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炎专利>正文

一种可循环使用的脱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5525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循环使用的脱模装置,包括机座,所述机座上侧安装有操作台,所述操作台上侧中部安装有下脱模座,所述下脱模座两侧安装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侧安装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一端传动连接有下模夹持块,所述操作台上侧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上侧中部安装有液压缸,所述伸缩杆下端安装有上模夹持座,所述上模夹持座两侧安装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一端传动连接有上模夹持块,本实用可循环使用的脱模装置,通过设有的上模夹持座和下模夹持块能够对上下模具进行独立夹持固定,然后通过液压缸驱动夹持上模的上模夹持座上移,从而使上下模进行分离脱模处理,脱模速度块,便于连续脱模使用。

A recycling demould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循环使用的脱模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循环使用的脱模装置
,具体是一种可循环使用的脱模装置。
技术介绍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模具种类很多,根据加工对象和加工工艺可分为:①加工金属的模具。②加工非金属和粉末冶金的模具。包括塑料模(如双色模具、压塑模和挤塑模等)、橡胶模和粉末冶金模等。根据结构特点,模具又可分为平面的冲裁模和具有空间的型腔模。模具一般为单件,小批生产。模具成型后需要进行脱模处理,现有的脱模装置结构复杂,脱模效率较差,不便于连续脱模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循环使用的脱模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脱模装置结构复杂,脱模效率较差,不便于连续脱模使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循环使用的脱模装置,包括机座,所述机座上侧安装有操作台,所述操作台上侧中部安装有下脱模座,所述下脱模座两侧安装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侧安装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一端传动连接有下模夹持块,所述操作台上侧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上侧中部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下侧传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下端安装有上模夹持座,所述上模夹持座两侧安装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一端传动连接有上模夹持块,所述机座一侧安装有PLC控制柜,且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液压缸的控制端均与PLC控制柜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下脱模座上侧开设有放模槽,且放模槽设置成方形槽状。优选的,所述上模夹持块和下模夹持块一侧均安装有防滑条。优选的,所述防滑条采用锯齿橡胶条状。优选的,所述上模夹持座一端安装有连接套,且伸缩杆插设在连接套内并通过螺栓固定。优选的,所述机座下侧两端安装有支脚,且支脚下侧安装有防滑垫。优选的,所述上模夹持座设置成C形状,所述连接件设置成L形状。优选的,所述上模夹持座的内侧拐角处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形状设置为三角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有的上模夹持座和下模夹持块能够对上下模具进行独立夹持固定,然后通过液压缸驱动夹持上模的上模夹持座上移,从而使上下模进行分离脱模处理,脱模速度块,便于连续脱模使用,而且结构简单,便于操作。2、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脱模座两侧安装有的第一气缸,第一气缸一端传动连接有下模夹持块,便于对模具下部进行夹持固定;通过上模夹持座两侧安装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一端传动连接有上模夹持块,第二气缸能够驱动上模夹持块左右伸缩,便于对上模两侧进行夹持固定,便于进行脱模处理。3、本专利技术上模夹持块和下模夹持块一侧均安装有防滑条,防滑条采用锯齿橡胶条状,能够提高上模夹持块和下模夹持块与模具两侧夹持的稳定性。