括以下步骤:支模、浇筑、凝固、纵向预应力张拉、斜拉索应力张拉、体外束装置的设置和体外束装置的拆除。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桥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是指混凝土的浇筑;所述凝固是指等待混凝土达到施工强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桥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中,所述斜拉索滞后张拉法包括以下步骤:
S21:第N节段在纵向预应力张拉后挂篮前移进行第N+1节段的施工;
S22:第N+1节段施工的同时进行第N节段的斜拉索应力张拉;
S23:通过体外束装置连接第N节段和第N+1节段;
S24:第N+1节段跳过纵向预应力张拉直接进行斜拉索应力张拉,同时挂篮前移进行第N+2节段的施工;
S25:第N+1节段在斜拉索应力张拉后拆除体外束装置。


6.一种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桥梁施工方法用体外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节段上的预留槽结构(1)和可拆卸设置在所述预留槽结构(1)上的应力架结构(2);
相邻节段上分别设有预留槽结构(1),所述应力架结构(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对应的预留槽结构(1)内,并实现相邻节段的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杨邹力范远林金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交工金筑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