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下脱模座结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气缸与上模夹持块连接结构示意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上模夹持座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座;2、操作台;3、支架;4、下脱模座;5、连接件;6、第一气缸;7、液压缸;8、伸缩杆;9、连接套;10、上模夹持座;11、第二气缸;12、上模夹持块;13、PLC控制柜;14、支脚;15、防滑条;16、放模槽;17、下模夹持块;18、加强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可循环使用的脱模装置,包括机座1,机座1上侧安装有操作台2,操作台2上侧中部安装有下脱模座4,且下脱模座4采用方形座,下脱模座4两侧安装有连接件5,用于连接固定第一气缸6,连接件5一侧安装有第一气缸6,第一气缸6一端传动连接有下模夹持块17,第一气缸6驱动下模夹持块17向内伸缩,对下模具两侧进行夹持固定,操作台2上侧安装有支架3,支架3上侧中部安装有液压缸7,液压缸7下侧传动连接有伸缩杆8,伸缩杆8下端安装有上模夹持座10,通过第二气缸11驱动上模夹持块12向内伸缩,对上模具两侧进行夹持固定,上模夹持座10两侧安装有第二气缸11,第二气缸11一端传动连接有上模夹持块12,第二气缸11能够驱动上模夹持块12左右伸缩,能够对上模两侧进行夹持固定,便于进行脱模处理,机座1一侧安装有PLC控制柜13,且第一气缸6、第二气缸11和液压缸7的控制端均与PLC控制柜13电性连接,便于进行整体操控。优选的,下脱模座4上侧开设有放模槽16,且放模槽16设置成方形槽状,用于放置待脱模模具进行脱模处理。优选的,上模夹持块12和下模夹持块17一侧均安装有防滑条15,防滑条15采用锯齿橡胶条状,能够提高上模夹持块12和下模夹持块17与模具两侧夹持的稳定性。优选的,上模夹持座10一端安装有连接套9,且伸缩杆8插设在连接套9内并通过螺栓固定,便于上模夹持座10安装固定在伸缩杆8一端。优选的,机座1下侧两端安装有支脚14,且支脚14下侧安装有防滑垫,用于支撑整体,提高支撑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上模夹持座10的内侧拐角处设置有加强板18,所述加强板18的形状设置为三角形。优选的,上模夹持座10设置成C形状,连接件5设置成L形状,用于支撑安装第一气缸6;将待脱模模具放置在下脱模座4的放模槽16内,通过下脱模座4两侧安装有的第一气缸6驱动下模夹持块17向内伸缩,对下模具两侧进行夹持固定,然后通过液压缸7驱动上模夹持座10下移压在上模上,通过第二气缸11驱动上模夹持块12向内伸缩,对上模具两侧进行夹持固定,然后通过液压缸7驱动夹持上模的上模夹持座10上移,从而使上下模进行分离脱模处理,脱模速度块,便于连续脱模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将待脱模模具放置在下脱模座4的放模槽16内,通过下脱模座4两侧安装有的第一气缸6驱动下模夹持块17向内伸缩,对下模具两侧进行夹持固定,然后通过液压缸7驱动上模夹持座10下移压在上模上,通过第二气缸11驱动上模夹持块12向内伸缩,对上模具两侧进行夹持固定,然后通过液压缸7驱动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循环使用的脱模装置,包括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1)上侧安装有操作台(2),所述操作台(2)上侧中部安装有下脱模座(4),所述下脱模座(4)两侧安装有连接件(5),所述连接件(5)一侧安装有第一气缸(6),所述第一气缸(6)一端传动连接有下模夹持块(17),所述操作台(2)上侧安装有支架(3),所述支架(3)上侧中部安装有液压缸(7),所述液压缸(7)下侧传动连接有伸缩杆(8),所述伸缩杆(8)下端安装有上模夹持座(10),所述上模夹持座(10)两侧安装有第二气缸(11),所述第二气缸(11)一端传动连接有上模夹持块(12),所述机座(1)一侧安装有PLC控制柜(13),且第一气缸(6)、第二气缸(11)和液压缸(7)的控制端均与PLC控制柜(13)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循环使用的脱模装置,包括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1)上侧安装有操作台(2),所述操作台(2)上侧中部安装有下脱模座(4),所述下脱模座(4)两侧安装有连接件(5),所述连接件(5)一侧安装有第一气缸(6),所述第一气缸(6)一端传动连接有下模夹持块(17),所述操作台(2)上侧安装有支架(3),所述支架(3)上侧中部安装有液压缸(7),所述液压缸(7)下侧传动连接有伸缩杆(8),所述伸缩杆(8)下端安装有上模夹持座(10),所述上模夹持座(10)两侧安装有第二气缸(11),所述第二气缸(11)一端传动连接有上模夹持块(12),所述机座(1)一侧安装有PLC控制柜(13),且第一气缸(6)、第二气缸(11)和液压缸(7)的控制端均与PLC控制柜(13)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循环使用的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脱模座(4)上侧开设有放模槽(16),且放模槽(16)设置成方形槽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炎
申请(专利权)人:吕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